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峰
【摘 要】目的:分析骨科患者創傷感染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4例骨科創傷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7例,采用常規換藥治療,觀察組27例,采用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臨床治療情況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換藥次數均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相比常規換藥治療,對骨科創傷感染患者采用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能有效減少患者換藥次數,降低住院費用,縮短住院時間,臨床療效顯著,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創傷感染;VSD技術;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中圖分類號】R6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引言
創傷感染屬于一種在骨科在中較為常見的病癥,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在發生后往往會給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所以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過去對骨科創傷實施治療時,多采用引流和換藥等方式對感染進行處理,但實踐證明其效果并不顯著。為此,對更為有效的治療措施予以探究分析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54例骨科創傷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27例,男性14例,女性13例,年齡21~67歲,平均(36.43±6.22)歲,四肢創傷14例、其他部位創傷13例,新鮮創面感染13例、陳舊創面感染14例;觀察組27例,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齡22~66歲,平均(36.57±6.18)歲,四肢創傷13例、其他部位創傷14例,新鮮創面感染13例、陳舊創面感染1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符合創面感染的診斷標準,無精神疾病和認知障礙,無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無惡性腫瘤和傳染性疾病,無造血和凝血功能障礙。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換藥治療,首先應該常規處理患者的創面,根據其具體的創傷情況每隔1~2d更換一次敷料,如果患者感染創面較大則應該放置引流條,每周進行1次病原學檢查,并運用抗生素進行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在患者創面出現壞死時進行反復清理,在肉芽長滿創面后進行擇期植皮或者是皮瓣轉移。觀察組采用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對患者的創面進行評估,根據創面大小修剪VSD敷料,對創面進行清理后將VSD敷料完全覆蓋住創面,保證創面完全封閉,進行負壓引流,引流持續一周并進行病理學檢查,若檢查發現仍有炎癥和感染跡象,則根據感染類型和病原菌情況選取抗生素進行針對性抗炎、抗感染治療,對于創口面積大的患者可選擇皮瓣轉移或者植皮治療,對于創口深度較大的患者可在肉芽生長情況較好的條件下進行植皮治療。
1.3 療效判定 臨床療效根據患者的創面愈合情況和創面分泌物情況進行判定,顯效為創面完全愈合,且無分泌物釋出,皮膚表面覆蓋率良好;有效為創面部分愈合,皮膚大部分存活且創面分泌物減少;無效為患者皮膚出現壞死情況,創面未愈合甚至創面擴大。
1.4 統計學分析
總結分析本論文中患者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采用(n,%)對計數資料予以表示,運用x2予以檢驗,用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和換藥次數
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換藥次數相較于對照組患者,均處于較為理想的水平,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少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為骨科創傷感染患者提供治療的過程中常規治療方案需要對創面進行反復的處理,長時間的換藥與住院不僅僅增加了患者的費用,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了較大的痛苦與反復傷害,其繼發性感染的發生可能性較大,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療與康復。就VSD敷料治療而言,該治療措施實施過程中通過負壓吸引下創面液體,促使創面微循環處于良性狀態,有效緩解了水腫從程度,同時對表皮細胞相關生長因子產生了刺激,增強了白細胞活性和吞噬作用,繼而加速了創面肉芽的生長,減少了炎癥情況的發生,縮短了治愈時間。在本次研究中,為了驗證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治療效果,選取我院收治的54例骨科創傷感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其按照隨機對比研究的分組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應用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觀察組患者,相較于對照組的傳統換藥治療,取得了更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由于VSD技術能夠更為徹底的清除壞死組織,減少感染,促進肉芽的生長,最終獲得了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此外,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換藥次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VSD技術能夠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因此住院時間減少,而VSD技術的治療費用相較于傳統換藥治療,并未明顯增加,在縮短住院時間的基礎上,住院花費也更少,此外,由于VSD技術無需多次換藥,患者的治療體驗更好。同時也減少了換藥的次數,并更為徹底的對壞死組織進行清除,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大為減少。
綜上所述,應用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骨科創傷感染患者,可獲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此外,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值得在臨床治療骨科創傷感染中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王瑞江.骨科患者創傷感染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
江銳,黃浦,王學志,等.骨科創傷感染VSD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