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華俊,沈超雄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龍巖第一醫院神經內科,福建龍巖 364000
急性腦梗死是目前病死率和致死率較高的神經科疾病,急性腦梗死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 腦梗死的治療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療,穩定斑塊,改善循環等綜合治療,在治療急性腦梗死時,對其實施丁苯酞進行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預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以及體征。 丁苯酞是一種常見的藥物,具有抗腦缺血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中樞神經功能的損傷,起到功能性恢復的效果,能有效改善腦循環,保護腦細胞,且安全性較好[1-3]。 該研究便利選取該院2017 年5 月—2020 年4 月接受診治的127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對其中隨機抽取的64 例患者實施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與軟膠囊進行序貫治療, 探究其治療效果及其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在該院接受診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27例,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63 例,男性33 例、女性30例;年齡37~46 歲,平均年齡(42.63±2.67)歲。觀察組64例,男性33 例、女性31 例;年齡38~47 歲,平均年齡(43.96±2.54)歲。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該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該次研究, 該院理論委員會對研究完全知曉,并批準該次研究。
納入標準: ①經過診斷確診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該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患有心、肝、腎等嚴重臟器器官功能障礙的患者;②有出血傾向的患者;③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④患有顱內出血和其他顱內病變的患者;⑤患有惡性腫瘤及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兩組患者均控制好血壓、血脂以及血糖等情況,進行抗凝治療、血小板治療以及康復治療等基礎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于發病后48 h 內給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00041)靜脈注射,25 mg/次,2 次/d,兩次滴注時間間隔6 h 以上,滴注時間不少于50 min/次,療程14 d。此后給予觀察組丁苯酞軟膠囊 (國藥準字H20050299), 空腹服用,2 粒/次,3次/d,療程30 d,實施3 個療程。
①對比兩組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后的效果, 采用神經系統NIHSS 進行評分,分為顯效、有效、無效。 顯效:NIHSS 評分減少率>90%;有效:NIHSS 評分減少率維持在50%~90%;無效:NIHSS 評分減少率低于50%。
②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進行神經功能NIHSS 評分。③統計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包括轉氨酶升高、皮疹、消化道反應等。
使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85.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經過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4.04±1.0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6.26±1.8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NIHSS 評分情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NIHSS 評分情況對比[(±s),分]
組別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63)觀察組(n=64)t 值P 值9.10±2.26 9.20±2.18 0.254 0.800 6.26±1.86 4.04±1.02 8.357 0.001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9.38%)與對照組(9.5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腦梗死又稱為缺血性腦卒中, 是指各種病因所致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部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出現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的一類臨床綜合征[4-5]。 急性腦梗死病灶是由中心壞死區和周圍缺血半暗帶組成,缺血半暗帶存在側支循壞和部分血供, 有大量可存活神經元,如血流恢復,腦代謝改善神經細胞仍可恢復功能,保護缺血半暗帶是急性腦梗死的治療關鍵。 溶栓治療具有快捷的優勢,在短時間內介入治療無法實施的情況下,溶栓治療能盡早地開放血管,使缺血腦組織更早得到再灌注,但溶栓治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患者不能達到有效的血流再灌注,臨床獲益較少,預后較差[6-9]。因此為了改善患者的預后以及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 該次研究提出對中青年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丁苯酞序貫治療,對其療效以及安全性進行探究。
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是治療輕、 中度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一線藥物, 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其作用機制是保護神經元,促進血管形成,抑制神經細胞凋亡,具有活血化瘀營養神經、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焦集作用[10-12]。 丁苯酞軟膠囊主要成分是丁苯酞,屬于人工合成的消旋體,對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中樞神經功能的損傷具有改善作用,能起到功能性恢復的效果,丁苯酞軟膠囊具有抗腦缺血的作用,具有多種藥理性表現,能夠阻斷缺血性腦卒中所致腦損傷的多個病理環節, 其阻斷缺血性腦卒中所致的腦損傷,有較強的抗腦缺血作用,明顯改善缺血腦區的微循環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區毛細血管數量,抑制神經細胞凋亡, 并具有抗腦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焦作用,對局部腦缺血的梗塞面積具有縮小作用,減少腦水腫[13-17]。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85.71%)(P<0.05);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功能評分(4.04±1.02)分顯著低于對照組(6.26±1.86)分(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9.38%)與對照組(9.52%)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劉春艷等[18]研究結果顯示,選取156 例中青年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中,丁苯酞組不良反應事件包括轉氨酶升高8 例、皮疹2 例、消化道反應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40%,對照組不良反應事件包括轉氨酶升高5 例、皮疹1 例、消化道反應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3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14 d,丁苯酞組NIHSS 評分[(5.6±2.8)分、(2.1±0.9)分]與對照組NIHSS 評分[(6.0±2.8)分、(3.9±1.9) 分],NIHSS 評分均比首診前明顯降低(P<0.05),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 說明丁苯酞序貫治療對中青年急性腦梗死患者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具有改善作用,可以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缺血區能量代謝和微循環,從而起到神經保護的作用。 服用丁苯酞軟膠囊后,可促進患者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 對中青年急性腦梗死實施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與軟膠囊進行序貫治療, 對患者的神經功能有顯著改善,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