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好語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學習語文不僅需要依靠學生自身的努力,還需教師對教學進行創新,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本文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淺談初中語文教學創新的有效途徑,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主要立足于創新教師的教學思想、創新學生的學習方法、創新師生的互動方式這三個方面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
關鍵詞:初中語文,創新,教學
一、 引言
語文這門學科,作為教學的基礎學科,掌握得更加透徹,對于學好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優勢,能夠更快速地理解學科知識點。作為溝通的工具,學好語文一定會成為趨勢,現代科技和經濟發展飛速,即使新的交流工具在不停地產生,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來說,有不小的沖擊,面對語言文字的大挑戰,教師要做好應對方案。正是因為時代在發展,要求人民的視野更加開闊,心態更加開放,思維更加具有創新性、辯證性,對于語言文字的使用和運用實踐能力的要求也向上提。
二、 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創新意識的缺乏
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遇到這樣的窘境,學生對于探究性的問題比較難以理解。稍微難一點的題目,學生就會開始嚷嚷,不愿意深入文章,不愿意動手寫,沒有自己的學習思維,一旦要有自己的主觀參與,頗為頭疼。如,在《背影》的課后探究,教師設計了一道提高問題,“請你就自己的生活體驗,敘述和父母在一起做過最開心的事情”,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比較單一,往往只是從腦海里挖掘的次要信息開始填充內容框架。這種創新意識的缺乏,是很常見的,更不用說在作文練習中,學生過于把生活體驗的文字直觀復述,沒有文字的美感存在,機械式的描寫心中所想。“如果能加上一些靈活的描述,這篇體驗作文是否能完成得更好呢?”,學生沒有這樣的思考,在進行不停地機械記憶和機械學習,教師要去思考的是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樹立創新意識,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二)教師創新觀念的缺乏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創新的意識沒到位,學生缺少領導示范的影響,也沒有了自己的靈活思想,也思維僵化。所以,教師創新觀念的缺乏,也要受到重視,如,在平時制作課件中,不用一味地拿著別人的課件來搬到課堂,沒有萬能的教學模板,不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去照抄別人的教學思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此,教師自己的創新觀念可以從培訓活動著手,吸取別人的教學經驗,去又能保有自己鮮明的教學特征,去找到最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課堂的關注度。還有,從總結自己的教學手段入手,回顧以前的教案,觀察學生現狀,再做針對性的改變,不僅是幫助學生在改變學習思維,也是在改變教師本身的傳統教育觀念。如果不與時俱進,不跟上大時代,讓教育落后,是何其揪心的事!這是對學生最大的不尊重。
(三)學生創新機會的缺乏
創新能力的培育,是現下學生發展的一個重點,需要教師尤為注重。但是事實上,創新能力培育的機會是少之又少,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上課自我產生思維認識的時間,是很少的,教學主體是學生,學生被動地吸收知識,被動地掌握實踐機會,沒有自己的辯證的學習思維存在,一切都依附于教師的教學安排。如,在課堂上,教師啟發式地提出了很多探究問題,學生按部就班地從閱讀里找到了答案,也按時地完成了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但是,學生實際上學習的最終效果,教師只能窺得一小步,學生參與意識一直是被動的,教師要去思考如何讓學生擁有更多發揮創新能力的機會,可以是學生主動策劃的活動,也可以是教師安排的主體活動,去擁有這樣的機會,去獨立思考,去完善自己的品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一直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去提升智力思考,實踐中成就自己。
三、 初中語文教學創新的有效途徑
讓語文教育的教學目標更加具有生成性,讓教學質量有飛躍般的提升,下面就以下幾個途徑,來談談初中語文教學創新實踐的轉變。
(一)創新教師的教學思想
初中教師要有積極的思想創新的意識、創新能力和一定的膽略,尤其是教師自己的獨立思考的能力,轉變自己傳統的教育思想,做好與時代的交接,符合時代變革的要求。如果只是一味地關著門造車,根據教材去安排教學內容,統籌最終的教學規劃,最后得出的教學效果,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壞的效果。學生照葫蘆畫瓢,對于作業的要求,也是一味地去模仿,沒有創新意識,沒有靈活去變通自己的學習思維,對于現階段的學習,也許是足夠的,到了更高年紀的學習,語文的知識不去變通,學生有著這樣的學習習慣,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無疑這個教師是失敗的,他沒有開闊學生的思維,反而讓學生的思維僵化了,最主要的是要有獨立的思考的勇氣。所以,如果教師沒有對照教材,有自己的創新意識,沒有珍視自己的思想創新的權利,又何談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呢?
