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迎春 張金燁子

【摘 要】本文闡述在禮儀課程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的目的為深化教學內容、增加教學資源渠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從教學內容和方法兩個方面論述信息化技術在禮儀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并簡述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效果與反思。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高職 禮儀課程 通用禮儀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7-0184-02
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其目的是在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節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在信息化時代,信息化教學不僅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推崇的教育方式,也成為未來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應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教學,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柳州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統稱為“我校”)通用禮儀課程充分利用“超星”網絡教學平臺(以下簡稱“超星”教學平臺),將線上線下、課外課內有機結合,解決了時空限制的難題,方便學生學習,便于老師檢測,使師生的交流溝通、提問答疑更加便捷。這樣的禮儀教學能滿足學生在一個學期,甚至在校三年,不間斷地進行禮儀學習,既符合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又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和精神。
一、在禮儀課程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的目的
(一)利用信息化平臺,深化教學內容
提到禮儀課程,一般人都認為是教學生求職就業的技巧,簡單機械地教學生站坐行蹲、指引、握手、遞物或接待時的迎來送往、乘車乘電梯、端茶倒水、排位就座,等等。其實,這是對禮儀教學的一個誤解,也是眾多學校教學的一個誤區。我們首先必須明確,在公共生活中,任何一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某一禮儀習俗和規范的約束。禮儀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行為教育,禮儀是大學生整個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課。禮儀讓人懂得如何稱呼、介紹和問候;懂得如何著裝、怎樣待客、得體地對待贊美與批評;還懂得如何同各種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在不斷變化的場所游刃有余,充滿自信地與人交往。僅僅學形式不可能解決大學生走向社會時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因此,禮儀教學不能只停留在通常的言談舉止與職場應對等規范形式的講授,應更深層次地培養學生的修養與內涵。
我校通用禮儀課程課內學時僅有16學時,要在16學時內把禮儀的理論知識學好、儀態禮儀練好,難度較大。因此,在課時不變的情況下,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禮儀,豐富禮儀知識,利用“超星”教學平臺將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利用課外時間,拓展學生的禮儀知識。教師將線上線下相結合,讓學生在線下通過課堂教學學習課程基礎模塊,在線上學習三個拓展模塊,從而學習到更多的禮儀知識。
(二)增加教學資源渠道,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通過網絡課程,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后通過看課件、視頻等重復學習線下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不間斷地學習線上的內容。通過線上線下雙線并行的教學模式,依托“超星”學習平臺,將原來僅有16個學時的課程在課外進行極大的延伸,學生可以自由支配時間,隨時在有網絡的情況下進行在線學習,學習方式變得靈活,老師檢測也十分便捷。同時,師生還可以通過平臺手機端“學習通”進行交流溝通,開展即時反饋互動教學(如圖1所示)。這樣,可以實現學生有資料學習、有地方咨詢,學習情況可監控,學習效果可檢測的良性循環。
二、信息化技術在禮儀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信息化技術在禮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內容和方法兩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線下教學內容和線上自學內容。
線下教學內容即學生在線下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對概述、儀態、儀容、服飾、工作交往、聚會、語言七個模塊的內容進行學習,掌握基本的個人和職場禮儀規范。教師則通過禮儀操和情景劇的實操考核,考核學生的言談舉止與職場應對等規范。
線上自學內容有學習資料、題庫,可以滿足線上學習。我校充分利用“超星”教學平臺,建立三個拓展模塊的學習內容,將課內和課外教學結合起來,并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拓展對禮儀知識的學習。
第一模塊:校園禮儀。這一模塊是幫助學生在求學生活中,學會更為規范地與老師、同學等交往,遵守學習、生活場所的規則。內容包括校園生活禮儀和校園學習禮儀兩個部分,校園生活禮儀涉及學生日常交往、儀表、宿舍、用餐等方面的禮儀;校園學習禮儀包括學生在課堂、實訓場所、圖書館、各種活動場所等的禮儀。
第二模塊:現代禮儀。這一模塊是幫助學生更為深入地掌握現代禮儀的規范,提高個人求職的成功率和就業的穩定性。現代禮儀的學習內容包括個人儀容儀表禮儀、儀態禮儀、交往禮儀、儀容修飾、服飾穿搭的要求,以及坐姿、站姿、走姿、蹲姿、手勢指引等儀態禮儀的規范。
第三模塊:“一帶一路”禮儀。“一帶一路”建設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高職院校應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提升競爭力。目前,我校已有部分專業學生到東盟沿線國家實習、就業。在此背景下,應增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禮儀常識的內容,幫助學生抓住中國和世界發展的機遇,把握國家政策,利用地域優勢,擴展禮儀知識面,提升就業競爭力。因此,這一模塊“一帶一路”禮儀的內容主要是東盟10國和南亞8國禮儀。
