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娟
廈門市中醫院心腦血管科,福建廈門 361009
胃腸道的營養途徑從早期的鼻胃管開始到十二指腸管,再到現在我們用到的螺旋形鼻腸管應用,更能維持胃腸黏膜屏障功能,促使機體有效吸收營養物質,促進康復[1]。 常規置管通常在B 超引導、X 線下置管,需要多科室協助配合,或者需要危重患者轉運操作,存在很大風險[2]。 所以床邊徒手盲插鼻腸管就越受關注。 鼻腸管的適應證有腸道功能正常而胃功能受損; 需要短期腸內營養而誤吸風險高如昏迷、 神經外科患者;(腦損傷)胃癱;重癥胰腺炎早期;消化道瘺等[3]。 因此,該研究對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間該院5 個相關科室進行床邊徒手盲插螺旋形鼻腸管54 例患者進行研究,對患者護理中護理干預措施應用的效果進行觀察。 現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需要腸內營養置管患者54 例,其中肝外腫瘤科13 例, 神經外科9 例, 綜合ICU 13 例,CCU 7例,神經重癥12 例,年齡53~83 歲,臨床診斷為膽道疾病4 例,急性胰腺炎6 例,顱腦術后13 例,心衰5 例,腦出血14 例,糖尿病12 例,均符合鼻腸管進行腸內營養的適應癥。 所有患者均為危重癥患者, 如急性腦卒中、急性創傷、急性顱腦損傷、急性左心衰及急性心肌梗死等;該次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同意參與;排除精神疾病者、交流障礙者、心肺驟停并實施心肺復蘇治療者。
1.2.1 材料 選用復爾凱直徑為CH10 的螺旋形鼻腸管,長度145 cm,管道前端23 cm 圓環,約2.5 圈,內有引導鋼絲,管道材料白色不透放射線。 鼻腸管尖端有4個側孔,為有生物涂層,經水激活潤滑。 留置時間42 d。
1.2.2 操作方法 護士培訓后操作。 床邊徒手盲插螺旋形鼻腸管方法如下:需要置鼻腸管的54 例患者均有胃管,回抽胃內容物后拔除胃管。 甲氧氯普胺(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0967)10 mg 靜脈推注后準備用物:治療車上復爾凱螺旋形鼻腸管1 根、50 mL 注射器1 支、治療巾兩條、100 mL 鹽水1 袋、聽診器1 個、無菌手套兩副、工型鼻貼2 個、pH 試紙。 鋪開治療巾,打開鼻腸管,戴手套,把導絲送入整根鼻腸管,抽生理鹽水潤滑整根鼻腸管。 患者處右側肩頸部鋪治療巾,測量患者劍突到鼻尖再到耳垂長度,記下刻度,再50 cm 外做另一個標記,抬高床頭30°開始從鼻腔插管到胃部,回抽胃液確認在胃內,聽診胃區及臍周左右兩邊氣過水聲,取右側臥位45~90°,注意操作者職業防護。用50 mL 針筒打氣150~200 mL,再插入10 cm 后放慢置管速度,跟隨患者呼吸每次置入0.5 cm,在70~75 cm 處有阻力時動作更輕柔, 接著送管可發現鼻腸管隨著呼吸可緩慢吸入,置管略有彈性感觸,繼續輕柔置管到所量刻度,一般置入95~115 cm 至屈氏韌帶。 聽診管端在十二指腸遠段或空腸上段,高調氣過水音移至左下腹。 回抽不同于胃液的腸內液,進行pH 比對。 pH 值>7 在提示鼻腸管在腸腔。 退出導絲,做好管路固定。 再進行床邊腹部平片確認鼻腸管在腸腔內。
1.2.3 置管后護理 ①防止意外脫管: 妥善固定, 管路細,外露短,可以雙重固定在鼻翼及臉頰,尾端向上固定法。每次交班置入長度或者外露長度。鼻飼時做好管路固定。 翻身及患者大動作吸痰、打噴嚏時做好固定,避免牽拉。 同時對于神志不清的患者做好約束,避免患者自行拔出鼻腸管。
②防止堵管: 腸內營養管的阻塞會導致營養或其他制劑輸注減慢甚至中斷,其與注入溶液的黏度、管的口徑、管內壁生物膜或痂殼的形成、未進行足夠的沖管等因素有關。 預防阻塞的措施主要是定期用水沖管[4]。管腔內徑細、置管時間長、輸注營養液的濃度不定、輸注速度慢、鼻飼中自管腔注入的藥物碾磨不細、沖管手法不對等均可能引起管腔堵塞。 對于使用鼻腸管進行管飼飲食時,可以使用腸內營養泵勻速輸入營養液,太慢易堵管,>50 mL/h。盡量使用液體狀藥物,使用固體時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開注射。 至少每隔4 h 用20~30 mL 溫水脈沖式沖管1 次;藥物及輸入前后應以10~30 mL 溫水沖洗管道,禁止鼻飼有渣溶液或粥,均需過濾后管飼。
③堵管處理: 由于鼻腸管管腔很細, 經常出現堵管。 出現堵塞時,可用50 mL 注射器注入溫開水使用壓力沖洗和負壓抽吸交替進行, 同時用手反復捏擠留置鼻空腸管鼻腔外部分,并調整患者的體位[5]。 也可以用50 mL 注射器交替注入溫開水及5%碳酸氫鈉溶液反復低壓沖洗管道,沖管壓力由小到大。 或者用三通管接鼻腸管末端,關閉三通管兩個通口,反復由主通口抽吸空氣形成負壓, 后由側通口負壓原理吸引可口可樂或碳酸氫鈉進入鼻腸管道內,浸泡30 min 后檢查是否通暢。切勿用導絲強行通管, 以免引起鼻腸管破裂和消化道損傷。
④輸注衛生:做好口腔護理,一般為患者提供口腔衛生方面的宣教,建議每天刷牙2 次,神志不清患者口腔護理4 次/d。 鼻飼營養液注意無菌操作,避免污染。
⑤無特殊時需要搖高床頭30°, 加強翻身拍背,避免其他非導管并發癥發生。
對該組患者置管成功情況進行觀察; 對該組患者護理前后呼吸頻率 (respiration rate,RR)、 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飽和度(SpO2)及平均動脈壓(mean arterial pressure,MPA)等生命體征指標變化進行對比。 對該組患者置管前后血清總蛋白(total protein,TP)、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血紅蛋白(hemoglobin,Hb)及累計氮平衡等營養狀態指標變化進行對比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4 例患者第一次置管成功30 例,14 例第二次置管成功,5 例第三次置入成功,5 例置入失敗, 成功率90.74%。