首先,我們要意識到初中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階段,承上啟下,必須得更加負責地面對學生的教學,加入自己的創新意識,去探究教材和生活,去探究教材和其他學科的相通,研究不同的教育計劃,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學生新的知識,給予學生新的收獲。并且在研究教育對象上,還是要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不“一刀切”地對待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教學,提升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優勢的提高。
其次,學生的思想創新的權利,教師也需要重視起來,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思想比小學更加成熟,同樣跳躍的思想,需要教師去引導,抒發他們的創新式發言。學生對教材、對人、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別人完全不一樣,這是非常正常的,應予以保護。教師盡量少扼殺學生的思想創新意識,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應該鼓勵,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教學內容對照實施,迷信教師的一切做法,自己卻喪失了思考的權利,這是極其可悲的。教師應該給學生機會去認識到創新思維,去說出自己的創新言論。
(二)創新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是教師需要突破的一個教學難點。對于不同學生來說,適合他們的教學途徑是不一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征,去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創新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對語文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后,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學習的新途徑,因勢利導,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有了濃厚的興趣后,及時地指導學生掌握讀書的方法,最終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學生的閱讀方法的掌握,把握全篇課文的大意,通過多次誦讀課文,去熟悉生字、詞,了解文章體裁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透析文章結構。傳統的閱讀方法,是學生自主地去閱讀課文,進行自主地學習,教師可以在閱讀量大的課文中,改進新方法,進行組合學習,讓學生在快速閱讀后分好段落,進行分組閱讀,在小組人的閱讀中,一起去搞懂文章的基礎知識。當然,要考慮到小組閱讀的弊端,會發生教師提問主要靠組長發言的情況,教師可以提出符合小組成員人數的導入和探究問題,讓學生們更加具有動力去閱讀。簡單的閱讀后,再進行跳讀的訓練,分析重難點,如,在教學《背影》時,學生已經對整篇文章有了解,教師可以設計游戲,讓學生尋找自己認為的重點段落,進行探究學習,完成自問自答的學習過程,創新學生自己的學習思維。有學生很快發現“背影”貫穿了全文,并且選擇正確的重點段落,對父子之間凝聚深厚而真摯的愛做出了評價。學生自己發現了文章中心,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逐漸擁有主題選材的能力。
接著,是對全文的賞析,要求學生能夠對美文美句做出標記,精讀學習,完成深層次的語文閱讀。學生可以就文章的寫法特點進行評析,也可以直接背下自己喜歡的段落或短句,不用規定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有自己的辯證的學習思維。例如,學生在看到美文精選里的《無人喝彩》,記住了這樣一句話:黎明不因雞鳴才到來,鮮花亦不是因人們贊美才芬芳。學生背誦后,經過自己的加工,用到了作文里,這就是好的發展,這就是積極的轉變。
(三)創新師生的互動方式
在教師和學生的個人因素改變上,已經提到很多,現下來談談師生的互動關系,如何創新師生的互動方式,幫助學生和教師更好地在課堂上融洽,完成一堂有效率的課堂教學,必定缺少不了兩者的互通關系。首先,教師要從自身改變,可以嚴肅,但不能讓學生時時在課堂上保持壓抑的氣氛學習,對于學生來說,這種緊張的壓力有可能會導致心理問題,對于教師的教學安排,也是不利的。教師要主動親和學生,這種親和關系是朋友,是長輩給小輩的愛,讓學生爭做課堂主人。在課堂教學開始,教師首先必須成為學生的好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充分信任教師的人格,才能在這種魅力影響下有序地完成教學。用最真摯的情感和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去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課堂目標,完成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目標。學生在認識到自己和教師的共同目標后,不僅是意識自己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對于他們來說,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會大幅度提升,克制自己不好的學習行為,改正行為規范,做好自己課堂的小主人。學生的這種主人意識越強,對于學習壓力和學習挫折而言,學生克服的信念也就更強,去越過重重障礙,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同時,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學生由被動的學習主體變成主動的學習主體,提升自己的學習熱情,保持一股積極的動力,能夠接受的新知識自然也會越來越多,記憶得更加全面。
接著,教師要解放學生的實踐機會,要想讓學生學會語文,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更加需要讓學生勇于實踐。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而不要用考試的緊箍咒去壓迫學生學習,用大量的作業去傷害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眾多限制里跳脫不出,何談愉悅的課堂氣氛,何談和諧的師生互動呢?教師在管理課堂時,要有松有緊,給予學生鬧和靜的機會,掌握自己的教育節奏,讓整個課堂做到動靜結合,有聲有色。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應認識到語文教學現狀,對教學進行改善。初中語文教師跟緊時代腳步,改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不僅對學生發展有利,對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有很大幫助。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做課堂真正的主人。營造良好語文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激情。
參考文獻:
[1]杜圣強,陳曉燕.淺析初中語文素質教育與創新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43.
[2]李學森.發展創新教育,提高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學周刊,2017(9):38-39.
作者簡介:蘇桂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