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紅

【摘 要】目的:非計劃拔管指插管意外脫落或未經醫護人員同意,患者自行將導管拔除,也包括醫務人員操作不當所致拔管。非計劃性拔管在臨床上發生率頗高,同時也增加了重置管率及院內感染的機率,會導致患者自身損傷、延長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增高,甚至危及患者自身生命安全。同時,增加了醫護人員工作量,易造成醫患糾紛。非計劃性拔管,存在患者方面、導管固定方面、醫護人員方面等多種因素,采用系統的調查研究,運用針對性措施進行預防,爭取將非計劃拔管不良事件發生率降至最低。目的為降低我院CCU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提高我院CCU病區的護理質量,尋求系統的解決方案。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01月—12月CCU住院患者104例作為對照組,按常規管道護理。2016年01月—12月CCU住院患者115例作為實驗組,進行護理行政專案規范管理,并對兩組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規范管理前后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知識考核合格人數及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兩組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規范管理前后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知識考核合格人數及患者滿意度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實施護理行政專案規范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我院CCU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
【關鍵詞】護理行政專案規范管理;非計劃性拔管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非計劃性拔管是指患者在計劃性拔管之前自行拔管或醫務人員在處置患者操作過程中意外拔管[1]。我院CCU從2016年01月開始對住院置管患者進行統計分析,以尋求CCU住院患者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并針對該原因進行調整、規范及系統的行為干預,有效降低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
1 現況分析
1.1 非計劃性拔管發生原因分析:對我院CCU住院患者管道拔出的不良事件進行分析,其中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比率:胃管>尿管>深靜脈導管>引流管>氣管插管。從人、機、料、法、環五個方面分析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發生原因,進行要因論證,篩選引起拔管發生的原因。
1.1.1 患者因素①患者意識狀態、情緒、認識程度、配合程度、活動能力等。②患者以往經歷:置管史、意外拔管史等。③CCU特殊的醫療環境,有限的家屬探視時間都會使患者產生緊張、煩躁的情緒,而導致的后果便是患者不配合治療,造成非計劃性拔管不良事件的發生。④疼痛引起的焦慮和躁動是導致非計劃性拔管的主要原因。
1.1.2 導管因素①導管材料、型號、舒適度。②置管方法及途徑。
1.1.3 護士因素①護士的安全意識、責任心。②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及宣教。③置管前準備:對患者的評估是否到位;器械準備是否齊全、妥當。④管路日常維護:正確操作、保障通暢;定期及時更換。⑤對患者的約束是否適當;必要時與醫生溝通,適度鎮靜。⑥巡視、觀察是否到位。⑦醫療護理操作不當:翻身或者更換體位、口腔護理或搬運患者等護理操作過程中,未妥善固定好導管。⑧管道缺乏有效固定:患者因出汗、口腔分泌物等污染膠帶,使其失去粘性,導致固定不良。
2 問題確定
2.1 發生非計劃性拔管原因:(1)管道固定不牢:管道固定膠布不齊全,責任護士未掌握管道固定方法;(2)煩躁患者約束不當:對煩躁患者約束方法欠妥當,責任護士未掌握煩躁患者約束方法;(3)管道維護的方法不規范:責任護士管道維護的方法不規范;(4)患者活動時不慎拔出管道:責任護士對患者的宣教指導不到位;(5)督導及監控力度不嚴:??贫綄Р贿B續,病區護士長監管力度不夠。(6)評估不到位。
3 目的
3.1 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針對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進行調整、規范及系統的行為干預,以有效降低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提高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的專業能力,啟發護士前瞻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降低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
4 一般資料與方法
4.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01月—12月我院CCU住院患者104例作為對照組,按照常規管道護理。選擇2016年01月—12月我院CCU住院患者115例作為實驗組,進行護理行政專案規范管理。實驗組115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55例,平均年齡為57.3±10.2歲。對照組104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43例,平均年齡為54.3±10.9歲。兩組住院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4.2 方法
4.2.1 2015年01月—12月對104例我院CCU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發生情況進行研究調查。
4.2.2 建立護理管道小組。由護士長、專科護士、護理小組組長、責任護士共同組成。對非計劃性拔管發生情況進行研究調查,并定期組織開展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不良事件進行探討,分析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修正計劃。
4.2.3 針對要因進行整改。主要整改措施包括:(1)管道小組與設備科協商增加管道固定膠布,并以工作坊形式組織培訓管道固定;(2)管道小組改良約束用具使用方法,并以工作坊形式組織培訓煩躁患者約束;(3)針對煩躁患者,加強患者、家屬及主管醫生溝通,給予恰當的約束及鎮靜;(4)管道小組以工作坊形式組織培訓管道維護,并對護士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才擁有管道維護資格;(5)制訂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6)成立管道小組,管道小組護士分組督導培訓護士,護士長加強質控。
4.3 研究指標 研究兩組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護士管道固定知識考核,導管維護及患者約束操作考核,80分為合格;患者住院滿意度;并進行比較。
4.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5 結果
6 討論
6.1 通過要因論證,尋找非計劃性拔管發生根本原因,有效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
對不良事件著重從管理層次上找原因,對事件進行整體上的改善。針對問題進行護理行政專案規范管理,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系統性調查分析問題,尋找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相關原因,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改良措施,防患于未然。
6.2 有效降低我院CCU住院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發生。
非計劃性拔管在臨床上發生率頗高,同時也增加了重置管率及院內感染的機率,會導致患者自身損傷、延長住院天數、住院費用增高,甚至危及患者自身生命安全。同時,增加了醫護人員工作量,易造成醫患糾紛。如何降低CCU住院患者管道拔出發生率需要系統的解決方法。護理管道組規范管理,對我院CCU住院患者進行系統的護理干預是減少和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的重要忽略措施。表2 顯示實驗組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P<0.01)。妥善固定管道、規范管道維護、改良約束用具、準確評估患者狀況、給予最佳固定方式及藥物影響、有效良好溝通等護理干預措施,可大大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
6.3 不斷學習、不斷思考,激發潛能,團結合作,提高專業能力,使患者及家屬滿意。
在執行護理行政專案過程中,團隊成員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內省的技巧評估問題。通過不斷深入的團隊探討,啟發引導思考,提高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的專業能力,啟發成員前瞻性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及優化護理服務。表3顯示實施護理行政專案后,護士掌握預防非計劃性拔管知識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患者整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
參考文獻
丁留敏,張秀敏,劉維麗,等.前饋控制降低ICU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J].護理學雜志,2017,7(15):33-36.
李蕊,李艷梅.應用護理行政專案改善母乳喂養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4):65-66.
胡雁,王志穩.護理研究[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297.
江海云,鐘文紅.護理行政專案降低手術后患者非計劃行拔管發生[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