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 惟 王海英
(1.阿里巴巴集團阿里云智能事業群創業孵化事業部;2.華東師范大學經管學部)
剛剛經歷的疫情給2020年的開頭蒙上了一層陰影。經過3個多月的艱苦奮斗,國內終于迎來初步勝利,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依然在經歷一場“生死劫”,制造業、建筑業、交通運輸、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信息、軟件、租賃、商業服務等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有些企業甚至走向破產;相比之下,信息軟件和技術服務業由于疫情原因,部分領域暴漲,如在線視頻、在線教育、在線辦公等互聯網企業迅速拓張,游戲、電商、短視頻出現暴漲,這充分說明,疫情之下,既有危險,但同時也孕育著新希望。如何快速適應變化中的新形勢、選好合適的市場方向發力,已然是擺在眾多企業面前的難題。
2018年12月底,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中央經濟會議上,首次將信息基礎建設加入內需型基礎建設大序列中,與軌交、市政這些大基建并列成為拉動內需、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方向。新基建,正在成為新的投資和發展方向。
隨著未來數字基礎建設的深入發展,必然對中小企業的日常經營帶來一定的影響。如:機器替代、大數據、線上替代(或稱為遠程替代)和電商新零售等。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盡管云技術是實現企業創新的最佳方式,但“上云”并非易事,特別是以創新為導向的“上云”項目,問題的關鍵在于模式創新;而如果想真正創新云模式,企業必須首先建立起以云為中心的運營模式和組織模式,充分利用技術能力實現創新突破,這就需要企業重新設計運營模式,建立起新的技能、人才和組織機制,從容應對外部變化。
疫情期間,雖然經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在科技技術的助力之下,依然出現了一些新趨勢,并且已經成型,這些趨勢如下:
受疫情影響,學校延期開學、線下培訓機構暫停營業,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鼓勵通過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這就要求供給端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平臺服務能力、充實教育資源及保障網絡安全。疫情之下,阿里旗下云辦公應用“釘釘”首次超過微信,躍居蘋果 App Store 排行榜第一,有了類似釘釘這樣的技術提供方,教育機構有了巨大的客戶群體的拓展機會,幾乎所有的在線教育機構,積極推出公益類免費課程吸引新客嘗試,并通過社交平臺、視頻網站等平臺宣傳,部分機構實現了用戶量級增長。

圖1
當然,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用戶將回歸常規的教育和學習場景,在線模式不再是唯一選擇, 因此,在線教育廠商必須放大模式優勢,突出在線教育的靈活性、資源配置的高效率和教學的個性化等優勢,提供區別于線下的教育服務和教學體驗。
未來,在線教育廠商將從內容繼續向平臺、技術層面擴展,將自身課程研發轉向教學管理平臺、語音測評、學情數據收集與分析等能力提升,賦能傳統教育進行數字化改革,將進一步擴寬自身業務范圍,在減負教育和行業數字化升級的背景下更好地迎合政策風向、謀求新的發展空間。
疫情的到來,倒逼國產工業軟件互聯網化。目前大多數工業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仍停留在本地部署階段。隨著這次疫情的結束,IT系統上云和工業互聯網應用生態成為趨勢。
我國工業企業的信息化基礎其實并不弱,工業軟件企業在系統平臺和云應用領域與國外廠商起步時間最為接近,技術水平差距較小,這次的疫情發生理論上可以催生中國自主的工業應用生態。研發、管理等環節遠程實施在疫情期間成為剛需,工業 APP 如春筍一樣爆發出來,大量免費試用的場景提升了工業 APP 普及率,培養了用戶習慣,為未來工業互聯網的進一步建設打下基礎。
預計,互聯網企業的接單量將出現一個集中式的爆發,對于那些以交易為主的產業互聯網平臺而言,由于有數字化處理大規模訂單的能力,將更有機會承接訂單,企業也將更加愿意通過此類平臺直接進行交易。各個垂直賽道的產業互聯網平臺,特別是強交易屬性的 B2B 交易平臺,或將會在疫情之后得以更加快速的發展。
社區是疫情信息排查的基本單元,社區信息化的漸趨成熟,使得本次疫情排查更為便捷高效。排查疫情形勢之下,排查方式也在不斷嚴格化和基層化,各社區各村等基層單位均在此承擔了主要的排查責任。全國各省各市采取大規模的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社區排查,嚴格控制傳染源。這次疫情中,部分社區表現亮眼,如南京社區信息化的建設,使得疫情防控也更加信息化、快捷化;南京某街道的智慧社區系統采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該系統通過錄入居民身份證號、手機號以及面部信息等,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通過居民進出小區面部識別、 門禁系統識別等可實時追蹤居民出入情況,尤其是外來居民出入情況;在疫情期間,上海市虹口區、北京海淀區、南京建鄴區等政府已經對小區物業管理水平提升亮出利劍:大力健全物業服務市場,加快物業服務信息發布平臺推廣和應用,完善物業公司淘汰機制等措施。
未來,平臺性解決方案商,將會更聚焦于基礎設施在不同的場景中的更多解決方案能力,同時也將聯合多個中小地產商和物業公司,打造橫跨不同地產商和物業公司的公共平臺,賦能地產開發商和物業公司的數字化轉型。而對于更多的中小解決方案商,就是要選擇加入不同的生態圈了,把智慧社區最末端的智慧場景做好。

