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可以歸納為三重境界:一是文本境界,二是藝術境界,三是主體境界。文本境界的教學行為是引導學生“三讀”,即通讀、細讀與精讀,藝術境界的教學行為是注重貫徹“三策”,即誘發情趣之策、豐富文化之策與創設情境之策,主體境界的教學行為是側重于啟迪學生“三悟”,即課前先悟、課中淺悟與課后深悟,三重教學境界既相互聯系,又相互融合。在具體實施中,既要審度文本,又要明察學情,更要顧及教學目標。
關鍵詞:教學境界,文本境界,藝術境界,主體境界
縱觀語文教師的教學,本人認為,語文教學可以歸納為三重境界:一是文本境界。指以文本為主要教學資源,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內涵,追求文本的教育功效。二是藝術境界。把教學看作是一種藝術,融感染性與審美性為一體,關注學生的課堂態度與情緒體驗。三是主體境界。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教學活動應圍繞學生的發展來設計,關注的是學生的真實收獲。本文就“三重境界”這個觀點,以《幸福是什么》課文教學為例,談談個人的認識和體會。
一、 文本境界:引導“三讀”
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多選自于名家的經典之作,對培養或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著獨到的作用。有些文本雖不是名家作品,但其中的趣味性與思想性,卻蘊含著良好的教育功效。因此,追求文本的教育功效是絕大多數語文教師的教學初衷。
文本閱讀,顧名思義,它的教學重心在于“讀”,屬于文本境界的教師,其教學重心通常表現為引導學生開展通讀、細讀、精讀這“三讀”活動。下面分述之。
通讀,就是讓學生閱讀整篇課文。通讀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了解文本描述了什么事件或闡述了什么觀點,為后面的深入閱讀奠定一定的認識與理解基礎。在這個教學環節中,以《幸福是什么》課文為例。教師通常會提出如下三個問題來引導學生閱讀:①本文描寫了什么事件?其中涉及的人物有哪幾個?各人的身份是什么?②本文的主題思想是什么?③本文的體裁是什么?
細讀,指為了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與語言表達技巧,讀者從文本的內容結構、詞句涵義、情感意境、寫作特點等多角度、多層面進行詳細分析的閱讀方法。其主要任務是認真分析文字材料中所蘊含的思想或內涵,挖掘更多的美境與亮點。對于《幸福是什么》一文的細讀,教師會注重引導學生弄清楚以下五個問題:①本文的內容結構可分為哪幾個部分?②哪些文句具備童話色彩?③哪些描寫體現了泉水小井怎樣的意境美?④本文中哪些內容屬于虛寫?為什么要采用虛寫的手法?⑤十年后,三個牧童各從事什么職業?⑥三個牧童對幸福是怎樣理解的?其共同點是什么?
精讀,即精細深入地閱讀,把重點字句讀透徹,把模糊之意讀清楚,把潛在思想讀明白,領悟作者深層次的情感,揣摩作者潛藏的思想與意圖,達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經過努力鉆研,從困勉達到理解。對于《幸福是什么》一文的精讀,教師會注重在以下幾方面加以引導:①讀懂重點詞語。如“枯枝敗葉”“枝葉茂密”“清澈”“異口同聲”“詫異”“勤勤懇懇”等詞語,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聯系上下句來理解,不僅要弄清楚其內涵,而且還會用于造句。②讀懂疑問困惑。如為什么用“金黃色的頭發一直垂到腳跟,頭上戴著一個白色的花環?!眮砻鑼懝媚锏拿利??為什么姑娘要為三個牧童的健康祝福?為什么姑娘稱自己為智慧的女兒?③讀懂關鍵詞。如果學生能找出“勞動”與“幸福”二詞來概括文本主題,這何以不是透徹的精讀?④讀懂中心句。如果學生能找出“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边@一中心句,那么學生對本文的主題就有著很好的把握。
引導“三讀”,既尊重文本又忠實文本,既簡約可行又樸實有效,因此,它是大多數語文教師的教學做法。特級教師李鎮西1998年在天津參加全國比賽中執教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課就屬于這重境界。
二、 藝術境界:貫徹“三策”
教學是一種科學,又是一種藝術,教學過程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更要迎合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文本、學生、教師這三個教學因素而言,教師的教起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等,這都取決于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智慧,教學藝術就是教學理念與教學智慧巧妙融合的統稱。所謂藝術境界,就是以教師藝術性的教來促進學生的學。如果說“文本境界”是側重于學生的學,那么“藝術境界”則是側重于教師的教。
具有藝術境界的教師,他會依據文本,就文本內容的解讀、學生學習心理誘發、課堂文化的構建、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等多方面進行藝術化的教學處理,通常會貫徹如下三個教學策略。
(一)誘發情趣之策
學習情趣,指對學習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且擁有滿意或快樂的情緒體驗??鬃釉唬褐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充分地說明了學習情趣在學習過程中促進作用。如《幸福是什么》的課題教學,教師可以設計引發學生激情的課題導入,利用多媒體播放歌唱家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里》歌曲,“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艱苦的勞動里”的歌詞足以使學生初步理解“幸福源于勞動”的內涵,而哪優美動聽的旋律又能感染學生的課堂學習情緒并獲得美的體驗,積極快樂的學習心理則由此而生。也可以設計教師朗誦有關“幸?!钡脑娫~或散文作為導入,以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激情。
