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朱云梅

【摘 要】目的:研究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救治及診療的心血管內科患者中隨機選定42例,遵循隨機法分組,實驗組納入21例患者并展開護理風險管理,對照組納入21例患者并展開常規護理管理。結果: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護理事故發生率、護理效果均改善明顯,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效果理想。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在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護理風險管理。分析得出,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發病率較高,臨床特點包括病情復雜、發病突然、風險高等,應對患者護理管理進行強化,可積極影響患者病情[1],可避免患者出現嚴重護理事故。臨床實踐得出,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應用常規護理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收集臨床資料并綜合分析了42例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于我院隨機選擇42例心血管內科患者,實驗時間2018年7月初~2019年6月底,均知情,自愿入組,分組辦法是隨機法,實驗組21例,男女病患分別是11例及10例,年齡分布是44歲至72歲,中位年齡是62.5歲,包括冠心病8例、心律失常4例、心力衰竭5例、高血壓4例;對照組21例,男女病患分別是10例及11例,年齡分布是45歲至73歲,中位年齡是62.0歲,包括冠心病7例、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4例、高血壓5例。比較2組患者資料,可對比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納入21例患者并展開常規護理管理:對患者體征進行觀測,同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做好患者藥物指導及飲食指導等。
實驗組納入21例患者并展開護理風險管理:
(1)科室護士長擔任組長,高年資、經驗豐富護理人員作為組員,對本科室護理風險進行定期檢查,做好反饋工作,發現問題后,對護理方法進行對應改進。
(2)嚴格執行責任制,對藥品及儀器的安全使用章程進行規范,同時規范交接班制度、無菌操作流程、巡視制度,為科室護理人員安排專業培訓及技能學習,對護理人員風險方面考核進行相關落實,若發生護理風險事件,應及時上報并詳細登記,做好及時有效處理,事后歸納分析風險事件發生原因并制定相應改進措施。
(3)對于護理人員來說,應對每一種藥物的注意事項及使用禁忌進行充分掌握,患者服用某種藥物之前,應了解藥物服用后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若需要使用靜脈輸液藥物,應嚴格控制輸液泵速度,同時酌情增加巡視次數,護理人員應針對洋地黃類藥物使用患者心率進行動態監測,若患者未發生不良反應,方可離開,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服藥后反應進行嚴密觀察,將床頭交接班制度做好,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4)護理人員應對常規儀器操作及急救儀器操作進行相應熟練,培訓及考核除顫儀、呼吸機、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機等急救儀器使用,做好急救儀器應急預案演練,利用分組交叉方式,演練后總結及吸取經驗,做好持續改進工作,確保熟練準確應用急救儀器,提升護理人員臨床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對于護理人員來說,應定期保養及維修醫療設備,確保正常使用,護理人員應對儀器操作進行相應熟悉,定期培訓及考核儀器操作,將護理人員操作醫療儀器技能顯著提高。
1.3 效果分析[2] 護理滿意度:由自擬調查問卷統計數據。優良可差分值范圍分別是90分及以上、70分至89分、60分至69分、60分以下。
1.4 統計學計算
本文綜合分析了入組患者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資料(X2檢驗),計算數據過程中使用SPSS 20.0軟件,表示方式分別是(均數±標準差)、率,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 結果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護理事故發生率、護理效果均改善明顯,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分析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對比其他疾病患者來說,風險事件發生率較高,因此對護理工作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分析得出,患者治療效果、身體恢復程度與護理水平高低存在直接關聯。臨床通過總結及實踐發現,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護理風險影響因素包括疾病風險評估、管理體制因素、用藥風險、排班制度不合理、意外事件風險等,因此,臨床上提出了護理風險管理[3],將各項預防措施做好,有助于提高患者護理工作質量。
在臨床上常用護理風險管理,可將護理風險發生率最大程度降低,可有效改善環境及醫療設施,對患者護理管理進行強化,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可顯著提高綜合素質水平,可指導患者如何進行合理科學用藥,將患者出現突發狀況原因找出,促使患者獲得的護理服務更加優質、全面、周到[4]。在護理風險管理期間,應對護理風險管理制度進行構建及完善,監督護理人員開展相關護理工作,對護理人員錯誤操作進行及時糾正,加強儀器、用藥、安全護理等方面管理[5],事前預防,將安全隱患及時查找出來并落實防范措施,減少護患糾紛。
本組實驗結果: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護理事故發生率、護理效果均改善明顯。
綜合以上數據得出,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可顯著改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事故發生率、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曾于林.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12(3):156-158..
葉麗掀.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探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7,3(5):123-125.
陳繼紅.淺談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名醫,2018(1).
程紅.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3(26):136-138.
尹筱筱.心血管內科護理風險管理及優化策略[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4(11):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