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眾創空間的起源,以及眾創空間的發展歷程,包括發展現狀和高校眾創空間,最后介紹眾創空間的未來走向,以期能為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眾創空間;起源;發展歷程;未來走向
中圖分類號:F71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7-0170-02
引言
眾創空間屬于創新孵化器,其中主體是眾,而內容是創,相關載體是空間,眾創空間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眾創空間的是全面發展,能夠進一步促進城域開放空間的發展。眾創空間的低門檻,為眾多創業者提供了有效的服務平臺,同時還為其提供融資、商業登記和政策應用等服務。
一、眾創空間的起源
“MAKERS”是英文詞匯,其在融入中國后,被翻譯成創客,含義是喜歡創新生產的一類人。而“MAKERS SPACE”則是在歐洲世紀初誕生出來的,早期階段,其被翻譯成制造空間,也是后期的創客空間,擁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創客們在同一空間內可以進行共同合作,從而在開放性資源知識的基礎上,共同創造出新事物。美國眾創空間最早是創建于2010年,名為WEWORK,其主要設立于美國紐約,屬于專門從事辦公租賃的企業,其在成立之初,僅是一個面積不足300平方米的小公司,但經過一個月的發展,便獲得了巨大的盈利,該眾創空間WEWORK在2014年的營業收入超出了1.5億美元,綜合利潤遠遠超出30%,整個市場估值超出50億美元。其主要經營業務是辦公室空間,包含娛樂設施、生活設施、辦公室以及會議室等部分,從而為眾多的創業人員提供了更加方便的運營基礎條件,屬于眾創空間初始階段。同時WEWORK還為眾多的創業人員提供創業相關各種活動服務,積極組織社交活動,增強了投資者、創業者的互動交流,作為一種中間人的角色,也為成熟企業、初創企業、創業人員等構建起商業互動橋梁,拉動資本合作。
在我國,眾創是在2014年誕生的,達沃斯論壇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大力發展新一輪草根創業和大眾創業浪潮,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務院辦公廳在2015年還推出了《眾創空間促進大眾創業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出,為了促進創新驅動戰略的有效落實,引導適應虛經濟新常態,迎合新時期萬眾創新、大眾創新的發展趨勢,大力發展以眾創空間為代表的創業服務平臺,從而為社會中的廣大創業人員提供良好的業態環境,充分激活社會群眾創造力,生成經濟發展創新動力[1]。
二、眾創空間的發展歷程
(一)發展現狀
眾創空間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決了早期創業孵化問題,從創意轉化為產業過程形成一種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為眾多創業者提供有效服務。眾創空間也屬于共享經濟形式一類,其改變了傳統模式下一個企業一間房的固定概念,集中所有初創企業和創業人員,使其能夠同處于相同辦公空間,全面共享各種辦公資源和服務資源,幫助部分初創企業和創業人員進一步縮減運營成本。同時,眾創空間自身也帶有資源聚合平臺的屬性,可以引導創業公司以及各個創業團隊順利對接其實際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種類,其也是眾創空間主要發展優勢。
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國務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下,實現了全面發展,通過分析我國各地區實際發展狀況,能夠發現所有區域的眾創空間總量都有所增長。眾創空間除了在數量上得到了快速發展之外,同時其發展模式也從原本的單一形式轉為多元化發展模式。結合我國的投資研究所相關研究發現,我國的眾創空間從基本形態和業務模式兩種層面分析主要包括七種類型,分別是產業鏈服務、媒體驅動、地產思維、投資驅動、培訓輔導和創業生態體系。眾創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創新創業全面融合,促進了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二)高校眾創空間
高校創新創業中眾創空間占據重要地位,眾創空間在高校中其實便是一種聚寶盆,其中囊括企業和高校等各種資源,為學生全面開放,能夠促進實現創業發展,大學生以該平臺為基礎,還可以進行自主創新實踐。高校中的眾創空間主要是以在校教師和大學生作為服務對象,通過企業和高校之間進行共建。基于雙創背景,校企合作還能進一步實現眾籌、資金、共享等,不管是大學生創業,還是企業發展,都能于眾創空間平臺中實現。比如吉首大學的眾創空間武陵創享,主要是針對大學生實施創業教育的主要培訓基地,也是創新創業孵化空間,同時屬于國家級創業空間,其內部還設置有創客實踐坊、創客商務協商室、創客服務中心、創業成果展示、創客咖啡吧、多功能路演中心、創客培訓中心等功能區域。武陵創享空間主要目標是為了眾多創業優秀企業以及創業人員提供有效的融資服務、創業指導、配套服務、孵化培育、操作技能、創業專業知識培訓等服務,從而為眾多的創業者和大學生提供了資源共享、社交、網絡以及工作的有效環境。但是由于我國的眾創空間發展時間較短,因此其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比如怎樣提升入駐企業和項目的競爭實力與綜合質量,當學生在畢業后,其項目怎樣繼續運營,同時還面臨著項目融資投資等問題。
在眾創空間實際操作中,還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第一,高校中的科研學術成果與創新創業全面脫離,產學研實體相關應用比例相對較低,需要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和學術成果之間的對接質量。第二,從眾創空間實際運行層面分析,因為其擴張十分迅速,導致相關服務管理工作無法協調,進而產生管理落后問題,降低整體運行效率。第三,由于眾創空間在高校中的運行方式比較特殊,屬于公益性服務平臺,因此其盈利模式成為主要發展難題。
三、眾創空間未來走向
眾創空間各種創新創業模式的發展,能夠為國家相關經濟發展提供全新動力,屬于一個地區、國家發展中的動力支持,為此在后期發展過程中,需不斷加大企業的創新力度,繼續擴展眾創空間的服務范圍,創新經營模式。高校中的創業教師應該主動“走出去”,學習各種先進知識,與其他優秀研究人員之間進行深入交流和聯系,不斷創新和充實課堂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更加吸引人、豐富的模式培養學生,合理引導學生。高校發展眾創空間也應該以創新為基礎,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為大學生和優秀企業提供政策引導、交流學習機會,將其推向更加成熟、工作面更廣的眾創空間第三種,促進綠色銜接。同時,應針對眾創空間做好政策支持,提升創業成功率,加強眾創空間頂層設計,形成全局意識[2]。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應針對眾創空間進行深入研究,在對其發展起源和發展過程進行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彌補眾創空間當下發展的不足,促進眾創空間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 盛瑩.基于皮革產業下雙創人才的培養——評《眾創空間:從“奇思妙想”到“極致產品”》[J].皮革科學與工程,2019,(5):84.
[2]? 劉泳娜.眾創空間“鼻祖”WeWork:“我”不是聯合辦公的業務平臺[J].房地產導刊,2019,(9):66-67.
[責任編輯 史麗麗]
收稿日期:2019-10-08
基金項目: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職業院校推進‘眾創空間的作用發揮研究”(VESP3041)
作者簡介:唐妍(1978-),女,天津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從事市場營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