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 昆祝波 鄧林偉

【摘 要】目的:為了提高脊髓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本文將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應用于其治療中并觀察分析。方法: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選取時間為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取電腦隨機選取方式進行分組治療,分成觀察組40例行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治療,對照組40例給予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最終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兩組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高,發生的并發癥較少,脊髓功能障礙得到顯著改善,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顯著(P<0.05)。結論:頸椎前后路聯合術在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治療中,可使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癥狀和脊髓功能障礙盡早改善。
【關鍵詞】頸椎前后路聯合術;脊髓型;頸椎病;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4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2
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生原因主要是脊髓受壓缺血從而導致脊髓功能發生障礙,該病的發生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手臂麻木、頸肩脹痛、僵硬及頭痛等癥狀,因此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質量[1]。為此,本篇文章中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采取了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治療,并將其應用價值進行了詳細分析,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中80例病例為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間收治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將80例患者平均分成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觀察組患者包括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58.5±5.0)歲。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為(59.0±5.2)歲,組間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手術采取全麻俯臥位,手術切口在患者頸部后正中線上進行,切口長度大約為12cm左右,將C3-6頸椎棘突充分暴露后,切除部分棘突,在椎板連接處進行打孔,并且在雙側椎板上開“V”形狀槽面,注意要保留內層板。隨后將上下椎板間及黃韌帶切斷經絲線在打孔處固定,達到椎管擴大目的。術后放置引流管24小時,并給予抗感染治療;觀察組給予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治療,手術行全麻仰臥位,在患者頸部右側取橫切口,隨后進行逐層切開后,暴露椎體前緣,對病變椎節進行確定后,垂直將鉆芯打入椎間隙,刮除椎間增生骨質和組織,將骨柱修剪大小合適后,進行AO鋼板置入及螺釘固定處理。隨后將患者調整為頸部過屈俯臥位,在后正中取手術切口,逐層分離后將過長的棘突切除,在其根部進行打孔,并切除一側關節突與椎板的骨質,將內板留置構成門軸,固定處理軸與棘突,并采用脂肪條進行覆蓋后,負壓引流置入,最后將切口縫合,完成手術后行抗感染治療[2]。
1.3 觀察標準 采用日本骨科學會JOA-17分法評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12 個月脊髓功能障礙改善情況,分數越高脊髓功能障礙改善越好。將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術后發生的并發癥進行記錄對比。
1.4 治療有效率判定 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和脊髓功能障礙完全消失,頸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未發生并發癥則為顯效;治療后患者上述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出現輕微并發癥則為有效;治療后患者各項指標均改善較差,發生明顯并發癥則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SPSS20.0,計量數據描述=( 士s)和t檢驗;計數資料描述=n(%)和x?檢驗,各組間的數據差異明顯時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計量數據對比 觀察與對照兩組患者治療前脊髓功能障礙均比較嚴重,評分結果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脊髓功能障礙得到明顯改善,其結果同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優勢(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判定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最終治療總有效率較高,結果為97.5%,并發癥發生率僅為5.0%,而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有效率僅為85.0%,并發癥發生率達到了20.0%,組間的數據已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脊髓型頸椎病是一種高發的頸椎病類型,該病的發生不僅會導致患者脊髓功能障礙,甚至會造成雙腿疼痛及間歇跛行等癥狀,嚴重者可致殘[3]。以往臨床針對該病常采用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治療,該手術方式是通過擴大椎管達到減輕脊髓壓迫及改善脊髓微循環的目的,但后路手術需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采取手術,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4]。近年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臨床針對脊髓型頸椎病采用了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治療,該手術方案能夠最大程度減壓椎管,而且安全性較高。大多數身體狀況良好的患者均可一次性完成聯合手術,從而減少了手術的創傷性,使患者術后發生的并發癥較少,而且該手術方式能夠最大限度恢復患者頸椎正常生理前屈。減輕神經跟壓迫,因此治療后患者的脊髓功能障礙能夠得到良好改善[5]。此次統計學結果也顯示,兩組對比,觀察組患者通過采用頸椎前后路聯合術治療的臨床有效率顯著提高,患者術后脊髓功能障礙得到顯著改善,且發生的并發癥也較少。
綜上所述,頸椎前后路聯合術在治療脊髓型頸椎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幫助患者盡早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游景揚,鄭勇,陳明.頸椎前路與后路手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療效的Meta分析[J].中國骨傷,2017,30(1):71-78.
楊宇.前路與后路手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的療效對比[J].頸腰痛雜志,2018,39(6):815-816.
岑萬春,霍理,胡永軍.前路與后路手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療效比較[J].現代儀器與醫療,2017,23(06):52-54.
李尊吉,李旭,張紅.脊髓型頸椎病應用手術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7):52-53.
任志偉,杜恒,楊益民,等.頸椎前后路手術治療多節段脊髓型頸椎病療效對比觀察[J].山東醫藥,2018,58(23):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