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廣西平南縣在創建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過程中充分發揮優勢,深入挖掘特色,不斷創新,勇敢突破,積累了豐富的全域旅游發展和創建經驗,本文對此進行總結經驗為其他地區創建和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示范區;" 平南縣
1" 引言
2017年3月“全域旅游”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同年6月,國家旅游局印發了《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導則》旅發〔2017〕79號。對此結合實際,廣西出臺了《廣西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管理辦法》、《廣西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評定標準與評分細則》等創建相關文件,并不斷合理完善評定標準。2018年5月平南縣列入“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名單,圍繞“凝心聚力齊創建、全域聯動謀發展”的總體思路,以“全景、全時、全業、全民”理念,平南縣科學謀劃全域旅游發展布局,實現旅游資源、產品、要素、設施、政策在全域空間內的優化配置,構筑全域旅游新格局,驅動“旅游+相關產業”融合,積極向產業旅游化轉型發展,提升全域旅游生產力,創新旅游新業態,健全旅游綜合管理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全域旅游市場環境,規范旅游標準化服務建設,全面提升旅游發展質量,于2019年成功創建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總結平南縣的創建實踐經驗為其他地區創建提供參考。
2" 平南縣總體概況
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古稱龔州,約有1700多年歷史,居西江上游,面積2983.97平方公里,轄3個鄉16個鎮2個街道,人口154.75萬。平南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具有優越的生態旅游資源,工農業產業資源特色突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3" 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勢
3.1 旅游區位優勢
蒼碩高速、梧柳高速、南廣高鐵經過平南縣,與南寧、廣州形成1.5小時、2.5小時經濟圈,是北部灣經濟區與粵港澳大珠三角地區連接線的重要節點城市,也是廣西打造九條旅游精品線路之一的“桂東嶺南風光及文化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南寧-貴港-玉林-梧州-賀州-桂林”精品線路和“桂東太平天國運動”紅色游線上,是玉林-貴港鄉村旅游圈和東西(西江)旅游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節點。荔蒲--北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平南縣將成為聯系桂林山水游和北部灣浪漫濱海游的重要橋梁。
3.2 旅游資源優勢
平南縣旅游資源豐富,特色突出,擁有優良的生態環境;擁有奇美的山岳風光,境內北帝山素有“廣西張家界\"之稱;擁有奇幻的動物樂園——雄森動物大世界;擁有優美的西江風光;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間藝術,是南漢梁嵩狀元、明四部尚書張澯的故里,是中國詩詞文化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牛歌戲之鄉、木偶戲之鄉、詩詞文化傳承基地;擁有豐富的物產資源,農副產品極為豐富,是中國石硤龍眼之鄉;擁有豐富的特色風味美食。
3.3旅游產業優勢
平南縣扎實落實項目建設,不斷豐富旅游產品,旅游產業規模逐漸壯大,現有國家AAAA級景區3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2家,廣西五星級農家樂3家,廣西三星級汽車旅游營地1家,自治區級森林人家、森林公園、森林康養基地各1個家,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家,旅館、酒店共129家。秀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平南旅游打下良好的基礎,逐步形成以生態樂游、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為核心的特色旅游產品。
4" 創建過程普遍存在的問題
4.1 創建意識不強,全社會參與創建氛圍不濃厚
創建工作開始初期,體制機制不健全,還普遍存在全域旅游是旅游部門、旅游從業人員的事情的認識和觀念,部門參與創建工作程度較低,全社會參與創建氛圍不足,未能形成全縣合力,全民共建的創建氛圍。
4.2旅游專業人才短缺,創建機構人員不熟悉創建標準
創建工作圍繞旅游展開,成立了以主要領導掛帥的領導小組,并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創建機構人員從各部門進行抽調,由于對創建的工作內容和創建標準不了解,創建工作開展難度大。
4.3 缺少發展專項資金,現場建設工作推進有難度
創建前期沒有梳理明確主要完善提升的建設項目,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不足,無法有效落實開展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和項目提升工作。
4.4" 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不夠規范
對照標準,旅游基礎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完善,建設不夠嚴格不符合標準規范。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廁所、綠道、風景道、驛站、停車場、旅游標識牌、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等相對缺乏或標準較低,缺少汽車營地、智慧旅游服務和旅游標準化服務等,需要加進一步完善。
4.5 旅游服務質量不高
旅游軟件建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旅游景區、景點、星級飯店的服務質量不高,需要加大旅游人才的培養,或引進優秀的旅游經營管理和服務人才。
