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欣欣
摘 要:我國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奮斗與成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呈現,也是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尤其是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教育素材。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內容應包括厚植家國情懷、心懷敬業精神、勇擔社會責任和注重自我成長。高校應重視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通過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拓展“第二課堂”新途徑、健全全員育人機制等方面促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正確樹立和健康發展。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職業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10 — 0073 — 0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系統性的要求和準則,是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也是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準繩。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本要求,培養大學生“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良好品質,從而為實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樣態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愿景建立基礎。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是價值觀教育的有力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1〕(P172)青年大學生處于價值觀成型與確立的關鍵時期,也是從校園走向職場的過渡期,做好青年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工作,尤其是職業價值觀教育,關系到國家發展、民生和社會穩定。職業價值觀是大學生價值觀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價值觀在個體職業領域的呈現,它影響著大學生的職業觀念、職業選擇,也影響著大學生將來的職業態度、職業精神和職業能力。
一、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現狀
以“立德樹人”為價值引領,高校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方面不斷實踐、探索、進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和明顯的成效。職業價值觀教育是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形成的關于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比較穩定的認識、態度、評價和心理傾向。在教育過程中,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相關團體輔導、高低年級學生之間或校友與在校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等形式實現。目前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求職就業指導課程以及相關講座中明確提出“職業價值觀”概念,但多從西方的測量工具量表中對這一概念進行解釋和測量,如舒伯(Donald Super)的職業價值觀量表、羅克奇(Milton Rokeach)的職業價值因子分類等,以量化的形式對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傾向進行客觀描述。這些客觀量表雖然也包含國家安全、社會進步、個人發展等方面的內容。但僅是客觀呈現受測者對職業價值觀的追求,缺乏價值觀層面的教育和引導。高校在職業價值觀教育方面,對國家發展需要、社會急缺的崗位需求與大學生的自我奉獻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對服務基層、服務他人、成長自我之間的關系需要進一步加大教育力度。
目前,學生在職業價值觀方面主要表現為對薪資待遇、工作地點、崗位發展空間、興趣愛好和專業對口的重視程度,缺乏與國家發展、社會需要的關聯性。已有調查和研究成果顯示,“新時代大學生的擇業標準更趨多元,擇業取向呈現出既看重實際利益、也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其中,薪資待遇、工作地點、崗位發展空間是大學生最主要的擇業標準。”〔2〕因此,目前大學生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對社會價值的追求不夠,高校應更加重視思想引導,進一步明確和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容。
二、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國家、社會和公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克服艱難險阻,不斷開創新的成就,高校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應充分運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素材,深入挖掘育人要素,統籌育人資源,使大學生明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職業選擇與自我成長的關系,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1.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應具有家國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3〕愛國主義精神必須貫穿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全過程,成為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核心內容。有國才能有家,無數“小家”匯聚成“國”,所有國人、所有行業人員共同努力才能保證社會的正常運轉、國家的長治久安。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明確指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厚植家國情懷,是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一是職業選擇方面,大學生應緊扣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發展現狀,從基層做起,到國家和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和崗位貢獻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二是職業發展方面,大學生應該將自身的進步與所在行業發展、所在行業的成就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聯系起來,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發展定位,將自我的發展融入國家的發展、將青春夢融入中國夢。
2.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應包含敬業精神。“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層面的基本構成要素之一。敬業,首先要尊重和了解自己的職業,明悉所選職業的責任和工作要求,致力于職業的發展進步,明確自我在職業發展中的提升路徑,認同和不斷發掘職業的內在價值,生成職業責任感。在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中,“敬業”精神首先表現為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真鉆研、進取創新,不斷增強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為職場工作提供必要的內容性技能。其次,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接受其他教育過程中,注重組織、溝通、協調等能力的培養,錘煉明辨是非、樂觀向上、鍥而不舍的個人品質,為更好的適應職場積累功能性技能和適應性技能。第三,對待職業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新時代要求大學生必須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因此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中也需要體現“工匠精神”,摒棄浮躁之風,潛心鉆研,對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做到精益求精,善于學習新技能,與時俱進,勇于創新。
