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巧梅

【摘 要】目的:探討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在腦梗塞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腦梗塞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43例患者采用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觀察兩組患者運動功能。結果:觀察組1月后、兩月后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腦梗塞患者采取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可有效加強運動功能恢復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和廣泛應用。
【關鍵詞】運動功能;腦梗塞;日常活動能力;偏癱肢體康復訓練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腦梗塞的發病因素較為復雜,且其是老年人群中較常發生的一種疾病,隨著老齡化問題的逐漸嚴重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日益增大,此疾病病情嚴重可危及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及生命安全等,是目前臨床康復醫學工作者重點關注的課題[1]。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是臨床干預腦梗塞的重要措施。為此,本研究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43例腦梗塞患者采取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旨在為臨床合理利用偏癱肢體康復訓練提高腦梗塞患者康復質量提供依據。具體報道見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86例腦梗塞偏癱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86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占43例?;颊咦栽附邮鼙敬窝芯壳液炇鹬閰f議書。
納入標準:(1)均符合《內科學》中對腦梗塞的診斷標準[2]。(2)患者家屬均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1)其他因素導致偏癱者。(2)嚴重器官器質性損傷疾病。
給予對照組43例患者常規護理方案,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齡51~88歲,平均年齡(59.42±6.19)歲,觀察組43例患者接受偏癱肢體康復訓練,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齡52~82歲,平均年齡(58.37±6.24)歲。兩組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43例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方案。包括疾病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及康復事項指導等。
觀察組43例患者采用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1)被動康復訓練。定時幫助患者進行患肢的按摩,刺激患肢,并規定按摩的時間長度,按摩時需要盡量放輕力度,以輕柔手法為主,先進行推拿以及揉捏等,然后秉承先輕后重的按摩手法,針對患者患側肢體手臂以及下肢進行重點按摩。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待穩定后使患者保持仰臥位,然后從上肢開始,依次根據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逐步進行屈伸活動,每次按摩與屈伸活動次數為13個循環左右,每天做3次。(2)待患者清醒后給予患者主動康復訓練。在患者有意識的配合下開展患肢的主動訓練,使患者嘗試舉手以及抬腿等基本動作,囑咐患者屈伸肘關節以及手指關節等,進行指關節以及腳趾關節等部位的活動,然后在4d1左右開始幫助患者下床活動,在開始時必須由護理人員陪同,或者家屬照護下開展活動,保證患者的安全性。根據患者實際恢復情況循序漸進。(3)開展日?;顒幽芰Φ目祻陀柧?,在患者配合主動訓練的基礎上開展更加復雜的日?;顒渝憻?,囑咐患者自行刷牙以及疊被子等日常生活動作,并告知患者自行穿衣等活動可有效協調四肢,由簡單到復雜逐漸過渡,幫助患者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1.3 觀察指標 1月、兩月后進行隨訪,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共99分,嚴重運動障礙,患者運動評分<50分;96分則為輕度運動障礙)[3]對患者護理后的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的86例患者研究資料納入SPSS21.0軟件處理相關統計學數據。兩兩比較采用 SNK法,正態計量數據用“”表示,非正態數據采用Median(IQR)。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1月后、兩月后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2)。
3 討論
當前腦梗塞的發生率中因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而日益升高,其不僅會干擾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還會對患者的精神狀態造成極大的困擾[4]。
本次研究通過針對觀察組43例腦梗塞患者采取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模式,結果表明輔以被動、主動等肢體功能鍛煉等能夠有效提升腦梗塞患者的肢體功能改善效果,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措施中的被動訓練可為肢體功能恢復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循序漸進下逐步強化對患者肢體主動功能的恢復。另外,通過日常生活功能訓練等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效果,日常生活動作的訓練不僅可幫助患者恢復四肢協調能力,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也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偏癱肢體康復訓練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升腦梗塞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黃烈彌,喻佳麗,楊秋萍.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腦梗死后偏癱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康復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1):49-51.
孟曉旭,朱浩猛.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19(s2):444-447.
李小金,韓秀蘭,田瀟飛,等.腦卒中后偏癱患者早期膝關節本體感覺干預對平衡功能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6,38(11):845-847.
杜蕾,陳長香,姜研,等.身體功能狀況對腦卒中患者自主社會參與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10):12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