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李鵬 程喬瑜


【摘 要】目的:對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管內科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10-2019年8月期間心血管內科接收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00例為研究資料,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檢查和通心絡治療,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結合倍他樂克治療法。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情況和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指標均有改善,實驗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結論: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管內科綜合治療法的療效優于常規治療法,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管內科治療;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心血管內科疾病類型,近些年病發率較高,尤其是年齡偏大的人群患病幾率較大。冠心病心絞痛疾病需要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防止病情反復,治愈難度增加,冠心病心絞痛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身心健康都有顯著的不良影響。對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管內科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深入研究,于其疾病治療效果提升有重要意義,此項研究具有醫學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本文將選取本院2017年10-2019年8月期間心血管內科接收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00例為研究資料,患者入院期間對患者采取相應的檢查,均已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疾病。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對照組包含50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齡為33-75歲,平均年齡為(57.4±5.8)歲;實驗組包含50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年齡為36-72歲,平均年齡為(52.4±6.1)歲。本次研究均已取得患者及家屬同意。
2 方法
首先,對于對照組患者在入院后進行常規檢查,利用常規的通心絡治療,每天服用3次,每次4粒,口服,治療周期為90d。其次,對于實驗組患者采取與對照組相同治療法的基礎上,結合倍他樂克治療,要求初期階段每天服用2次,每次12.5mg,口服,以此規格連續服藥14d后,將每次服用量增加到25mg,同樣每日2次,治療周期為90d。
3 觀察指標
首先,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身體血脂各項指標變化情況,具體檢查指標包括TC、TG、LDL、HDL。其次,治療周期結束后對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觀察,觀察指標為顯效、有效與無效。要依據我國頒布的《心血管系統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患者的心電圖改善情況進行明確,顯效是指患者心電圖檢查恢復正常水平,臨床癥狀為輕微水平,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有效是指患者心電圖檢查改善效果良好,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發作次數減少30%-80%;無效是指患者治療后沒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惡化。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概率總和。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 患者身體血脂指標變化情況分析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身體血脂指標變化情況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指標均有改善,實驗組改善效果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 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對比,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2.00%,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三、討論
心絞痛是冠心病常見類型,主要是冠脈粥樣硬化引發管腔狹窄、冠脈痙攣引發心肌缺血等,同時脂質代謝異常,血液中脂質沉積于光滑動脈內膜上,逐漸堆積為白色斑塊,引發血流受阻,產生心絞痛。本次研究針對接診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實施對照,兩組皆予以常規治療,對照組予以通心絡處理,實驗組加用倍他樂克處理,對比分析臨床結果可知,實驗組臨床療效更佳,同時實驗組的TC、TG、LDL、HDL的改善情況也優于對照組。通心絡是一種中成藥,組分有水蛭、檀香、蜈蚣、人參、全蝎、乳香、土鱉蟲等,有著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通絡等效果,可有效緩解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癥狀,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與持續時間。倍他樂克是一種心臟選擇性P-受體阻滯劑,有舒張人體冠脈的效果,可減慢心率,并改善體內心肌缺氧,提高心肌運動量,改善血液湍流與血黏度等,減少體內冠脈破裂或血栓形成機會,而且副作用少,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王海芳[1].心血管內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預后分析[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11):25-26.
張挺.冠心病心絞痛心血管內科治療的效果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8,29(3):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