4.6 旅游特色不夠突出,產業融合不充分
具有特色亮點的旅游產品不多,平南旅游主題形象不夠鮮明。產業規模較小,部分產業融合獲得相關品牌,但沒有開發成旅游產品,旅游服務設施未得到完善。
5" 創建的主要實踐經驗
5.1 政府主導,強化全體創建意識
全域旅游創建是縣區社會經濟發展工作的大事,不只是文化旅游部門的工作。平南縣堅持政府主導,多部門聯合創建,成立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各項責任落實到各常委。加大對市民、黨政部門、事業單位、涉旅企業動員的宣傳力度,營造“全民共創”氛圍和緊迫感。
5.2 科學規劃,專家團隊指導培訓
堅持規劃引領,編制了《平南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景區提升、綠道、風景道、咨詢服務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標識系統工程、旅游廁所等創建任務中各單項建設項目也分別進行規劃設計,確保建設項目符合規范要求。全域旅游創建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多部門多行業,標準規范繁多,平南縣在創建過程中除有固定的專家指導團隊,還多次邀請相關行業專家進行指導和培訓。
5.3 制定方案,落實責任掛圖作戰
制定了科學有效的工作實施方案、任務清單,把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各鄉鎮(街道),做到時間、人員、任務、經費、效果五落實,倒排創建任務計劃,按難易輕重緩急和創建時間節點要求對標準各細項任務分別倒排工期階段計劃,掛圖上墻,周周通報,實施日日動態管理。
5.4 對標對表,綜合分析精準創建
嚴格對照標準,對標準各項的現狀得失分情況進行充分細致分析,難易點,做好分類選擇,梳理提升內容,結合平南縣實際情況對各項指標進行目標分類,分為必得分項、必拿分項、爭取拿分項、自然失分項,分清難易,有的放矢。
5.5 景區帶動,打造特色核心項目
以打造特色核心項目帶動全域旅游發展,平南縣以特色縣城和AAAA級景區建設為重點,形成了以雄森動物大世界、北帝山3家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為核心景區的“南雄北帝”旅游品牌,形成“縣城——核心景區”的全域旅游主線,沿主線布局完善提升鄉村旅游區、旅游風景道路、汽車營地、產業融合品牌等項目,并加快A級景區、星級鄉村旅游區、星級汽車旅游營地、星級旅游廁所等相關品牌等級評定。
5.6 規范標準,提升設施與公共服務
依據規范標準提升完善建設游客中心、旅游廁所、旅游交通、標識系統、智慧旅游體系、旅游集散中心、咨詢服務中心、綠道、風景道等旅游基礎設施。強化建設過程中在標準上嚴把關,在人性化設計和細節上下功夫,保證設施標準規范,功能與景觀兼具。
5.7 項目延伸,促進產業融合大發展
產業融合是全域旅游發展的重點。平南縣產業融合條件良好,立足對市場的需求和對本地區資源的挖掘、整理、提煉,開發旅游產品,從兩大方面積極推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一是依托現有成熟景區創建產業融合品牌,比如已獲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的北帝山推進創建了森林人家、自治區級森林康養基地、自治區級森林生態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區等產業融合品牌;二是對現有已獲產業融合品牌進行旅游開發,完善旅游接待服務設施,比如平南縣對已獲評中國傳統村落品牌的三個村落完善建設游客中心、停車場、旅游廁所、標識系統,并打造旅游產品,形成產業融合發展特色。
5.8 強化營銷,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
平南縣在創建過程中注重新媒體創新營銷,開發了平南智慧旅游APP,并在微博、微信、抖音等開發平南旅游官方平臺進行信息推送宣傳。同時通過舉辦承辦大型旅游節慶活動,擴大市場影響力。在創建過程中平南縣承辦了2018年“中國旅游日”廣西分會場暨貴港(平南)全域旅游主題推廣活動、2019中國旅游日貴港分會場暨余甘嘉年華活動,舉辦了國際龍舟賽、石硤龍眼節、2019廣西平南北帝山毅行登山節等節慶活動,開展了“平南最受歡迎景點”評選活動、中國博旅國際聯盟百家旅行社走進平南考察旅游線路活動,協助廣東南方衛視拍攝旅游宣傳片,進一步提升了平南旅游知名度和影響力,增進與全國各地的交流合作,不斷拓展客源市場。
5.9 自查自檢,全力做好迎檢工作
一是現場方面,梳理每個現場點涉的檢查內容,安排創建機構工作人員逐項對照自查自檢,每日一報,針對問題迅速做出細化整改方案,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立行整改到位。二是材料方面,對照標準,分析存疑,理清思路,不斷完善材料。三是做好迎檢方案,加強現場點環境衛生等準備工作,做好行程線路安排,進行多次模擬檢查。
6" 結語
平南縣成功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成效明顯,以“南雄北帝”為核心、景區+城區+旅游帶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基本形成,共建共享創新機制也不斷健全并形成常態化機制,旅游基礎和服務設施基本完善,旅游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全域旅游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旅游產業對地方經濟的綜合帶動效益明顯,2019年平南縣共接待游客622萬人次,同比增長49.3%;旅游總消費78.93億元,同比增長53.8%。對平南縣創建廣西全域旅游示范區經驗總結將助推平南旅游更好發展,也為其他地區發展全域旅游提供參考和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祁翠芳.推進布爾津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探索[J].新絲路,2019(22):49-51.
[2]孫沁.湘西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實踐與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論,2018(5):28-29.
[3]單忠獻.青島市嶗山區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實踐與啟示[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1(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