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目的:探究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的原因以及預防管理措施。方法:將我院小兒內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兒作為對照組,對兒童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原因分析,另外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的150例患病兒童作為觀察組,針對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總結數據提出預防管理措施,統計分析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探究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的原因,提出預防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值得臨床推廣與借鑒。
【關鍵詞】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預防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兒科護理是在眾多醫療項目當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兒童與成人不同,兒童的表達能力較弱,自我保護意識較低,對周圍的危險事物沒有辨別能力,加重了護理的負擔,也是臨床醫學當中的工作重點[1]。兒科護理是不良事件發生概率較高的工作,需要綜合分析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并對癥解決,需要對這一群體做充分的個性化研究,制訂出適合兒童的人性化護理方案,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小兒內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病兒童作為對照組患者,進行兒童護理不良事件的數據分析,男75例,女75例,平均年齡(6.74±3.6)歲;肺炎63例,腹瀉32例,呼吸道疾病12例,發熱63例,其他20例;另外選擇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的150例患病兒童作為觀察組,男76例,女74例,平均年齡(6.63±2.1)歲;肺炎45例,腹瀉62例,呼吸道疾病15例,發熱21例,其他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種類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患者知情并自愿參加此研究,經家屬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采用經過分析不良事件發生原因而制定的改革護理措施方案。發生兒科護理不良事件具體原因如下:患兒因素、醫患關系、社會因素、護患關系、醫院設施因素等。針對上述原因制定以下改革措施。①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疾病認知,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醫生應向患者傳遞疾病信息,語言簡單易懂,告知不良反應以及不良反應的應對措施。②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與患兒家屬積極溝通,增加患者及家屬的信任度以及治療依從度。③將醫院治療操作透明化,及時與社會媒體溝通,引導媒體了解醫療行業風險及壓力,希望媒體積極正面的評價醫院工作。④增強護理人員職業素養,并對護理人員的基礎知識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進行定時考核。⑤根據患兒的行為特點,將醫院的基礎設施進行升級優化,降低設施的危險系數,保證患兒的安全。
1.3 觀察指標
統計并分析發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及發生概率,評判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當出現同一患者發生相同不良事件時,只記錄一次,不再重復記錄。護理滿意度評分標準為0~100分,0~60不滿意,60~80為滿意,80~100為非常滿意,評分表有患者家屬協助患者完成,統計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以及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處理分析,使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護理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概率行卡方檢驗,用(n%)表示,P<0.05有統計學意義,反之無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優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質量評分數據見表1。
3 討論
兒童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在醫院中為其設立了專門的治療科室,首先由于患兒的身體發育還在不成熟階段,身體機能方面相對特殊,同類型的疾病與成人的治療方法有所差異,其次,出于對患兒的關愛,各醫院選擇單獨設立科室為兒童治療。本次調研當中發現以下幾個影響不良事件發生的具體原因]。患兒因素:兒童患者由于處于語言發展學習階段,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夠全面,因此與患兒的溝通比較困難,對醫護人員了解病情產生了阻礙[2]。醫患關系:患兒還沒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在治療過程中仍需要家長的陪同,所以在患兒與醫護人員及家長的三角醫患關系當中,兒科醫護又是技術性較強的工作,醫生壓力較大,患者家屬處于對患兒的愛護,過分要求醫護人員的工作,因此在其中容易產生醫患沖突與矛盾,阻礙了醫護工作有序的進行[3]。護患關系:部分護理人員缺乏專業性的護理知識,工作態度不認真,對突發事件不能妥善處理,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4]。社會因素:當今社會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媒體的發展速度也不容小覷,現在大部分媒體評判角度都從患者出發,很受有媒體從醫院的角度評判事件,導致社會對醫院的信任度不夠。醫院設施:醫院使患兒治療過程中的主要活動場所,醫院的設施沒有考慮危險因素進行建設,增加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優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兒科護理進行為不良行為產生原因分析,制定針對性措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的概率,提高患者治療滿意度。
參考文獻
張靜.54例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及干預對策[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09):25-27.
杜云然.在兒科護理中應用細節護理的實施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24):55-56.
蔣新鑫.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9(23):53-54.
馬瑞霞.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的原因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4):48.
王曉云.基于能力素質冰山模型的培訓對預防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的效果研究[D].南方醫科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