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 范鐵明
摘 要:設計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創新的程度,設計與創新有著天然的聯系。D2C模式是大數據時代帶給設計的福利,通過設計師與客戶的直接對接,產生雙贏的結果。在D2C模式影響下探索高校設計理論課程教學中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主要從長尾理論出發,堅定學習信念,在設計史、設計理論、設計批評等課程的教學中優化教學內容、運用案例分析、情境還原等方法培養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關鍵詞:D2C模式;設計理論課;創新意識;創業意識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10 — 0170 — 03
1.引言
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幾年高等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研究角度主要集中于兩大方向,一個方向是宏觀政策的研究;第二個方向則是結合具體專業特征的構想與實踐(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本文的研究即屬于第二種,以“D2C模式”的研究為基礎,結合設計專業的課程教學特點,探討D2C模式下高校設計理論課程教學中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2.D2C模式研究
2.1 D2C模式
D2C是Designer-to-Customer的縮寫,是產品設計師直接面對客戶的一種商品銷售模式,主要是借助互聯網開展在線銷售活動。設計師通過互聯網直接與客戶溝通并傳達自己的設計理念和相關設計的產品,從而達到銷售設計產品或設計服務的目的。D2C模式使消費者前所未有地嘗試與設計師互動、甚至可以直接參與設計,消費者能夠直接面對眾多設計師的作品,領會設計理念,尋找符合自身需求的產品。
2.2 D2C模式對設計的影響
D2C給整個設計產業的影響是顛覆性的,對于設計師而言,這種“定制”設計服務的方式,使設計師直接傾聽到客戶的需求,同時可以最大化的滿足客戶的需求,及時得到用戶的反饋,設計——制作——銷售的流暢產業鏈,徹底改善了庫存積壓的問題;對于客戶而言,D2C模式大大提高了客戶的消費體驗度、用戶甚至可以參與到設計互動中,其購物快感是前所未有的。
3.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3.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國際大背景
大學生的就業創業問題是世界各國普遍關心的問題。美國從二十世紀中期,就開始組織高校研發創新創業課程,耶魯大學1950年開設的《創業管理》課程被認為是最早的創業課程。課程內容不僅包括創業必需的財務、營銷、商務談判等創業基礎知識,還包括決策力、行為心理學等內容,這些課程都以商業實戰為出發點,密切聯系商業實踐;日本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特色鮮明,主要體現為以高校所在地的特色產業為依托,走產學研合作之路,形成創新創業項目助力地方產業發展、地方產業反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地的良性循環;韓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從扭轉觀念入手,創新創業觀念深入人心,在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很多韓國大學生畢業后的首選是進入大公司,對“自主創業”問題不甚在意。但是,金融危機打破了這樣的局面,首先,在政府層面,韓國政府認識到要規避金融風暴帶給韓國的影響,最應該關注的是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問題。隨后,韓國政府用了三年多時間,讓“創新創業”四個字深入韓國大學生的心中。2001年,據韓國權威網站的調查顯示,準備進行風險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已經占到畢業生總數的15.4%;81%的韓國青年希望自己創業,這個數字在當年居全球首位;瑞典的創業教育已融入到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之中,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這種全員參與式的創業教育體系,使創業精神成為社會推崇的一種價值理念,也為整個社會培養了數量極大的創業后備隊。
3.2中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浪潮:
2014年9月在天津舉辦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在開幕式致辭中就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希望全國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自此以后“創新創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字眼開始頻繁見諸各種媒體。近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態勢,國家級的創新創業競賽如火如荼的開展,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案例不斷涌現。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于我國大學生群體的數量大、專業龐雜,要讓所有大學生都認識到創新創業的意義,參與到創新創業之中還應該結合具體的專業特點,從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入手。
4.D2C模式下高校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4.1 D2C模式下設計類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優勢
D2C與傳統的C2C模式相比,其優勢明顯,C2C模式下顧客直接面對的是產品本身,大多數情況下對產品設計者(設計師)的信息一無所知,消費者不能或者無暇去理解設計者的設計理念。隨著網絡的普及,當代人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消費心理,使D2C模式存在得以實現的可能,設計師與消費者的直接交流,客戶可以從設計的角度選擇符合自己理念的產品,滿足自身個性化和高品質的生活需求。設計類學生是D2C模式中的設計師的后備力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里,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創業的主要方式首選網絡創業,而網絡創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選擇合適的電商模式。傳統的C2C(customer-to-customer)模式是電商主流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弊端是無法有效計算庫存,庫存太多影響現金流動,庫存太少影響交易進程。而D2C模式則可以有效規避C2C的這些缺點,D2C模式可以形成定制服務。D2C模式下,藝術設計類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上具有天然的優勢,一方面“創新”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訓練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另一方面藝術設計屬于實用學科,他們以優化、美化、合理化人類生存環境、生活方式為己任,因此其創業的方向非常多維,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知識儲備等選擇合適的創新創業的方向。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分享長尾理論,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學專業在創新、創業方面的優勢,以堅定學生的學習信念。