在RR、HR、SpO2及MPA 等生命體征指標變化方面,干預前后該組患者各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該組患者干預前后體征指標對比(±s)

表1 該組患者干預前后體征指標對比(±s)
時間RR(次/min)HR(次/min)SpO2 MPA(mmHg)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21.37±3.86 21.62±3.93 0.163>0.05 107.65±14.18 108.42±13.76 0.584>0.05 0.97±0.02 0.97±0.01 0.016>0.05 82.04±7.69 82.51±6.98 0.096>0.05
在TP、ALB、Hb 及累計氮平衡等營養狀態指標方面,干預后患者各指標水平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該組患者干預前后機體營養狀態指標對比(±s)

表2 該組患者干預前后機體營養狀態指標對比(±s)
時間TP(g/L)ALB(g/L)Hb(g/L) 累計氮平衡(g)干預前干預后t 值P 值52.16±4.13 63.23±6.84 5.503<0.05 27.08±2.34 38.26±5.17 5.187<0.05 90.24±10.62 122.41±13.67 8.315<0.05-1.81±0.67 1.26±0.94 7.178<0.05
近年來,在危重癥患者治療期間,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臨床中應用越來越多,應用效果也得到廣泛肯定。 鼻腸管指的是將腸內營養管放置在空腸或十二指腸上部的影長方法[6]。 螺旋型鼻腸管具有生物相溶性好,彈性適中的特性,在床邊盲插置管中,因管道柔軟容易彎曲,對咽喉、鼻腔帶來的刺激性相對較小,且長時間置管對患者的影響也比較小,且因導管內置有引導鋼絲,可通過X 線透析觀察管道置管位置[7]。螺旋型鼻腸管的應用安全性比較高, 故在臨床應用中比較多。
腸內營養相對于靜脈營養具有符合生理狀態的特點,且可以較好維護胃腸道功能,因而對于具有營養支持適應證的患者常做優先選擇:(1) 危重患者病情嚴重,此時患者集體的疾病抵抗力下降,身體能量儲備嚴重耗竭,若不及時給予患者營養支持,可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繼而大大提高了并發癥發生風險。 (2)鼻腸管是將營養液直接輸進腸內的營養方式,有研究報道[8]其能夠有效減少誤吸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改善患者預后。 (3)盲視鼻空腸營養管置入法簡單經濟易行,安全可靠,無需轉運患者,無需特殊設備,但容易受到操作者經驗限制,影響置管成功率。 (4)臨床營養指南推薦, 對不耐受經胃營養或有反流和誤吸高風險的危重癥患者,宜選擇經小腸營養。 而在螺旋形鼻腸管使用中, 也應結合患者適應證合理使用, 具體適應證如下:①在危重癥患者中應用。 對于危重癥患者而言,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其預后恢復有直接作用, 由于危重癥患者多數存在胃動力紊亂,胃腸蠕動受限等情況,導致患者機體營養狀態不良[8]。 ②在神經系統疾病中應用。 對于神經外科重癥患者而言,其胃腸功能多數存在紊亂的情況,且在治療中鎮靜類要使用較多,導致患者胃腸動力下降[9]。 而在螺旋形鼻腸管使用中,行氣管切開的患者吸入性肺炎、胃腸功能障礙等發生情況可顯著降低[10]。 配合護理措施,對患者盡早康復有促進作用[11]。③在重癥胰腺炎患者中應用。 在重癥胰腺炎患者腸內營養支持治療中,經鼻空腸置管具有簡單、無創、方便的特點,對患者產生的刺激性較小,可有效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12]。 該次研究顯示,對危重癥患者應用螺旋形鼻腸管腸內營養支持治療, 配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達到90%,王卓霞[13]在其研究中對危重癥患者床邊徒手盲插螺旋形鼻腸管中,應用針對性護理措施,置管成功率達到90.74%,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護理干預的應用,可有效提升床邊徒手盲插螺旋形鼻腸管置管成功率; 而干預前后兩組生命體征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干預措施的實施可有效減少置管帶給患者的刺激作用, 有利于患者生命體征保持穩定;在TP、ALB、Hb 及累計氮平衡等營養狀態指標變化方面, 該組干預后各指標水平均高于干預前(P<0.05),表明螺旋形鼻腸管在危重癥患者營養支持治療中應用,并配合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機體營養狀態有顯著改善作用。
綜上所述, 對危重癥患者實施螺旋形鼻腸管腸內營養支持治療,配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對患者機體營養狀態有顯著改善效果,有利于患者盡早康復,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