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清楚自己的教學方向,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如何利用好課本教材的內容要素去完成本次課的教學任務,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得教學得以有序開展。科學地把握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明白課本教材編排的用意以及該階段該科目的教學要求和目標,不斷提煉課本內容中的教學內容要素,才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的方向和目標。語文作為小學階段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門學科,如何可以讓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目標、課程價值和方向、教學方法和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通過有效的把握教學內容要素,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使得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因此,本文針對一些教師不清楚自己要教什么的現(xiàn)象,通過一些案例進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案,以確保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內容要素,確定教學方向。
關鍵詞:內容要素,教學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多變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能夠讓他們更好地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成為有修養(yǎng)有內涵的公民。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向盤應該是《教學大綱》《語文課程標準》并結合實際教學狀況而制定的,想要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計劃和任務,首先需要把握好的是這個“方向盤”。如果方向盤把握不好,使得課堂教學偏離了原本前進的方向,即使你的教學方法有多么先進,也無法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真諦。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核心課程,也是學生的母語課程,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抓住以及把握好教材的內容要素,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從而實現(xiàn)對我國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工作,從而提高我國民族素質。
一、 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部分年輕的教師甚至會不清楚自己這堂課需要教什么,出現(xiàn)“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局面,教師教得暈乎乎,學生學得也暈乎乎。一些新入職的教師在備課以及上課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不知道教什么,教了什么的困擾”,同時一些執(zhí)教者在課后也會發(fā)出疑問:“我這樣子教不知道可不可以?有沒有遺漏什么內容呀。”在他們的教學中,將更多的教學精力投入到一些習題的講解與提高考試成績的方面。在他們認為,學生的考試成績是檢驗他們教學質量的重要體現(xiàn),如果學生成績優(yōu)異,則教學就沒有過多的遺漏。注重的更多是短期的知識測試,卻很好關注語文教學的本質要求,教學的目標也未著眼于學生的未來成長。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盤古開天地》一文的教學中,許多教師更多的是讓學生了解這一片神話故事的內容、課后的生字詞認識以及領悟“反義詞”的用法,更多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可以在考試中獲得更多的分數(shù)。卻忽視了讓學生體會盤古那偉大的獻身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了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去熱愛民族文化。做好語文教學工作,就是做好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就是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國民素質,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在時代發(fā)展的新特征下,在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中,小學語文應當踐行生本理念,以生活即教育的思維指導教學實踐,不斷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新模式。部分小學教師把學生的身體圈入教室,把學生的眼睛固定在課本之上,單純依靠教材講讀與少量的口述實例進行語文教學工作,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天生就會思考,那么教師則更應該去引導學生如何去正確地進行思考,激發(fā)學生在思考中的主觀能動性。
二、 把握內容要素、確定教學方向
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教學方向的確定不僅僅要考慮教師的教,更需要考慮學生如何去學,使得教和學都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從而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并且,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知識和語文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文化和文字的浸潤、從課文中感受其中所表露出來的情感和價值觀。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與學的統(tǒng)一,教師可以從把握課文內容要素著手準備,通過更準確地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準確把握課堂教學方向,讓學生去體驗教材所包含的意義。同時,把握好教學的總目標以及短期目標,如此一來才可以真正使得教學不偏離原本的航道。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哪吒鬧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前先確定本課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標,是要讓學生了解這個神話故事呢,還是讓學生通過這個故事去感受故事主人公所擁有的良好品格和精神。教師可以通過向學生介紹相關的歷史故事來引入本篇課文的教學,讓學生通過了解主人公的所作所為體會其中蘊含的不畏強暴、為民除害、與邪惡勢力作斗爭的偉大精神,并讓學生積極地從不同視角去表述對該神話故事的看法。以此來進一步通過引導學生完成本次課程的教學任務。
