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云


【摘 要】目的:研究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從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收治血液檢驗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50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為健康者,無任何血液疾病,共50例;實驗組為貧血患者,共100例,其中包括50例地中海貧血患者和50例缺鐵性貧血患者,最后對比兩組患者血液的各項指標,包括MCV、RBC/MCV、Hb、RBC、MCH、RDW等。結果:對照組健康者的血液指標Hb、MCH、MCV明顯高于實驗組的患者,而實驗組中的地中海貧血患者的血液指標RBC、RBC/MCV、Hb、明顯高于缺鐵性貧血患者,且實驗組中缺鐵性貧血患者的RDW指標高于對照組和實驗組中的地中海貧血,以上組間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血液檢驗不僅可以準確檢查出患者血液各項指標,還能檢測出貧血患者,對貧血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參考價值,更能有效辨別貧血種類,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血液檢驗;貧血;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在醫學臨床上,貧血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血液疾病,當貧血患者出現血紅細胞的容量過低時,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由于貧血程度不同,有不同的臨床癥狀,通常情況下臨床癥狀有肝脾腫大、心臟擴大、心律加快;嚴重情況下,臨床癥狀有消化功能減退、吸收能力下降、食欲不振、心力衰竭,身體中特征表現為消化功能減退、臉色蒼白、精神萎靡[1]。貧血大致可以分為溶血性貧血、巨幼性紅細胞貧血、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本文主要選取在我院接受血液檢查的患者和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MCV、RBC/MCV、Hb、RBC、MCH、RDW等各項血液指標,分析血液檢驗在貧血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從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收治血液檢驗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共150例,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為健康者共50例;實驗組患者具有貧血患者共100例。本次研究采取自愿參與,在血液檢查中健康者均沒有貧血相關疾病,貧血患者均得到證實,有貧血疾病,另外貧血患者排除具有嚴重的臟器疾病、精神疾病和神經疾病。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32.5±3.5)歲。實驗組地中海貧血患者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26-55歲,平均年齡(35.4±3.1)歲。實驗組缺鐵性貧血患者33例,女性17例;年齡27-51歲,平均年齡(35.2±3.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50例血液檢查對象全部進行血常規檢查,于早上8點-10點期間進行靜脈抽血,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有效性,要求抽血前必須空腹,使用血常規專用管真空采血,每位患者抽取3ml。血液采集結束后,使用抗凝劑與血液進行混合,然后統一檢測,使用專用儀器按照血常規檢測要求和標準進行[2]。
1.3 觀察指標 血液檢測全部使用MCV、RBC/MCV、Hb、RBC、MCH、RDW等血液標準進行分析。正常范圍:MCH(25-35)pg、MCV(70-120)fl、RDW(10%-15%)、Hb(100-145)g/L。地中海貧血判定標準MCV<79fl、MCH<27pg;缺鐵性貧血判定標準MCV<79fl,RDW>14.5%[3]。
2 結果
2.1 兩組血液檢測指標對比
2.2 實驗組兩種貧血血液檢測指標對比
3 討論
從醫學角度看,引發貧血癥狀的因素較多,主要是血液系統疾病導致,包括紅細胞膜基因缺陷、紅細胞酶和血紅蛋白,據完全統計現實,全球貧血患者高達25%以上。不同的因素導致的貧血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且貧血類型較多,主要包括地中海貧血、缺鐵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4]。貧血最佳的治療就是診斷出具體的類型,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所以血液檢驗是必不可少的診斷方法,且血液檢查具有經濟安全和方便的特點。要想更好的治療,還需要借助基因測定,但是在基層醫院中這種檢測很難實現,所以血液檢測特別重要。
綜上所述,血液檢驗不僅可以準確檢查出患者血液各項指標,還能檢測出貧血患者,對貧血患者的治療提供了參考價值,更能有效辨別貧血種類,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張曉穎.地中海貧血和缺鐵性貧血應用血液檢驗鑒別診斷的臨床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3):114.
董志玲.分析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在貧血鑒別診斷的檢驗價值[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3):165.
王雪婷,王瑾,寧萍.血液檢驗診斷和鑒別缺鐵性貧血的臨床價值探索[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8(3):48-49.
謝磊.淺析血液檢驗紅細胞參數在貧血鑒別診斷的檢驗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