(二)豐富文化之策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與審美情趣。這就是語文教學應構建豐富課堂文化的依據。如《幸福是什么》一文,它所揭示的主題思想是“幸??縿趧觼韯撛臁?,但它遠不能表達“幸?!眱群?。對此,教學中就可以引入不同時代對幸福的不同描述來促使學生理解。如果引入唐代詩人孟郊《登科后》詩文: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那么學生就能領悟“幸福源于艱辛的成功”,如果引入當代詩人毛澤東《詠梅》詩詞中“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钡脑娋?,那么學生就能理解“幸福來自無私奉獻”的深刻內涵。從文化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教學,既體現著一定的文化內涵,又蘊含著深刻的思想教育影響。
(三)創設情境之策
夯實語言素養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除了上面所說的引導學生開展“三讀”活動外,教師還會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來促使學生的學。如“課本劇表演”,它能促使學生揣摩文本語境與語意,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學中還可以把智慧姑娘改為智慧老人,同時改變三個牧童青年時期的身份,讓孩子們改寫課文。這樣通過在特定情境下的讀、說、寫實踐,旨在夯實學生的語言素養。
藝術境界的核心是教學的藝術性,關注的是學生的情感體驗。特級教師王松舟的“詩意課堂”就是藝術境界的典范。
三、 主體境界:啟迪“三悟”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依賴于學生的學。就教學中的文本解讀而言,學生的學必須是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把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強加給學生,雖然教學到位,但學生的實際解讀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所謂主體境界,就是指教學活動與過程,既要順應學情,更要顧及學生的發展。從認識的角度來說,就是促使學生由無知或錯知到淺知,由淺知再到深知,這種認識發展過程,實質是學習中“悟”的過程。
具備主體境界意識的教師,他胸中裝有學生,既會關注學生的現狀,更會關注學生的發展,具體的教學主導思想是啟迪“三悟”。何謂“三悟”,這里指“課前先悟”“課中淺悟”與“課后深悟”。
由于知識與生活經驗的積累,學生對任何新事物幾乎都會以自己的知識與經驗來認知,這種認知就是“課前先悟”。雖然“課前先悟”不可靠,但對于教學卻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學中不能忽視。如“幸福是什么”的問題是一個大話題,學生雖不能說清楚或說準確,但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自己對幸福的感受和體驗。不論涉及的是物質享受、父母疼愛、比賽獲獎、游玩娛樂等,這都屬于對幸福的理解。當然,其中難免有低級或庸俗的人生價值觀,但這正是課程教育要解決的問題。
啟迪“課中淺悟”,就是通過前面所說的“三讀”教學,初步讓學生理解“幸??縿趧觿撛欤腋J菫樗酥\利益”的內涵。誠然,學生僅通過“三讀”文本是不能真正地領悟其內涵,尤其是受父母呵護的小學生,他們沒有切身體驗。對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閱讀《給予是快樂的》與《給,永遠比拿愉快》兩篇文章,使學生通過領悟“給予即快樂”進而理解本文的主題。
“課后深悟”,就是指學生學完本課后能深刻地理解“幸福”的內涵。幸福是指人獲得滿足而產生的喜悅的心理情緒,簡單地說,幸福就是滿足和快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人幸福感的層次也有所不同,這就是《幸福是什么》一文深層次的思想內涵。為促使學生認識這種內涵,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下面文句:
患有絕癥的人認為健康是最大的幸福,
貧困山區的孩子覺得能上學就是一種幸福,
我錯過的不是你的愛,而是我一生的幸福,
你對目前擁有的一切都不滿足,即使你擁有再多也不會感到幸福,
一個人有了遠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艱苦難的時候,也會感到幸福,
……
通過上面內容的閱讀思考,學生就能領悟幸福是人們的主觀感受和體驗,其層次與人們所處的環境、經歷、心態、思想道德等諸多因數有關。另外,通過各種幸福觀的比較,學生的幸福觀也自然會有所修正,層次也自然會有所提升。這就是“課后深悟”教學落點。
啟迪“三悟”,實質是通過擴展性的閱讀來使學生深刻地領悟文本的思想內涵,既尊重文本但又超越文本,它關注的是學生的自覺與自省。特級教師竇桂梅的主題教學就屬于主體境界風格。
上面的三重教學境界僅是從教師的教學思想與行為來劃分的,實際上三者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融合。在具體實施中,既要審度文本,又要明察學情,更要顧及教學目標,至于側重哪重境界,完全取決于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周成平.中國著名特級教師課堂魅力經典解讀[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2]趙景瑞.我的探索:小學語文教學:思想與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周宇蓿,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莘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