圖2
疫情基本走進尾聲,復工成了各地最大的呼聲。如何通過復工平臺幫助中小企業快速了解員工情況,快速與區域政府聯動信息成為目前重要并緊急的事情。很多企業都推出類似的復工平臺,以阿里巴巴集團提出了企業復工復產綜合解決方案。
該方案中集合阿里淘寶、天貓、菜鳥、工業互聯網平臺、釘釘、支付寶等部門技術力量,在現有“健康碼”“云疫寶”“電子通行證”“防疫精靈”等取得較好實踐效果的基礎上,綜合開發針對企業復工復產的一攬子解決方案,包括企業復工復產申報管理平臺、區域/重點行業企業復工復產綜合服務平臺。
該平臺依托于釘釘,服務區域內所有企業的所有員工,分企業端和政府端兩部分,其中政府端可以通過企業端上報的數據,實現多項數據的監控;同時在該平臺基礎上升級搭建區域/重點行業企業復工復產綜合服務平臺,具體包括企業端側數據采集、工廠復工復產管理、區域綜合管控等內容。

圖3
在整個平臺中,數據成為決策資源,數據服務企業,所以,該指揮平臺需要匯聚全局數據,需要打通財稅、工商、民政、人社等多個部門業務系統和數據,需要政府來協調,實現政策與服務集成。

圖4
疫情之下,互聯網醫療廠商上線免費義診服務,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也迅速搭建平臺,開通線上問診,助力醫院緩解壓力。部分城市迅速開通醫保線上支付,加快醫院的互聯網化進程,擴大了整體的市場規模。
在過去的兩個月期間,實體藥店客流量受到沖擊,但是線上的送藥單數量爆發,實體藥店與線上融合極其緊密,幾乎所有的電商巨頭都成立了購藥入口。同時,電商巨頭聯動醫生針對慢性病在線確診,聯動線下實體藥店配送,不僅解決了大量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創造和開展更多創新的零售模式和服務,還以此為契機,推動流通環節的“智能+”升級。未來的藥房體系會真正變成“互聯網+”,互聯網的引流、會員運營、訂單轉化、坪效提升、服務擴展等將成為實體藥店數字化升級的重點。
未來,與醫院提升協同合作能力,成為醫療企業服務的重要機遇,預計新的或者更深層次的協同和共生模式將被創造出來,在未來2~3年里,以掛號、問診為代表的醫院數字化前臺服務會形成規模,而互聯網醫院的搭建與運營將進入高潮。同時,伴隨互聯網醫院覆蓋率的整體提升,將有效提高與院外醫療機構、醫生、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整體互聯互通,創造更多的院外服務模式。
2003年的疫情對服務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當月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下滑,而后隨著疫情的逐漸消退,消費又快速復蘇,但這短短幾個月的沖擊對于一些線下零售企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于今天疫情下的新電商,機會會不會繼續來臨呢?

