陳進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全科醫學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為同類研究提供參考借鑒。方法:連續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間在我科就診治療的156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并給予不同的治療模式,常規治療組78例,全科醫學組78例,監測并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情況(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1c))BMI及生活質量等相關指標。結果:全科醫學組與常規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BMI、血糖各項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有大幅度改善(P<0.05),全科醫學組的改善程度要優于常規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科醫學模式治療下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體重指數、提高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要優于常規治療模式。結論:全科醫學治療模式能夠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全科醫學;2型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R58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作為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2型糖尿病具有病程長等特點,患者依從性較差,影響血糖的控制效果[1],因此在給與藥物治療的同時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干預,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全科醫學模式是一種綜合醫學模式,由生物學、社會醫學、行為醫學等整合而成[2],作為一種綜合性醫學,它多用于慢性病的管理[3]。本研究以我科近期收集的2型糖尿病性患者為例進行觀察,重點觀察分析其應用全科醫學治療模式的效果,為后續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借鑒。
1 臨床資料與研究方法
1.1 臨床資料
連續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間在我科就診治療的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兩組,常規治療組78例,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齡最小44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為(57.41±5.88)歲。全科醫學組78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5例;患者年齡最小42歲,最大72歲,平均年齡為(55.39±6.14)歲。兩組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癥狀標準,無其他重大并發疾病。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顯示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可做進一步對比分析。此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且全部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加。
1.2 治療方法 常規治療組:給與患者常規降糖、降脂等常規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采用胰島素注射治療。全科醫學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全科醫學診療模式,具體包括:1)建立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診療信息。2)根據患者的病情建立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并及時調整,包括飲食、運動等多方面。3)及時隨訪,可利用電話、微信等多種方式定期隨訪,密切關注患者的血糖、血壓、體重等變化情況,提高其治療依從性。4)舉辦多種形式的講座、宣傳等,普及有關糖尿病的知識,包括心理、運動、飲食、糖尿病監測等多個方面,提供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相關指標,具體包括:血糖情況(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HbA1c)及BMI指數;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通過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物質生活及社會功能四個維度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進行總體評價,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以EXCEL2017錄入所有研究數據,以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t檢驗進行描述分析,計數資料以率(%)、卡方檢驗進行描述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 患者治療前后BMI及血糖指標情況 全科醫學組與常規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BMI及血糖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有大幅度改善(P<0.05),全科醫學組的改善程度要優于常規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科醫學模式治療下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體重指數的臨床效果要優于常規治療模式,結果詳見表1。
2.2 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全科醫學組與常規治療組生活質量評分在治療前后均有差異(P<0.05),干預后均有顯著提高,且全科醫學組的改善程度要優于常規治療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2。
3 討論
當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多采用傳統的治療模式治療,即患者到門診就診后自行服藥治療,缺乏后續的跟蹤隨訪,導致部分患者依從性差,難以達到最優的治療效果。全科醫學診療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及管理模式,以全科醫學指導和管理患者,克服了傳統診療模式的缺陷,更具有綜合性、協調性、系統性、持續性[4-5],更適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全科醫學組與常規治療組患者治療后的BMI、血糖各項指標及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有大幅度改善(P<0.05),全科醫學組的改善程度要優于常規治療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全科醫學模式治療下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體重指數、提高生活質量的臨床效果要優于常規治療模式。
綜上所述,全科醫學治療模式能夠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樊愛青,蘇齊,侯進,等.不同就診模式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20):2518-2521.
Ji LN, Lu JM, Guo XH, et al.Glycemic control among patients in China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eceiving oral drugs or injectables[J].BMC Public Health,2013,21(13): 602.
林秋強,王綿炯,許海鈿.全科醫學理論指導下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社區綜合干預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5):815-816.
胡曜,于元海,王保軍,等.全科醫學理論為指導的社區綜合干預防治糖尿病效果評價[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5,40(1):96-99.
鐘茂帆,李元香,曾永林,等.全科醫護團隊對社區2型糖尿病監控服務模式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