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淑英

【摘 要】目的:淺析腦動靜脈畸形病人行介入栓塞治療的護理效果。方法:采用盲選形式選取于我院(2017年1月3日-2019年1月3日間)行介入栓塞治療的42位腦動靜脈畸形病人實施探究,應用電腦將其隨機劃分為對照組(n=21,一般護理)和觀察組(n=21,針對性護理)。對入選研究對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信賴認可情況進行比較探析。結果:觀察組病人在針對性護理干預下不良反應出現概率與對照組相比存在明顯降低,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及認可情況有所改善,差異顯著(P值在0.05或0.01以下)。結論:對開展介入栓塞治療的腦動靜脈畸形病人施行針對性護理效果顯著,可改善病人預后情況,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腦動靜脈畸形;介入栓塞治療;護理;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2
腦動靜脈畸形在臨床中有顱內出血等表現,可嚴重損傷病人腦功能[1],因此需開展及時且適宜的病癥控制,介入栓塞治療具有安全、微創等特點[2],在治療此類病癥中有較好效果。但是部分病人由于對此類治療方案或病癥常識了解較少,出現預后較差等情況,因此本文以我院(2017年1月3日-2019年1月3日間)行介入栓塞治療的42位腦動靜脈畸形病人實施探究,半數行一般護理,半數開展針對性護理。對入選研究對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信賴認可情況行探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盲選形式選取于我院(2017年1月3日-2019年1月3日間)行介入栓塞治療的42位腦動靜脈畸形病人實施探究,應用電腦將其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1位。對照組人員之中男性占據76.19%,為16名,女性則占據23.81%,為5名,其中病人年齡最小值為18歲,最大值為40歲,年齡段平均數值在(29.9±2.1)歲。觀察組人員之中男性占據66.67%,為14名,女性則占據33.33%,為7名,其中病人年齡最小值為20歲,最大值為40歲,年齡段平均數值在(30.2±2.5)歲。對盲選病人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其具有可比性(P值大于0.05)。
1.2 方法
對照組:介入栓塞治療指導及巡視、常規體檢等。觀察組:為病人及家屬講解病癥基本知識及治療方案,主動詢問其不理解的地方并加以解答。溝通過程中分析病人心理需求,講解治療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可通過邀請治療顯著病人為其講解治療過程,消除其焦慮、擔憂心理,平復情緒,以最佳狀態接受治療。開展術前、后指導,待病人清醒后告知其加大飲水量,攝入水果、蔬菜,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護理股動脈穿刺點,檢查是否有異常出現。加強巡視,嚴格監測病人體征,對有病史的病人加以注意。加強并發癥預防工作,對顱內壓增高病人開展血壓控制,對出現肢體癱瘓情況病人行血管擴張干預等。開展口腔護理,制定適宜運動康復方案。出院前行相應指導,告知其休息及情緒平穩的重要性,活動需適量,飲食中多添加水果、蔬菜,對于存在癲癇病癥病人需開展藥物治療,定期復診。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病人在干預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并加以分析;②依據相關資料制定問卷,由擇取病人家屬開展信賴滿意程度評價,其間包含常規與細節護理,共10題,滿意得1分,不滿意0分,問卷為10分制,分值與認可程度為正比。
1.4 統計學分析 開展數據統計探析,具體采取軟件SPSS20.0、Excel數據庫,其中計數、計量資料檢驗分別應用X2、t,表現為百分率、均數方差,P<0.05為差異較為顯著。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在差異性護理干預下,對照組中有:4名病人出現不良反應情況,觀察組病人中未見不良反應發生。將兩組研究對象不良反應發生概率進行比較差異顯著(P值在0.05或0.01以下),見下方數據。
2.2 比較兩組盲選人員家屬認可滿意情況
在不同護理方案應用下,對照組家屬對護理工作認可滿意情況評分為:(7.22±1.27)分,觀察組家屬在護理工作滿意認可評分中數值為:(9.06±0.73)分。將兩組盲選人員家屬認可滿意評分進行對比,結果發現其具統計學意義(t=5.756,P值在0.05或0.01以下)。
3 討論
腦動靜脈畸形對人類健康存在嚴重威脅,臨床中認為采用介入栓塞治療效果顯著[3]。但是有部分病人出于不了解病癥或不信任治療方案,對其信任程度較低,影響治療效果。因此在病癥控制期間還需加強適宜護理干預,以提升病人戰勝病癥的信心[4]。本研究內,觀察組在針對性護理干預下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可情況與對照組比較均有明顯改善。證實開展針對性護理能有效改善病人預后情況,提升其及家屬對治療及護理方案的認可程度。導致此結果的因素可能在于針對性護理下依據病人情況調整護理方案,其通過科學講解及心理輔導提升病人病癥知識掌握性,讓其能夠積極配合開展治療及護理工作[5]。另外在護理期間加強巡視及并發癥預防,開展適宜的活動及飲食指導、出院指導,能夠有效避免或減少病人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護理以病人為中心,通過全方位護理服務提升病人恢復性,讓病人可以及早出院,回歸日常生活。另外護理開展中不斷優化基礎護理,病人得到優質護理服務,家屬對此類護理方案也存在較高認可性。綜上所述,對開展介入栓塞治療的腦動靜脈畸形病人施行針對性護理效果較好,可改善病人預后情況,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刁再云.對行介入栓塞治療的腦血管畸形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4):56-57.
楊雙.介入治療腦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3):264-265.
吳惠娟, 王瑤, 夏宗雅,等.腦動靜脈畸形病人行介入栓塞治療的護理[J].全科護理, 2017, 15(22):2734-2735.
楊玲.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治療腦血管畸形出血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 2016, 17(12):84-85.
劉姍.介入治療腦動靜脈畸形栓塞術的護理研究[J].醫學信息, 2015, 28(46):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