三、 突出內容重點、確定教學立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缺乏一定的思考模式,因此常常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尤其是一些寫景、寫物的文章,小學生往往只能看到景色怎么樣、物品怎么用,他們沒辦法深層次地與作者獨立交流,只能依賴教師的引導,才會明白“寄情山水”或者是“借物喻人”。以人教版四年級《桂林山水甲天下》為例,在這一篇文章中,作者創(chuàng)作于20世紀,是在工業(yè)發(fā)展之初的背景下寫作的,當時我國還未步入工業(yè)化時代,生態(tài)環(huán)境保存完好,因此有著許多風光旖旎的景物,在作者的筆下,由一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展開整篇桂林山水畫,同時,在深入描寫桂林山水之間,作者還在原文中寫道“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觀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但是,許多學生看到這里就會覺得很迷茫,為什么題目寫的是“桂林山水”,作者反而先寫“大海”“西湖”等景象。
在這一時刻,教師應該主動點明下一句“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尤其是“卻”字的立意,作者用這一字對比了漓江與大海、西湖之間的差別,為接下來的細細描寫埋下了伏筆。許多學生在細究“卻”字的時候,只覺得十分顯眼,缺少其他的認識,而教師要將整句話中的“卻”字點出,讓學生明白文章的立意在于“桂林山水”,更要讓學生知道作者是以西湖、大海對比漓江的“靜”“綠”“清”的特點,從而順利開展接下來的閱讀練習。在后續(xù)的課文中,作者以排比的手法寫出了漓江的“靜”“綠”“清”,排比的運用不僅讓文章句子更有氣勢,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漓江的特點,尤其是“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等描寫,分別從學生感官出發(fā),通過通感讓學生的視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第二段最后一句的總結中,作者以動寫靜的筆力更是讓整篇文章的審美邁向一個新的境界,但是,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觀,不能一味地讓學生“覺得美”,而是要將整篇文章的立意凸顯出來,讓學生“感受美”。
四、 反思教學總結、建立教學評價
優(yōu)秀的教師往往是善于反思與總結的,適當?shù)姆此寄軌蜃尳處熯M一步改善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簡要的總結更能夠讓教師推進教學體系的確立。在很多學校的教學評價中,要么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單一方面的評價,要么是學生對教師進行某一方向的打分,這種教學評價方式是十分簡單、單向且單一的,它并不能切實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成果,也不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有些教師喜歡在課堂測驗中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他們認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能夠在試卷上反映出來,也有部分教師認為雖然試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但可以幫助教師增進對學生的了解。然而,學生一方卻總是對考試、隨堂測驗等存一定的抵觸心理,一方面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也是學生覺得這種測驗過于簡單粗暴,很多學生都會由于忘記寫詞、錯別字等小問題導致得分不高。
對此,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讓每個學生的學習問題、學習情況都能夠真實反映出來。例如,在考查學生對于《自然之道》這一課文的知識點掌握情況時,教師可以先從拼音、字詞、重點句段的背誦等三個層次出發(fā),分門別類地將教學內容分解為簡單、一般、較難三個難度,讓學生由易到難地逐步復習,同時,為了避免學生“濫竽充數(shù)”,教師可以將三個難度中的不同重點知識點打亂,隨機組成不同的“關卡”,讓學生隨機性地抽取特定類別,充分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為了避免偏差,教師可以將教學評價作為常規(guī)性或固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在每次評價中引入學生以往學習過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在掌握新知識點的同時,也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從而達到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目的。
五、 結束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準確把握教材的內容要素,以及教材編寫的意圖,把握好日常課程教學的設計和相關的教學實踐任務。在課堂中設計的相關教學內容需要圍繞內容要素去開展,使得其更好地呼應教學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使得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建英.試論合理重構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意義及其有效實現(xiàn)[J].江蘇教育研究,2018,385(25):56-59.
[2]陳剛.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整合[J].飛:素質教育版,2013(9):336-337.
[3]井祥貴,林見松.多元文化視野下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之國外文化要素透視:以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25(4).
[4]楊志剛.高中語文“四導學教”課堂教學案例設計及分析:以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為例[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7(1):34-37.
[5]王玲玲.學科內整合的課堂教學設計研究:以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6.
[6]徐凱.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D].揚州:揚州大學,2018.
[7]沈娟.小學語文閱讀課程內容的序列化研究:以揚州市H學校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8]孫世梅.小學語文教師教學價值取向研究:以F小學20世紀80年代四位特級教師為個案[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鄧光明,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成縣廣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