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太
【摘 要】目的:觀察腹股溝疝采取有張力、無張力修補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搜集2010年7月到2018年6月間本科室收治的52例腹股溝疝(斜疝和直疝)患者進行研究,以隨機數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26例,給予對照組有張力修補術,予以治療組無張力修補術,對比兩組臨床效果。結果:治療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出血量少較對照組有明顯優勢,P<0.05。結論:腹股溝疝采取無張力修補術效果良好,促進臨床指標改善,減少術后并發癥及復發,臨床價值顯著。
【關鍵詞】腹股溝疝;有張力修補術;無張力修補術;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6.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2
腹股溝疝是外科常見的疾病,發病者多以中老年為主。腹股溝疝是由于腹股溝處腹壁缺損、薄弱或腹壓增高導致腹腔內組織膨出的一種現象,常用手術方式治療,其治療目的在于對腹壁缺損處亦或是薄弱處的組織實施修補[1]。有張力修補術與無張力修補術均為臨床常見手術。為探究兩種術式的具體效果,本研究對26例患者行無張力修補術,并與對照組作對比,現將全過程作如下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2010年7月到2018年6月間本診室收治的52例腹股溝疝患者進行研究。納入標準:實施診斷滿足腹股溝疝起病特征;經彩超檢查證實腹股溝疝存在;遵醫行為較好者。排除標準:雖符合腹股溝疝起病特征,但未經彩超檢查證實疝存在者或不明確者;遵醫行為較差。以隨機數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26例,對照組男有12例,女有14例;年齡區間在35-70歲,平均年齡是(52.3±7.6)歲;治療組男有14例,女有12例;年齡36-72歲,平均年齡是(51.4±7.6)歲。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獨立樣本檢測對比,P>0.05,具有比較價值。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對照組采取傳統修補術(有張力修補術),取傳統腹股溝疝切口,剝離腹外斜肌腱膜,游離出精索,切開提睪肌分辯出疝囊,如果疝囊較小,可不直接切開,游離至高位后經疝環還納腹腔;若疝囊較大者,可游離疝囊至疝囊頸,距離疝囊頸4~5mm處切斷,縫合疝囊近端后還納腹腔,遠端曠置;游離精索于其后方以1-0絲線縫合腹橫筋膜縮小內環口(注意內環口不要過于狹窄致使精索血管絞榨導致睪丸壞死),將聯合腱與腹溝韌帶、韌恥骨韌梳帶間斷縫合以加強腹股溝管后壁,再于精索前方縫合腹外斜肌腱膜,注意外環口留出合適間隙容精索通過。治療組采用無張力修補術:取與對照組相同手術切口,游離精索找到疝囊后對其做常規處理(步驟同有張力修補術式),修剪補片與所放置部位大小相適合,在精索后方植入補片,完整的貼合在腹橫筋膜表層,補片上端剪開留出合適間隙容精索近端穿過,運用絲線將補片邊緣間斷縫合固定在聯合腱、腹股溝韌帶處等數處(防止移位)。于精索前方縫合腹外斜肌腱膜,其余步驟同對照組。兩組術中均嚴格電凝止血,查看出血等情況,并予以及時處理[2]。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臨床指標實施比較。包括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并對手術后患者不良反應(切口感染、復發、皮下積液等)進行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20.0軟件對數據實施統計分析,兩組臨床指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t進行檢驗。治療效果用率表示,以X?進行檢驗,P<0.05表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兩組臨床指標實施比較
相比較對照組,治療組各臨床指標明顯改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下表)。
2.2 評價兩組不良反應
治療組發生切口感染0例,復發0例,皮下積液1例;對照組切口感染0例,復發4例,皮下積液2例。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P=0.0422,X2=4.1270)
3 討論
有張力修補術是疝修補術的一種,屬于有張力縫合修補,即將不同組織與結構硬性縫合在一起,由此導致術后發生并發癥。近10余年來,隨著高分子材料疝補片的國產化,使無張力疝修補術在基層醫院迅速普及。臨床醫學一直致力于研究無張力修補術[3],且隨時間推移,無張力修補術呈現逐漸取代有張力修補術的趨勢,成為治療股腹溝疝的有效措施,與有張力修補術相比,其具有以下幾點優勢:①術后并發癥少。因有張力修補術的自身缺陷,術后易于引起并發癥,加之手術創傷性大,故容易發生疝復發、血腫、術后切口疼痛等,對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響,也加劇了醫患矛盾;而無張力手術根據解剖生理學特征實施對癥治療,創傷相對較小,且不易引發感染。②手術時間短。無張力修補術操作簡單,約有40min即可完成手術,相比較對照組約65min,手術時間顯著縮短。③患者恢復快。因創傷小,感染率低,故患者術后10h左右就能下床活動。④復發率低。對兩組患者實施1-2年隨訪后,治療組無復發情況,均在出院后恢復良好。對照組2例復發,其中一例哮喘患者術后23天復發,一例術后42天因從事體力勞動復發,2例患者均改行疝補片修補術,術后隨訪1-2年,未見復發。另外,本次研究治療組臨床指標相比較對照組有明顯優異,也充分證實無張力修補術的良好效果。此外,通過本研究發現為保證手術效果,還需要解決以下問題:一方面是對患者做好宣教工作,使其對手術有基本的了解,從而減輕手術恐懼感;另一方面則是提升工作人員認知水平,只有保證操作者水平安全可靠,才能保證患者生命安全[4]。
綜上所述,腹股溝疝采取無張力修補術效果良好,促進臨床指標改善,減少不良反應,臨床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寧毅, 郗恩生.有張力、無張力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患者的臨床效果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4(18):13+16.
葉建國.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68):13354-13355.
張娟.腹股溝斜疝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術后護理探討[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3(10):105.
孫建國.無張力疝氣修補術與傳統疝氣修補術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 2018, 16(28):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