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教育政策的不斷更新以及推動下,教育教學中的各個階段都在新思想、新政策的浪潮下,迸發出新的教育火花,其中幼兒園教育便是教育系統的基礎階段。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本土資源也逐漸作為教學內容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當中,本土資源的加入使孩子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得到了更新以及補充,彌補了之前學習的漏洞。良好的本土資源教學會使幼兒感受到家鄉的美,培養孩子的鄉土情懷。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案例,探討如何做到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對本土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以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本土資源,教學活動,利用與開發
在我國的幼兒園教學中融入本土資源進行輔助性教學,會更加使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在教學中幼兒通過本土文化的影響,可以對我國的地域風俗以及本土文化進行繼承與發揚,從而可以從小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與民族意識,加強其對于鄉土的親切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當中,依據本地區的文化資源進行合理地開發、利用,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本土文化的教育教學效果。下面便從五個層面討論進行本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幼兒在鄉土資源的感染下,為自身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礎。
一、 本土資源應用于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意義
教育存在的根本價值是推動人的全面成長,而教育事業的進步與多元化教育資源的利用存在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調動和積極開發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對于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開展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一)能夠顯著增強幼兒歸屬感
本土資源是地區獨特環境與歷史構成的,涵蓋著歷史層面上的多元化思想文化、歷史事件,地理環境中的名勝、風景等。讓幼兒盡可能多地接觸,并且了解本地各種各樣的資源,可以讓他們對家鄉的認知更加全面和深刻,這將大大推動幼兒的成長與進步。幼兒在了解家鄉資源的過程當中,會逐步深化體驗,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增強對家鄉的歸屬感,這是過去幼兒教育實施當中比較欠缺的內容,也是今后幼兒園教學活動需要著重關注的要點。
(二)增進幼兒對家鄉文化的了解
幼兒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只有讓他們在成長過程當中多吸收文化營養,接受多元熏陶,才能夠成長和綻放。環境在幼兒的成長進步當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讓幼兒在開始學習當中就接觸本土多種多樣的資源,不僅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能夠增進幼兒對本土資源的了解,接受家鄉文化的熏陶,豐富學習生活,給成長提供助力。
(三)能夠有效拓展幼兒園教育資源
過去在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實施當中,教師通常會把重點放在既有教材和參考書籍的使用上,忽視對多種教育資源特別是本土資源的利用,導致幼兒教學活動內容單一。為改變這一情況,可以將本土資源進行拓展應用,豐富活動內容,增加教學活動的吸引力,保證幼兒教學效果。
二、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本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策略
(一)注重本土特色自然資源,創設自主學習環境
大自然是豐富的、百科全書式的存在,在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需要我們去發掘,讓幼兒從自然資源中獲得感性的認識。我國地大物博,地域也很遼闊,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自然特色。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對于本土的自然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將具有本土特色的資源挑選出來對幼兒進行本土化教學,讓幼兒自身有著更全面的發展。
例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以本地特色的小吃和特產入手,通過這些具有當地特色的吃的東西,引領學生去認識當地的自然資源,如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植物、動物等。而這些課程的開展不能只是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講授來學習,而應讓幼兒親自去體驗與感受,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本地的大自然,這樣幼兒就可以與自己生活的自然環境共同成長。與此同時,教師應注重對于這一類校本課程的開展應注重學生自主性的培養,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學習環境,讓學生自己根據從大自然中學習的內容進行自我理解與感悟。例如,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及自己去接觸自然資源,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相關主題的板報設計,通過學生自主的創造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本土資源的認識與理解,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二)善于利用家鄉本土文化,豐富教育活動內容
本土的資源除去自然資源,還有歷史文化的存在,我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著歷史文化流傳的腳印。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文化資源,結合幼兒的學習能力、水平以及興趣點,設計適合幼兒現階段學習的文化資源進行教學設計。教師在內容設計時要注重遵循師生互動的原則,授課過程中與幼兒進行交流、溝通,輔助幼兒對于本土文化資源的理解與學習。
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以“歷史下的家鄉”“家鄉特色”“家鄉小吃文化”等主題,讓幼兒分小組進行活動的開展,在活動中教師也可以用一些主題相關的圖片、視頻等,為幼兒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提供幫助。幼兒通過對本土文化的了解,可以對自己的家鄉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教師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可以加以問題引導,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學生的內容理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詢問家長、長輩與家鄉文化相關的故事,然后在課堂活動當中與其他幼兒分享,這樣可以更進一步地拓展教育活動資源,讓家鄉的思想以及歷史文化帶給幼兒更加深刻全面的感受。
