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霞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黨的十九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樂陵市農業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農村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土地一直農業農村工作的核心,是群眾賴以生存的物質依靠和精神寄托,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家庭承包制的經營模式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土地經營方式逐漸多樣化,逐漸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流轉形式多樣、多種組織參與的特點,可預見的未來,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種植將是主流趨勢,也將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個重要抓手?,F以寨頭堡鄉西姜管區土地流轉情況為例,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樂陵土地流轉進行探討研究。
【關鍵詞】樂陵市 鄉村振興 土地流轉
一、寨頭堡鄉西姜管區土地經營現狀
樂陵市寨頭堡鄉西姜管區位于寨頭堡鄉西北,地理位置偏僻,村內道路等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工業基礎和特色種養殖農業。管區包含大橋吳(人口350、耕地230畝)、大橋郭(390人口、耕地180畝)、西姜(957人口、耕地1212畝)、閆孟(人口1063、耕地1085畝)、尹道口(人口1388、耕地1230畝)、張官(人口535、耕地860畝)6個村。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部分耕地種植綠化樹木和蔬菜。目前土地經營方式有農戶自營、小戶流轉、大戶流轉三種模式,主流經營模式仍舊是農戶自營,截止目前西姜管區共流轉土地1910畝,占總耕地畝數的39%,其中有1300多畝土地為4個經營大戶流轉,占總耕地畝數的26%,其余為農戶之間的小規模的流轉,規?;钠髽I經營主體沒有。土地流轉價格在300元到1000元之間,依據地塊不同價格不一。目前土地種植的主要人群為年齡在40歲以上的勞動人口,集中于50-60歲之間。農民土地流轉意愿強烈,80%以上群眾支持土地流轉,愿意將手中土地流轉。
二、推動土地流轉的有利因素
(1)土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業結構調整。通過土地流轉,農村土地的規?;?、集約化經營,大力發展規模特色產業,促進了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率。
(2)土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增加群眾收入。通過土地流轉,打破了一家一戶封閉式的經營格局,使土地逐步轉向集中,既提高了土地的集約化程度,又解放了大批農業勞動力,使許多農民可以離開土地安心外出務工經商,轉向二、三產業,從而優化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促進了農民轉移就業。通過土地流轉,農民既可以獲得流轉收入,還可以騰出手來從事其他工作,有的通過土地入股還能獲得一定的分紅收入,或通過就近在流轉的生產基地務工賺取工資收入。
(3)群眾流轉意愿強烈。目前,土地種植效益極低,群眾收入低,種植意愿不強烈。且村內年輕勞動力均外出務工,剩余勞動力年齡偏大,種植土地力不從心。通過自身下村的走訪調研不難發現,群眾都在期盼盡早將土地流轉出去。
三、制約土地流轉的問題
(1)當前的土地流轉行為不規范。土地流轉存在隨意性和不穩定性。許多流轉特別是農戶之間的流轉都沒有建立穩定的流轉關系,流轉期限短。大部分地方土地流轉都沒有合同,通常用口頭協議的方式進行私下流轉,這就造成了土地承包關系混亂,形成土地流轉糾紛,不利于日后的土地流轉工作,據不完全統計,農村的矛盾糾紛百分之七十是由于土地的問題造成的。
(2)政策宣傳和扶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部分農民思想認識不到位,自己種了一輩子的地,不愿離開土地,他們缺乏社會保障,他們認為,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外出打工賺不到錢還可以返鄉種田,心里踏實。同時,由于城鎮吸納農民就業能力不足,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空間有限,以及農民自身知識技能的儲備不足,缺乏再就業的能力,無法依靠工作獲得穩定的職業和收入,因此,他們始終把土地作為自己的最后保障。
(3)土地經營過于分散制約著土地流轉。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塊的土地被分割成條條塊塊,嚴重制約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西姜管區6個村人均耕地不足1畝,而且每戶的承包土地相對分散,地塊內溝壑縱橫、阡陌交通,這種土地的分散經營,要轉為集中規模經營,由于涉及的農戶多,農戶之間的思想認識不一致,嚴重制約了土地的有序流轉,影響了土地規模效益的發揮。
(4)流轉價格低廉制約著土地流轉。目前西姜管區內土地流轉的最高價格為950元,最低為200元,集中于500元上下。而農戶自己經營每畝地收益可達1100元,種植經濟作物收益還高。部分農戶種植了綠化苗木,征地時較低的補償標準也阻礙了農戶的流轉意愿。
四、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幾點建議
(1)加強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和典型引導。廣泛深入地宣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和法律法規,使農民對土地流轉有新的認識,解決農戶土地流轉中的思想顧慮,使一部分農民將承包土地通過流轉實現規模經營、集約經營。加強典型引導。積極引導農民進行探索性示范試點,讓農民看到土地流轉的好處后,因勢利導促進土地正常流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重點抓好1—2個村的土地流轉工作,為逐步在面上推開探索和積累經驗。
(2)健全鄉村兩級管理服務機制,規范土地流轉行為。以鄉鎮經管站為依托,積極培育規范的土地流轉有形市場,建立農村土地流轉信息網絡,為農村土地流轉搭建服務平臺,承擔農村土地流轉政策的指導、業務咨詢,以及土地供求登記、信息發布、項目推介、中介協調、合同鑒證、跟蹤服務和糾紛調處仲裁等服務工作。村級土地流轉服務站或信息員,隨時收集并向鄉土地流轉中心報送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參與流轉收益評估,協助土地流轉雙方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通過市、鄉、村三級服務網絡的有效結合,為土地流轉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務。
(3)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積極創造良好條件,優化土地流轉環境。首先要加快農業產業振興,要制訂現代農業的發展規劃,突出發展本地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二、三農產業,進一步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圍繞農業產業現代化、農業產業深加工和農產品流通企業進行招商,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實現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外地或本地務工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