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則天,名武曌(音同“照”,是武則天稱帝后專為自己名字造的字,意為日月當空,普照大地),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唐玄宗追謚“則天皇后”。從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三日做皇后到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稱帝,再到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退位止,前后參與和掌握國家最高權力長達五十年之久。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位期間所用年號有“天授”,“如意”,“長壽”等。生有四子一女,繼位人為唐中宗李顯。
家庭及少年生活
武則天父親武士彟原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年輕時做木材生意,后隨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曾被拜光祿大夫,封太原郡公。后又升任工部尚書,加封應國公。武德二年(公元620年)原配夫人相里氏病逝,經李淵做媒娶了隋煬帝堂弟、燧寧公楊達之女楊氏為妻。楊氏為其生三個女兒,老二便是武則天。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淵在長安病逝,武士彟悲痛異常,病情惡化,于武則天十二歲時(公元635年)去世。此后,楊氏便在武家失去了依靠,只好帶著三個女兒到長安投奔親戚。武則天因年少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加之本身貌美聰明,因而唐太宗和長孫皇后都對她有所耳聞。
人生轉折
貞觀十年(公元637年),14歲的武則天被召入宮,太宗賜其“武媚”。武則天才華出眾,被安排在書房工作。在這里她不僅可隨意欣賞最頂尖的藝術珍品,而且通過長時間聆聽太宗和臣子討論國家大事,在自覺中學習到了很多處理政事的方法,積累了政治閱歷。當時太子李治也經常到太宗書房,漸漸和武則天產生感情。與李治的相識、相愛,成為了武則天以后登上政治舞臺的一個關鍵環節。
稱帝經過
唐高宗的王皇后因在后宮爭斗中不敵蕭淑妃,為了牽制蕭淑妃,公元654年王皇后讓高宗從感業寺把已做尼姑的武則天重新接到宮中,不久即被冊封為“昭儀”、正二品,在嬪妃中算是較高的等級。和王皇后的親密關系維持沒多久,武則天便通過殺死自己親生女兒的方法嫁禍王皇后,讓高宗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十三日下詔廢王皇后、蕭淑妃為庶人。十九日,武則天正式成為皇后。
武則天當上皇后就開始參決朝政,兩年之內就覆滅了反對她的關隴集團,處死與高宗密謀廢后的上官儀,又殺死了高宗繼李忠之后所立太子李弘(一說病死),廢高宗所立第三個太子李賢為庶人。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病死,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先后鎮壓了反對她的徐敬業、越王李貞、瑯琊王李忠等人的叛亂。以后唐宗室多被鎮壓流放。武則天還將東都洛陽改名為“神都”,變動唐代官名,通過人為制造的所謂“祥瑞”大造輿論,排斥道教,發揚佛教,修建“明堂”。并暗中命薛懷義、法明和尚撰寫《大云經》,宣揚其繼位的合法性。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即位,改唐為周,號“圣神皇帝”。
武則天酷愛書法,是一位優秀的書法家,對中國書法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王氏后裔王方慶應武則天之征將家傳自王導至王褒等二十八人的書法作品共十卷獻出,武則天命人將其全部雙鉤廓填后保存于內府,原件一反前世皇帝做派又歸還給了王方慶。《萬歲通天帖》以鉤填法摹寫,極好保存了原跡風貌,被譽為“下真跡一等”,為后世研究王氏書法留下了重要資料。元代張雨題曰:“右唐摹王氏進帖,岳氏具言始末,傳信傳寶為宜。然雙鉤之法,世久無聞,米南宮所謂下真跡一等。閣帖十書林以為秘藏,使以摹跡較之,彼特土苴耳,晉人風裁,賴此以存,具眼者當以予為知言。好事之家,不見唐摹,不足以言知書者矣。”明代文徵明在《跋通天進帖》中說:“右唐人雙勾晉王右軍而下十帖,岳倦翁謂即武后通天時所摹以留內府者。通天抵今八百四十年矣,而紙墨完好如此。唐人雙勾,世不多見,況此又其精者,固當為唐法書第一?!?/p>
武則天擅長飛白和行草書,但如今傳世作品只有《升仙太子碑》。此碑通高7米,寬156厘米,厚55厘米,座高1.3米。質地是青石,字間有界格,共2162字,開草書刊碑之先河。內容由碑額、標題、序言、銘文、上款、下款六部分組成,共三十四行。碑陰分為三截,上截為其御制《游仙篇》及諸臣題名,中截刻鐘紹京、薛稷等銜名及神龍二年題記,下截為宋人及清人題名。其中武則天所書2129字(包括碑額六字)、薛稷所題上款“大周天冊金輪圣神皇帝御制御書”14字、下款“圣歷二年歲次乙亥六月甲申朔十九日壬寅建”19字。
《升仙太子碑》矗立在洛陽偃師緱山之巔。圣歷二年武則天途經此地,以王子晉于緱山駕鶴升仙的傳說為背景撰寫碑文贊美武周盛世。此碑碑額是飛白書,法度嚴謹,雄健瀟灑。六字中隱有十余只飛鳥,造型奇巧,飄飄欲飛,象征太子晉駕鶴升仙。明趙崡《石墨鐫華》說:“碑首升仙太子之碑六個大字,飛白書,作鳥形,亦佳。飛白書久不傳于世,此其僅存者耳?!蔽鋭t天曾以飛白書把大臣姓名寫出贈給他們,有大臣上表贊道:“蒙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字垂賜,跪呈寶貺,仰戴瓊文,如批七曜之圖,似發五神之檢。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鐘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絕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圣,包眾智而同歸;多才多藝,總群芳而兼善”。碑中上款“大周天冊”中的“天”字在端莊秀麗的褚體楷書中用標準的小篆書寫,雖顯突兀,卻又能與周圍的字融為一體,顯示出書寫者高超的藝術技巧和表現能力。碑文草書有濃厚的章草筆意,點畫質樸,流轉生動活潑,字里行間之中有明顯的二王和孫過庭的影子,此碑為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
武則天去世前曾留下遺囑“去帝號,謚號‘則天大圣皇后’,與高宗合葬于乾陵;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以及褚遂良等政治對手的家屬;墓前只立碑,不立傳……”
我不知道中國歷史上這位唯一的女皇帝離開人世前這么立遺囑是出于什么心態,也無從考證夜深人靜的時候女皇回憶曾經無憂無慮的自由生活,并會發出怎樣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