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硯滴
硯滴是一種滴水于硯的注水用具。西晉葛洪《西京雜記》曾說,廣川王曾發(fā)掘普靈公的墓,發(fā)現(xiàn)墓中有一枚大如拳頭的玉蟾蜍,器腹中空可盛水,廣川王將其作為硯滴。這是關(guān)于硯滴的最早記載。
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有“水滴辨”,即“今所見銅犀牛、天祿、蟾蜍之屬,口銜小盂者,皆古人以之貯油點燈,今誤以為水滴耳,正堪作幾案玩具。”其中記述了世人有將口銜小盂的油燈器物,誤以為水滴,也可做文房器具。另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陶制品中開有管狀流的獅形、辟邪形器物,也常誤為硯滴,其實也是油燈、燭臺之屬。
現(xiàn)知最早的硯滴實物,是江蘇揚州老虎墩東漢墓中出土的一件白玉飛熊硯滴。飛熊能蹲坐,張口卷舌,背上飾有雙翼,右掌托靈芝,頭頂有圓孔,上置銀蓋。此器造型奇特,雕琢精美,飛翼的前端等處刻有茸茸細(xì)毛。現(xiàn)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漢代臥羊形硯滴。羊昂首挺胸,大角前彎,身軀豐滿;胸前、腿彎等處飾有短而細(xì)的陰刻線;背上有孔,可貯水,通過吸管可汲水滴于硯,制作精致。此后,硯滴形制繼續(xù)發(fā)展演變并承襲制作。清代內(nèi)廷制品制作精細(xì),硯滴中玉石、水晶、翡翠、玻璃、錫等材質(zhì)均可見到。造型除微縮小壺形外,也多有動物造型,如乾隆碧玉犀牛硯滴等,極具特點。
水注
水注也是用于貯水點硯的一種用具,一般都有進水孔和注水的流,與硯滴的功用相同,唐宋時期較為流行。其造型有瓜果形、動物形,也有微縮小茶壺的形式。明清時期沿襲制作,有官窯、哥窯制品,還有玉石、瑪瑙等制品。
水注多見于文獻記載。最早的文獻記載是宋呂大淵《古玉圖譜》,記載有“臥羊水注、蓮房水注。臥瓜水注、蟾蜍水注、玄武水注和辟邪水注”,多為玉水注。明代文人也多有水注記述,如明代高濂《燕閑清賞箋》中記述水注“有玉為圓壺、方壺者,其花紋甚工。又見吳中陸子岡制白玉辟邪,中空貯水,上嵌青綠石片,法古舊形,滑熟可愛。有玉蟾蜍注,擬寶晉齋舊式者。古銅有青綠天雞壺,有金銀片嵌天祿,妙甚。有半身鸕鶿杓,有摻金雁壺,其類生無二,以兩足立地,口中出水;有銅鑄眠牛,以牧童騎跨作注管。瓷有官、哥方圓水壺,有立瓜、臥瓜壺,有雙桃注,有雙蓮房注,有筆格內(nèi)貯水兩用者,有牧童臥牛者,有方者。定窯之注奇甚,有枝葉纏繞瓜壺,有蒂葉茄壺,有駝壺,又可格筆。有蟾注,有青東瓷天雞壺,底有一竅者。宣窯五彩桃注、石榴注、雙瓜注,彩色類生。有雙鴛注,有鵝注,工致精極,俱可入格”。記述有玉雕、銅制、官窯、哥窯、定窯、宣窯等各式水注,種類多樣。
明人文震亨《長物志》卷七也有論述,即“水注之古銅玉者,俱有辟邪、蟾蜍、天雞、天鹿、半身鸕鶿杓、金雁壺諸式滴子,一合者為佳;有銅鑄眠牛,以牧童騎牛作注管者最俗。大抵鑄為人形,即非雅器。又有犀牛、天祿、龜龍、天馬、口銜小盂者,皆古人注油點燈,非水滴也。陶者官、哥、白定、方圓立瓜、臥瓜、雙桃、蓮房、蒂葉茄壺諸式,宣窯有五彩桃注、石榴、雙瓜、雙鴛諸式,俱不如銅者為雅”。記述了水注的雅俗制作,從中可見明代文人對水注的喜好。
現(xiàn)知最早的實物是三國時期的青瓷水注,造型有動物形和小茶壺形兩種。如長沙走馬樓出土的一件青瓷水注,高不過5厘米,小直口,扁鼓腹,平底,圓管形流,流口高出器口,在肩部飾一團花形小鈕,類似小茶壺。此為三國時期水注的特點。
唐代的水注,也以唐代長沙窯出土的水注最具特點。其造型可分為溜肩形水注、扁腹形水注、盤口形水注、葫蘆形水注和動物形水注五類。其中,動物形水注就有龜形、豬形、虎形、狗形、雞形多種。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唐邢窯白釉刻花鴨形水注,呈伏臥狀的鴨形,背上開海棠花口,鴨嘴為流,釉色白中閃青,具有唐代器物的風(fēng)韻。
兩宋時期,水注的制作更為多樣,如景徳鎮(zhèn)窯、越窯、定窯、長沙窯等均有制品。造型既有瓜形、葫蘆形、蓮蓬形,又有獸形、蟾蜍形、龜形等。1996年,江蘇寶應(yīng)北宋墓出土文具中有一件南瓜形水注,為典型的北宋影青瓷,制作巧妙,小小瓜棱具顯,一片瓜棱小破洞口,巧為注水孔,瓜蒂相連,形似逼真。又如江蘇無錫興竹宋墓出土一件影青瓷筆架水注,造型為雙獸形,獸體中空為水注,其上出角,形似筆架,為一器兩用。另外,在長沙窯中也有大量的水注出土。
元代的水注以龍泉窯青釉和景徳鎮(zhèn)窯青白釉為多。這一時期,青花水注也有少量出現(xiàn),水注的造型生動活潑。如龍泉窯青釉褐彩騎獸水注、牧童牛形水注、舟形水注等頗富情趣。
明清時期,較為流行的品種有青花、素三彩、紫砂、青白釉和各種單色釉制品,內(nèi)廷御用品,多有玉石、瑪瑙、水晶等,又有白釉、紫砂水注,也頗具特色。
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明代廣窯桃式水注,呈天藍(lán)色,頗為文雅。這種形制在明代較為流行。明代項元汴《歷代名瓷圖譜》也繪錄有二色雙桃水注。
據(jù)清代造辦處檔案記載,各地進貢內(nèi)廷的水注制品較多,但傳世品較少。現(xiàn)知有雍正白釉水注、宜興紫砂桃式水注、乾隆粉青釉式水注等,造型新穎,頗具時代特點。
(本文選自《文房清供》 張榮 趙麗紅主編 故宮出版社 2010.10(2015.8重印) 題目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