(二)教學方法
1.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將線上、線下教學深度融合。教師在“超星”學習平臺上發布完整教學ppt,各個禮儀動作及禮儀操、情景劇的教學視頻、資料等,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線上學習以理論知識為主,圍繞校園禮儀、現代禮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禮儀展開。教師在課前發布學習任務,布置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或ppt,理解相關知識點,進行線上理論考核,線下學習以實訓為主,教師在學生理解禮儀動作內涵的基礎上,針對該禮儀動作的重點、難點加以指導,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并加以練習,進行線下實操考核。
2.充分發揮微課的輔助功能,幫助學生課后進行碎片化學習。教師根據需要制作或搜集相關的微課視頻,充分利用微課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資源容量小,適用于移動設備移動學習的特點,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查缺補漏,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和完成學習任務。
3.充分利用“超星”平臺手機端“學習通”,搭建學習和檢測的平臺。有了手機端,課前課后、課上課下,老師都可以利用“學習通”發布討論、作業、考試、提問,學習變得十分便捷。此外,課上,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進行站坐行蹲、遞物指引等基礎禮儀動作練習時,鼓勵學生用手機拍照、錄像,練習結束后查看照片、錄像,更直觀地發現自己的不足,使再次練習時更有的放矢。編排禮儀操、情景劇也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學生拍照、錄像后發到“學習通”,通過自評、師評、生評的方式,互幫互助,合作探究,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效果與反思
(一)效果
1.實現了學生不受時空限制的不間斷學習。通過線上線下雙線并行的教學模式,依托“超星”學習平臺,原來僅有16個教學學時的課程在課外得到極大的延伸,學生可以自由支配時間,隨時在有網絡的情況下在教學平臺進行在線學習。
2.創設了自主學習的園地,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精神。品質的培養對一個人的成長是終生受用的。借助網絡的便利性,以及學習平臺、軟件等載體,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上,他們依托學習平臺,創設了自主學習的園地,自覺地學習、檢測,久而久之,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精神。
3.最大限度實現形神兼備、知行合一。教育的目的是讓人認識世界、認清自己。學習禮儀就如同帶著一面鏡子,隨時檢查自己,隨時照到世界,最終做到形神兼備、知行合一。如果說,教會學生如何優雅地在生活和職場中展示站坐行蹲、指引、握手、遞物等是“形”的教育,那么,更深層次地培養學生的修養與內涵就是“神”的教育。禮儀的學習往往是知易行難,要達到知行合一,必須依靠“神”的教育作為支撐,經過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讓豐富的知識成為內驅力。通過信息化技術給學生提供學習更多禮儀知識的機會就是給他們推動“形”的規范,從而最大限度實現形神兼備、知行合一。
(二)反思
我校通用禮儀課程教學在整體設計上有不少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大多數職業院校禮儀課停留在形式和局部知識點的學習上的弊端,走出了長期以來眾多職業院校把禮儀教學簡單機械地等同于教學生儀表儀容儀態常識的誤區。教學設計更符合人文素養養成的規律—— 人文知識一定是要經過內化才能轉變為人文素養,內化的過程需要時間的滲透和浸泡,絕不是立竿見影的,要達到舉手投足都體現出個人的修為和涵養,需要豐富的禮儀知識的支撐和不斷的禮儀滲透。此外,應用信息化技術的通用禮儀課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這種教學形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的信息化技術以及線上線下的結合要求較高,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一些問題,需要采取一些應對措施。
一方面,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空間越寬廣,越容易出現時間管理差,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需要學生自覺和合理地進行時間管理。因此,教師需要在引導學生的同時教授時間管理的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另一方面,教師的各種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有所不足,在課堂上面對一些技術上的問題不能很好地進行處理。此外,教師在信息化教學的整體設計過程中,對將會出現的問題預案不足,缺乏應急措施或隨機應變的能力,無法極好地操控局勢,給信息化教學的施行帶來阻礙。因此,加強教師信息化水平和提高其應變能力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張一春.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構——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師專業發展[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陳建.《201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全球競爭力大幅提升[N].經濟日報,2017-06-05.
【基金項目】2018年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第十一批”校級教學質量和改革工程立項資助項目
【作者簡介】農迎春(1972— ),女,壯族,廣西南寧人,碩士,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高級禮儀師,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高職教育教學、禮儀文化;張金燁子(1993— ),女,漢族,廣西南寧人,碩士,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日語教學、高職教育教學管理。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