(三)關注滿足幼兒興趣愛好,促進幼兒主動探索
新時代的教育其學習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教育教學當中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幼兒自己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導向,進行自主的主題探究。主題的探究活動既可以是幼兒自發進行的,也可以是與教師共同探究產生的。無論是哪一種形式,其落腳點都要以符合幼兒認知能力與學生學習興趣為基點。在整個本土資源的整合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自主探究,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在主題活動開展期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生活,走向社會。
例如,帶領幼兒去參觀當地博物館、古建筑、景點等等,當然,也可以請當地具有傳統手工藝的師傅來為幼兒進行傳統手工藝的展示與教學,讓幼兒在本土資源當中吸取更多的地域文化營養,為自身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除了這種有目的的組織主題活動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季節特征來組織春游、秋游等活動,讓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例如,本節課的內容是保護環境,就可以組織幼兒去野外感受季節的美景,由此而引出愛護環境的主題,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感悟,引發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責任感,以此來加強幼兒參與社會的自信心。不過在戶外活動的組織實施當中,教師需要我把保障幼兒安全作為基礎和前提條件,盡可能多地給幼兒提供拓展學習的空間和機會。
(四)鼓勵幼兒用不同形式表達,分享幼兒自己成果
關于本土資源的主題活動,教師要在學習過后組織幼兒通過圖畫、故事、圖表、手工等形式展現出來,并與班級內的同學進行分享、交流。一方面,幼兒將自己所內化到的本土資源進行一定形式外化出來,對于幼兒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是一種很好的鍛煉,另一方面,與班級同學的交流可以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會分享的良好品質,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自信心。所以在開發利用本土資源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減少干預,而是讓幼兒自主參與和主動創作,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才能和才干的舞臺,激發幼兒投入向學習活動的熱情。
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進行前為幼兒提供一定的材料、工具等,前提是教師可以提前詢問好幼兒的想法以及需要的東西,這樣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前有所準備。然后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將自己頭腦當中的主題內容呈現出來。最后,教師可以組織班級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共享,也可以向家長、老師進行共享。在這一課程進行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評價的使用,既可以幼兒自己進行評價,也可以互相之間進行評價,教師在此要注意正確引導與鼓勵,并及時做好相關記錄與反思,為下一個主題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本土資源的豐富性和獨特魅力。
(五)充分開發利用家長資源,有效實施拓展教育
孩子們的父母都是來自社會當中各行各業的人員,孩子的教育也不僅僅只是來自學校,更要有家長們的配合,由此可見,家長的人生經驗、愛好專長以及職業都是非常寶貴的教育資源,教師應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進行合理的挖掘、使用。開發利用家長資源是加強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實現家園整合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發揮幼兒園在專業教育方面的優勢,也可以挖掘家長方面的優勢資源,在彼此的溝通共享當中共同服務于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滿足幼兒的成長需求。
例如,教師為了更合理地進行本土資源的主題課程設計,可以將家長的意見融入幼兒的本土資源教學當中,相信家長所提出的建議與意見會使我們最終所實行的本土資源教學更加完善、有效。與此同時,教師在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當中,也可以對自己本班級幼兒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啟發性,為以后相關課程的開展以及班級幼兒的教學方式提供一定的幫助。這種將家長引入本土資源課程的開展中,激發了家長的活動參與度,這樣幼兒不僅在學校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去感受本土資源內容,還可以從家長那里得到學習的機會,這樣就將學習范圍從學校,拓展到家庭教育,從而提升了教育教學效果,幼兒與家長也可以更好地進行交流、學習。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不斷發展的潮流中,一些文化逐漸被信息科技所取代,一些幼兒對于本地區的文化不了解,也沒有機會去接觸這些文化資源。本次探究便想通過本土資源的開展,豐富幼兒學習的內容,并隨著本土資源的不斷開發與利用,深化幼兒對于本土資源的認識與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具有優秀地域文化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以繼承與發揚,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同時也將優秀傳統文化保存下來,以至于讓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不會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被淹沒。
參考文獻:
[1]莫蕓.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本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36-37.
[2]代曉麗.幼兒園本土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區域活動中的苗族藝術教育[J].貴州教育,2018(17):13-15.
[3]張榮麗.影視資源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開發和利用:以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6):58-59.
作者簡介:葉丹全,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均溪鎮福塘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