圖5 2003年SARS期間短暫沖擊(數據來源:Wind)
在疫情期間,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模式和盒馬鮮生的自建店模式展開了競爭,兩種模式的優缺點都很明顯,每日優鮮的前置倉,庫存周轉快、反應比較靈活,但是品類受限,損耗較大,缺貨率也比較明顯;而盒馬鮮生的自建店模式,覆蓋面積主要在主城區,無法落地到三四線城市。兩者目前一直在一線城市競爭,而像“菜籃子”這樣的手機平臺,因為可以大幅減少中間環節,使得整個消費品價格保持向下的狀態,將對中國更大的商圈和下沉市場形成新的沖擊。2019年中國人均GDP已經超1萬美元,中國的消費潛力是巨大的,疫情過后,零售業將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創新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動。
疫情期間,居民收取外賣可能加劇病毒傳播,“無接觸”服務乘勢而起。一方面,各大外賣平臺、生鮮配送平臺與社區便利店合作,設立便利自提店,鼓勵小區內自提;另一方面,政府也鼓勵發展智能快遞柜。經過這一輪的“無接觸”體驗,消費者對于無人服務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并且,集中化的快遞柜、自提點廣泛普及后,為進一步拓展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配送”創造了有利條件。
與此同時,經過疫情的洗禮,消費者對無人服務的心理壁壘被打破,企業對運營效率的關注愈加迫切,兩方結合將推進無人技術在物流配送前端和后端的諸多應用場景。這次疫情將加速線下實體零售向新零售轉型的進程。我們預計,受疫情打擊,線下實體零售轉而尋求新的銷售形式,有望開啟一個全民直播賣貨的時代,目前除了之前的線上品類直播,商場品牌、汽車經銷商、果農菜農們、各地政府官員也開始參與到了直播賣貨當中。
疫情期間,由于長期的居家,短視頻和游戲出現爆發增長,呈現以下特點:
(1)用戶活躍度大幅提高。在春節檔全部撤檔的背景下,字節跳動宣布以 6.3 億元的價格買下《囧媽》,并于大年初一正式在抖音、西瓜視頻、頭條等平臺免費獨家播出。這是互聯網公司第一次用收購電影并用自身流量推廣的案例,這一劃時代舉動意味著院線多年來培養的線下付費觀影模式受到挑戰,這種行為或將對小成本電影有示范影響,開啟線上電影首映的新模式,院線分銷向平臺分銷轉變,成為電影行業渠道的重要變革。
(2)話題類視頻關注度更高:在疫情期間,武漢人民的生活是全國人民最關注的。為展現支援武漢的真實生活,“辛集發布”抖音號開辟了“辛集支援湖北醫護人員日常記錄”專題,特邀醫護人員隨手拍攝日常生活片段,據統計,1月20日至3月20日,兩個月的時間,“辛集發布”抖音號共發布視頻近700個,閱讀量超過7億,平均每天發布原創視頻11個,粉絲從37萬漲到96萬。
如圖6所述,短視頻和在線直播行業的影響力在這次疫情中被前所未有地放大,大量民眾足不出戶,短視頻和直播成為獲取外界信息、緩解恐慌情緒的重要窗口。雖然這些現象是在特定時期下的特定產物,但上述兩者的流量聚集效應不可謂不“恐怖”。此次疫情有望加速短視頻和在線直播產業的發展,同時帶動MCN機構的快速崛起,會帶來整個行業的新春天。

圖6
同時,游戲成為大贏家:頭部游戲接入疫情,紅利大增特增,在國內,頭部手游在疫情期間的表現業內外有目共睹,借助疫情紅利,中國手游市場迎來了新一輪的流量爆發;而在疫情全球化擴散之后,Steam的同時在線人數再次創造新高,同時在線人數突破2000萬人。

圖7
根據伽馬數據發布的《2020年一月移動游戲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月,中國移動游戲市場較之去年同期(2019年1月)增加49.5%;相比2019年2月(去年春節),移動游戲市場同比增加36.9%,這主要得益于原游戲玩家的游戲時長和消費力的上升,帶動ARPU值的提升,游戲用戶數并沒有很大的增長。
休閑社交游戲以及客廳游戲日活量顯著的提升:休閑社交游戲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和娛樂性,非常符合特殊時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但是,這兩點都是特殊時期下的短暫變化,一旦疫情結束,老游戲的流水和休閑類游戲的下載量將會趨于正常,應該不會發生本質的變化。與此同時,許多云計算廠商聯合互聯網電視廠商開始深度研究云游戲,這是一種以云計算技術為基礎的在線游戲技術。云游戲技術使圖形處理與數據運算能力相對有限的輕端設備,能運行高品質游戲。
這次的疫情,是通過云推動數字基建的最好機遇,這些產業的創新不僅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利用數字工具提高市場響應能力,而且可以促使更多傳統企業轉型線上,尋找新機遇,讓數字化進一步深入各類消費場景,獲得并創造就業新機會。只有夯實數字化基礎,完善智能化發展生態,企業才能更好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助力我國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依然是世界上互聯網最活躍、迭代最快的市場。期待更多企業一起,共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托舉的廣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