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
【摘 要】目的:希望通過醫學上的專業CT與MRI檢查工作來檢測出患有非酮癥性高血糖并偏側舞蹈癥的共性表現,通過影像分析的方法為病情診斷及治療提供基礎數據作為依據。方法:本文采取某醫院2019年上半年接收到的這類患者10例,采取回顧分析的方式對患者的患病情況、治療過程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10例患者當中,有8例患者在CT掃描時都看到了大面積的陰影情況,且CT值在35-48HU;影像相對較為清晰。而MRI表現當中,4例累及單側殼核,6例累及單側尾狀核。結論:這表明CT及MRI檢查可以明顯檢測出患者身體的異常情況,因此可以在診斷過程中廣泛使用這兩種方法。
【關鍵詞】非酮癥性高血糖;偏側舞蹈癥;CT檢查;MRI表現
【中圖分類號】R74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非酮癥性高血糖并偏側舞蹈癥是目前比較治愈難度相對較大的一種病癥,為了能夠更好的分析出產生該病癥的原因,并通過直觀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實際病情,從而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必須要保證相關醫護人員能夠掌握影像檢查及分析的能力,而本研究主要對 10例非酮癥性高血糖并偏側舞蹈癥患者的影像學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文主要從某醫院在2019年上半年接收的非酮癥性高血糖并偏側舞蹈癥患者中隨機抽取了10例患者的治療資料進綜合分析,從基本資料來看,有3例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這表明患病患者以男性群體居多。同時,這10例患者的年齡集中在45-6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9 ±3.2)歲。這意味著,中老年群體比較容易患上該病癥。此外,目前在診療過程中應用最為廣闊的兩種診療儀器就是CT和MRI,從這10例患偏側舞蹈癥的患者的影像資料來看,有4例是左側肢體出現病癥,4例是在右側肢體出現病癥,還有2例是兩側肢體都出現了病癥,且病情較為嚴重。患病的基本癥狀為:肢體的不自然抖動,類似于舞蹈動作。因此,被成為偏側舞蹈癥。
2、使用設備
CT 掃描儀器選擇飛利浦16排,磁共振設備為GE1.5T。具體的設置方法需要結合儀器的使用說明進行設置,同時,在每次開展檢查工作之前,相關醫護人員都需要檢查設備的運行情況,保證設備的穩定運行狀態。此外,醫院應當保證醫護工作人員具備操作儀器設備的能力以及識別影像數據的專業能力,能夠靈活應用計算機軟件將儀器掃面出來的信息以圖像的形式清晰的呈現出來,這是保證檢查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環節。基于此,醫院可以設置相應的監管機制,來規范工作流程。
二、結果
從本次實驗研究過程中選擇的這10例患者的治療工作來看,每位患者都接受了至少1次的CT及MRI檢查。其中,進行增強檢查的有2例,治療過程中或治療完成后進行CT復查的患者有6例,進行MRI復查的有4例。
1、CT表現
影像檢查的結果與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必須要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通過CT檢查可以看出,發病初期影像表現為病變對側紋狀體 CT 高密度,密度較均勻,病變邊界清晰,且CT 值在 35-48 HU之間。影像當中陰影的位置、形狀大小都相對較為清晰。同時,這10例患者當中,有1例患者未在CT影像當中發現肢體方面的異常,其余患者在CT掃描工作中都出現了病變陰影密度較高的問題。影像分析結果顯示,有4例患者出現單側殼核的情況,陰影形狀類似于豆粒狀。另外6例都是在肢體兩側都存在有殼核的情況。醫療人員應當意識到,影像分析工作對后續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還必須要規范掃描操作的流程并向相關患者講述相關注意事項。
2、MRI表現
MRI大多是以核磁信號完成對身體健康狀況的檢查工作的,因此在檢查完成后,醫護工作人員需要結合收集到的信號繪制相應的圖像信息。對患者身體在接收到核磁信號時所反饋回來的數據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以此來分析患者身體當中的病變情況。從具體的檢測結果來看,T1W1 均表現為殼核和(或)豆狀核片狀或條形高信號,其中有3例患者呈現出低信號狀態,7例患者為高信號。ADC值升高,與對側比值為1.7,另1例 DWI呈等信號,ADC 值略有降低,與對側比值為0.9。在影像診斷工作完成后,醫療人員可以結合患者的實際患病狀態進行數據的對比,以此來保證影像檢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3、隨診分析
醫療人員需要將兩種儀器檢查設備掃描出來的影像和相關數據信息進行對比分析,以此來判斷患者的病情,并有針對性的制定診療方案。同時,隨著病情時間的延長,以及診療工作的不斷推進,醫療人員還必須要定期為患者進行復診工作。其中有4例患者在隨診過程中,可以通過影像數據看出其病灶基本消失,有2例并沒有明顯的變化,出現這種情況表明相應的治療方案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討論
1、兩種影像分析方式的差異性
從本質上來看,CT檢查工作通常是通過射線照射的方式,觀察患者身體骨骼及內臟器官等方面的健康情況。而MRI是通過核磁共振的方式檢查身體當中是否存在腫瘤,主要是可以檢查一些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兩種檢查方式各有各的優勢,能夠保證檢查工作的全面性。尤其是這兩種檢查工作都能夠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影像信息清晰、直觀的呈現出來,方便醫生對病情進行診斷,從而選擇合適的診療方式。因此,在檢查非酮癥性高血糖并偏側舞蹈癥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要采用CT與MRI相結合的方式為患者做身體檢查。
2、優化研究
醫護人員必須要能夠明確不同的CT及MRI影像變化所代表的病癥實際問題,比如,CT腦部掃描得到的陰影密度較高,則可能是內部有出血情況,需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如果MRI數據信息值偏高,則可能有肝性腦病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實際的診斷過程中,醫護人員要規范工作流程,先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日常詢問工作,然后觀察患者是否存在有偏側肢體不正常運動的情況。最后,應當采取CT及MRI兩種檢查形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科學的檢查工作。
參考文獻
詹浩輝,楊靜,許秋霞,等.非酮癥性高血糖伴偏側舞蹈癥的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特征[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6):112-114.
黃正旺,王文新,鄭曉昀,等.非酮癥性高血糖并偏側舞蹈癥的CT與MRI表現[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27(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