長尾理論由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他認為網絡時代是關注“長尾”、發揮“長尾”效益的時代。借用“長尾理論”,我們可以繪制出設計行業的長尾曲線, “頭部(Head)”代表那些知名設計公司、著名設計大師設計的名牌產品,“長尾(Long Tail)”代表能夠滿足個性需要的專業特色鮮明的“平凡設計師”的設計作品,按照“長尾理論”,可以推斷“平凡設計師 ”創造的“長尾”價值要遠遠高于“設計大師們”創造的“頭部”價值。于是同學們可以堅定自己學習設計的信念,樹立“心懷大設計,專注小方向”的目標,“大設計”的理念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大局意識。因為設計學已經發展成一個越來越復雜的學科,有些設計作品可能需要人文知識與科技元素的結合,這就要求學習藝術設計的同學既要注重美學方面知識的學習,同時也應該注意綜合能力的培養。“專注小方向”是要求學生要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興趣點”,這個“興趣點”就是“小方向”,在“小方向”上堅定執著的研究下去,待到學生畢業后,“小方向”就可以培育成學生創新創業的項目,由于“小方向”是學生的自主選擇,是自己的熱愛,所以更容易形成堅持的力量,一旦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的解讀,在課程教學中培養他們形成創新、創業意識。
4.2創新意識與創業意識
現行的漢語語匯系統里“創新創業”通常是放在一起,作為一個合成詞使用的,但是“創新”和“創業”實際上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創業能力中蘊含創新能力,但不是擁有創新能力就能夠創業成功,所以在談及創新創業意識的時候,我們也有必要將創新意識與創業意識區別開來進行研究。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并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愿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創新意識是當代人必備的素質,更是一名設計師必備的素質,無論是成熟的設計師還是剛走出校門畢業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都是其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起點,它包括的類型有求新求異求變意識(在設計史中存在大量的因為求新求異意識而產生的產品式樣設計),求真求實意識(設計要忠實于自己、忠誠于實踐,才能設計出名副其實的好作品),問題意識(發現問題、判斷問題、反思問題)等;
“創業意識”是人們從事創業活動的強大內驅動力,是創業者素質系統中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子系統—驅動系統。創業意識包含發現意識(識別商機、發現商機、發現市場空間的意識);轉化意識(把商機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收入和公司的持續運作,把商機、機會等轉化為生產力);戰略意識(創業初期應該給自己擬定一個合理的創業計劃與企業發展規劃,仔細考量好如何進入市場,如何賣出產品,如何廣告營銷等基本問題);風險意識(創業者要認真分析自己在創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風險,一旦這些風險出現,要懂得應該如何應對和化解),一個真正的理性創業者,不止會樂觀的想到創業的積極發展方向,也能夠勇敢的面對和應對在創業路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和可能遇到的挫折,大學生是否具備風險意識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將直接影響到創業的成敗;敬業意識(大學生創業有時候會由于一時興起的念頭而開始,同樣也會由于缺乏持久的熱情、缺少對困難的預判而半途而廢,所以敬業意識也是大學生創業必不可少的因素)大學生的創業一定要勤奮務實,、一旦選擇了自主創業,在經過前期精心準備后,在執行創業的過程中要堅定執著,以敬業樂業的精神融入整個創業過程。
4.3設計理論課程教學中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設計學的研究范疇包含設計史、設計理論、設計批評三大部分。其中設計史、設計理論課程是高校設計專業普遍開設的基礎理論課,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設計史包含“中國設計史(工藝美術史)”、“外國設計史(現代設計史)”、也有將前兩者合二為一的“中外設計史”。此外還包括按專業開設的平面設計史、工業設計史、服裝設計史等。設計理論的課程包括“設計概論”、“人機工程學”等課程。高校在本科階段開設設計批評課程較少,多在研究生階段開設,但設計批評的內容在設計概論課程中多有涉及。
4.3.1“設計史”課程教學中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設計史的教學中包含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六大要素,六大要素皆有可以挖掘的創新創業基因。設計史中的“時間”要素,即設計運動發生的時間、設計作品產生的時間;設計史中的“地點”要素即設計運動發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地域因素對設計的影響等;設計史中的“人物”要素即設計師、設計項目發起者等;設計史中的“起因”要素即設計運動、設計作品產生的背景或原因;設計史中的“經過”要素即設計運動、設計作品發生的過程;設計史中的“結果”要素即設計運動、設計作品的形成及后期的反饋,設計史教學的核心因素是人、事、物,三者密切聯系、構成了一個過去式的集合,在這個集合中有創新意識也有創業意識,將其全面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找到職業偶像,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會逐漸萌芽。設計領域里的職業偶像,通常是這個領域里的“大咖”,他們在創新、創業的領域里做出的成就才使他們的名字載入設計史冊,因此學生在深入了解職業偶像的過程中創新創業的意識會更容易被激發出來。
4.3.2“設計理論”課程教學中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學習設計理論的終極目的是用來指導設計實踐,在“設計概論”與“人機工程學”等課程中,適當布置設計實踐課題,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創新、創業意識,且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創新創業意識的同時,也可以使創新創業的能力得到鍛煉。
4.3.3“設計批評”課程教學中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如前文所述,設計專業本科階段開設專門的設計批評課程較少,但在設計概論課程中多會有專門的章節涉及該內容,因此在本科階段通過設計批評相關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建立起自己的設計批評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容易發現問題與商機,為日后的創新創業打下基礎。
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宜采用案例分析法、情境還原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通過案例分析法,學生可以在分析研究設計創新創業案例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情景還原法,多用在創新創業面臨選擇的關鍵時刻的研究上,學生可以設想自己是當事者,給出自己的答案,然后去比較設計史中設計師做出的選擇,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創新、創業意識。
〔參 考 文 獻〕
〔1〕李傲君,D2C模式對藝術類高校生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啟發〔J〕.課程教育研究,2018,(31).
〔2〕吳冬玲,D2C模式與藝術設計類學生創業教育的耦合關系〔J〕.設計,2015,(01).
〔3〕黃鵬,雙創教育背景下“地圖制圖”課程教改研究〔J〕.科技與創新,2020,(14).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