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祥

【摘 要】目的:分析農村社區原發性高血壓綜合防治效果評價。方法:對湖南某農村社區(簡稱A社區)作為觀察組進行綜合防治,與此同時對湖北某農村社區(簡稱B社區)作為對照社區作為對照組,采取集中調查的方式,派專門的調查研究人員對兩組社區的調查對象進行體檢調查和問卷調查。結果:在綜合防治前,觀察組的血壓指數明顯都要比對照組高,在綜合防治后,觀察組的血壓指數都要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綜合防治前,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習慣率要高,在進行綜合防治后,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習慣率要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采用綜合防治后,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情況,降低患者的不良習慣的發生,為患者帶來益處,值得大力推廣。
【關鍵詞】農村社區;原發性高血壓;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本研究主要是在通過現代醫學研究,研究對象主要以社區居民為基礎,對居民開展相應的健康宣傳教育與疾病知識講解為主要內容[1]。以高血壓防治為重點來進行相應的綜合性干預措施,以此來改善高血壓患者的病情與危險因素,從而降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對其進行防治干預措施效果比較評價。現將此次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對湖南某農村社區(簡稱A社區)作為觀察組進行綜合防治,與此同時對湖北某農村社區(簡稱B社區作為對照社區)作為對照組,采取集中調查的方式,派專門的調查研究人員對兩組社區的調查對象進行體檢調查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兩組社區的居民,均為男性,年齡在30~70歲之間。
1.2 方法 對采用防治干預措施的觀察組患者①進行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在社區開展一系列健康宣傳教育活動,為患者講解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開展原發性高血壓知識解答課,與患者溝通交流,回答患者提出來的相關問題[2]。②進行相應的藥物干預:對所有非系統治療患者進行相應的常規治疔。治療內容主要有按時服藥、定期訪問和分級管理。③加強管理干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原發性高血壓高患者的基線調查的基礎上,對原發性高血壓的高危因素進行專業的分析與講解[3],而后再針對不同社區的危險因素并根據患者的參與意愿進行相應分組,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治干預。
1.3 觀察指標
①干預前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血壓情況進行比較。②干預前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不良習慣進行比較(抽煙、喝酒)。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對于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血壓數值情況等計量資料的分析用兩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不良生活習慣情況等樣本率比較采用x檢驗,當P<0.05時存在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血壓情況進行比較
在綜合防治前,觀察組的血壓指數明顯都要比對照組高,在綜合防治后,觀察組的血壓指數都要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參見表1.
2.2 干預前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不良習慣進行比較
在進行綜合防治前,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習慣率要高,在進行綜合防治后,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習慣率要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參見表2.
3 討論
據本篇文章研究,綜合防治前,觀察組的血壓指數明顯都要比對照組高,在綜合防治后,觀察組的血壓指數都要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進行綜合防治前,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習慣率要高,在進行綜合防治后,觀察組比對照組的不良習慣率要低[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表明,社區綜合防治可以有效控制人群血壓上升速度,降低患者不良生活習慣的發生情況,降低病人的血壓水平。
參考文獻
李俊,曹衛華,胡永華, 等.農村社區原發性高血壓綜合防治效果評價[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0,21(3):185-189.
呂江,黃嵐,唐磊, 等.連云港農村地區高血壓患者綜合干預效果評價[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5,(1):25-27.
王爭寧.農村居民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5(1):277.
盧國良.社區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2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