3.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應擔當社會責任。馬克思主義中人具有社會屬性的理論指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不能孤立于社會而存在。每個生命個體都有一定的社會責任,作為國家的未來,青年大學生更需要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社會。在社會各項事件應對過程中,除了相關行業的專業處置,更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志愿者、捐贈者以及堅守自身工作崗位的人員,共同保障了社會的正常運轉。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應強調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并注重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體現為,一是踐行“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自我、善待他人,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二是明確自我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社會是由無數個“自我”組成的,每個“自我”的勇于擔責、甘于奉獻共同締造和諧、文明的社會;三是增強“服務社會”的意識。大學生應樹立和加強“公益”理念,不計回報、熱心幫助他人,在社會公共利益事業中實現個人價值。任何行業都可以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社會的順利、有效運行。
4.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應注重自我成長。國家和社會是不斷發展進步的,行業也在不斷變化,身處行業中的每個人都需要不斷成長才能與時俱進。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內容必須注重個人的自我成長,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在職業中獲得發展的內動力。首先,大學生應注重職業生涯規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基于自我認識、職業職場探索、生涯目標決策、行動規劃與實施等方面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能讓大學生全面、持續的認知自我,也能充分、真實的認知外部世界,從而對個人職業生涯進行科學規劃,有利于個人的可持續發展。第二,自我成長需要具備內省自律的個人品質。新時代大學生應增強自我反省和自律意識,在自我探索、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中達到人格的不斷升華和能力的不斷提升,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價值觀也需要經常審視和理清。第三,大學生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出真知,大學生應重視投身實踐,將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鍛煉能力,提升綜合素質。在職業中能夠不斷發展自我、獲得成長應成為大學生的職業追求。
三、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實現路徑
高校應將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確定和完善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教學體系,明確職業價值觀的教育內容,結合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同時發揮優秀典型的榜樣力量,落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結合國家發展和時政熱點,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明確提出“職業價值觀”的概念,職業價值觀教育應貫穿于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做到早重視、早引導、早教育。一是要充分結合思政課關于職業價值觀的知識點。利用、挖掘國家和社會重大事件的價值觀要素作為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素材,通過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大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樹立職業理想、培育敬業精神、增強創新意識,以主人翁的姿態將個人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聯系起來。二是將職業價值觀教育納入專業教育體系。在課堂教學主渠道,有效發揮“課堂思政”的教育作用,將職業定位、職業認知、職業現狀、職業發展路徑、職業目標、該行業在國家乃至世界的作用發揮等方面的內容融入專業課程中的價值觀教育資源,幫助大學生形成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三是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可邀請行業專家和業界精英為學生講述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讓學生了解最新的行業發展狀態,引導學生以職業生涯人物訪談、小組討論、觀點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職業價值觀的內容,加深對職業價值觀的理解,實現教育內容的輸入和教學效果的輸出。
2.搭建職業價值觀教育平臺,拓展“第二課堂”新途徑。“第二課堂”中的社會實踐和專業實習,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在職業價值觀教育中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社會發展現實、明確社會責任、認識職業本質、深入探索職業發展路徑,增強職業認同感。一方面,社會實踐的地點應進一步拓展。高校社會實踐地點中除了重視西部、農村,還應將社區——城市社會管理的基本單位作為大學生深入社會、深入群眾的重要載體。隨著城市化的不斷加劇,社區的管理作用也越來越突出,“第二課堂”應緊密聯系人民群眾,讓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各項能力的培養真正“接地氣”。另一方面,專業實習的內容應進一步充實。專業實習不僅是對技能的鍛煉、課堂知識的檢驗,還應作為學生認識職業本質、了解職業現狀、明確職業發展、認同職業價值的的重要渠道。因此,在專業實習中應穿插專業與職業的聯系、職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危機與挑戰等內容,引導學生不斷充實和淬煉職業價值觀。
3.營造職業價值觀教育氛圍,健全全員育人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首先,高校作為大學生教育的主陣地,在職業價值觀教育方面應充分發揮教師的教育引領作用、優秀校友的榜樣示范作用和同學之間的影響激勵作用,營造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經世致用的校園文化,傳播富有使命感、責任感、成就感的職業價值觀。第二,重視家訓家風的影響力,引導學生挖掘優秀家風家訓資源,了解家庭成員對所從事職業的認識、發展路徑和職業愿景,提煉家庭成員的職業價值觀要素,從家庭中汲取職業價值觀的養分。第三,調動社會資源參與和支持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在職業生涯規劃、人才管理等方面有些企業和機構借助大數據整理和大量實例樣本研究,成果豐富,高校和社會應共同承擔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職責,幫助學生全面、科學的認識自我、認識職業,從而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李祖超,楊柳青.新時代大學生價值觀發展現狀與特征透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5-01(01).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