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夫
【摘要】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都具備審計的基本職能,同時也派生了新的治理職能。內部審計植根于企業內部,對本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管理、內部控制進行監督,對內部受托經濟責任情況進行評價,保障受托經濟責任的合理和有效。外部審計則是接受委托關注被審單位的經營活動、內部控制以及財務報表是否存在重大錯報的情況,對被審單位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做出鑒證,保證企業有效地履行了外部受托經濟責任。
【關鍵詞】內部審計 ?外部審計 ?協同
前言: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審計職能有部分重合,雖然側重不同方向,但正是這種互補,為二者的協同提供了可能性。企業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在溝通交流上雖然達成了協作,但針對在必要的范圍相互交流審計工作底稿、利用審計結果等方面,做的工作非常少,從而影響了審計效率。
一、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同方式與過程
協同理論雖然起源于物理學,但其研究結果可以應用到各個學科領域。在審計監督這個開放的體系下,協同理論可以應用到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協同中,通過這兩個監督子系統之間的協同,從而在審計職能、審計目標、審計效果等方面產生企業審計監督的協同效應。
(一)審計計劃的協同
審計計劃的協同指的是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在開展各自審計工作之前,要通過溝通交流確定各自的審計范圍以及重點關注領域,在審計項目開展前進行審計資源合理分配。
在具體實務中,企業的審計委員會要負責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審計計劃上的協同,在外部審計制定審計計劃前,以召開座談會的方式促進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溝通。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可以在審計計劃階段達成協議,由內部審計重點負責一些領域的審查,例如對固有風險的評價等。外部審計可以通過審計計劃階段的協同來了解被審單位的情況,判斷審計風險,重點關注內部審計提出的風險點,在計劃階段制定恰當的審計程序,彌補外部審計不能深入到企業業務中去,不能發現一些問題的局限性。審計計劃階段的協同可以使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充分利用優勢,提高監督效率。
(二)審計資源的協同
審計資源的協同指的是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可以形成一種審計資源共享機制,通過交流審計資源以及利用各自的人力資源優勢,使審計資源效用最大化的一種協同方式。企業定期組織內部審計部門進行系統性培訓,在審計方法上形成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的研討學習機制,例如在研討學習中,以企業的某項真實業務作為案例,進行審計方法上的交流和探討,或者可以指派內部審計人員參與到外部審計中去,按照外部審計的工作流程和方式開展審計工作。這種協同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外部審計的人力資源優勢,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素質,更新內部審計方法、手段,規范內部審計工作。外部審計同樣可以利用內部審計的審計資源,例如通過交流審計工作底稿,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經營狀況、風險,減少控制測試程序,將有限的審計資源投入到重點領域。
(三)審計效果跟蹤的協同
審計效果跟蹤的協同指的是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構建協同整改格局,對于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控制缺陷進行綜合認定,以提高管理層重視程度,加強控制缺陷的整改落實。內部審計在審計結束階段,需要完成內部審計工作報告,并將審計過程中發現的控制缺陷以管理建議書的方式向管理層提出,在認定控制缺陷過程中,內部審計可以通過與外部審計的協同對已發現的控制缺陷加以證實,以獲取管理層的重視。在認定控制缺陷后,企業應該以內部審計牽頭、由外部審計協助組成的審計項目回訪督察組,負責缺陷整改的跟蹤審計工作,以保證審計效果的體現。在跟蹤審計過程中,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可以就企業管理規范化以及今后審計合作方向進行探討和交流,為調整下一次審計計劃做準備。
二、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協同的實踐意義
(一)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
外部審計是所有者及外部利益相關者為降低代理成本而對經營管理者進行的一種監督。內部審計成本是一種監督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由所有者支付,所有者希望能夠采取一種方法使成本最低化。如果內部審計提供的信息真實可靠,其鑒證力度能夠被外部審計人員認可接受,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溝通,借助內部審計人員熟悉企業情況等優勢,提煉出工作重點,突破難點,適當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優化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審計效率,同時,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以及對外部審計的配合還有一種“信息傳遞”的作用,能使外部審計人員在判斷審計風險時,認為風險較低,企業與外部審計的簽約價格也會隨之下降,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審計成本。
(二)有助于預防、揭露舞弊
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都具有風險管理的作用。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審計過程中,應該明確各自審計重點,通過積極協作擴大審計范圍,預防、揭露舞弊。內部審計應該與外部審計積極溝通,在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和內部控制等問題上提供幫助,為外部審計的順利開展提供條件。外部審計同樣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成果,快速了解企業情況,通過分析性復核來判斷是否有異常波動,并利用獨立性優勢,判斷是否有管理層舞弊現象,這樣既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又能夠彌補內部審計獨立性的不足。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舞弊審計中交流所運用的技術和方法,根據各自的長處進行交流,提高審計水平。
(三)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公司治理與審計有著緊密的聯系。內部審計從企業內部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進行監督和評價,通過發現問題、整改問題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內部審計對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治理程序的評價與公司治理是直接相關的,是公司治理的有效保障和解決治理問題的有效手段。而外部審計通過出具審計報告,對企業財報是否存在重大錯報發表意見,來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可信性,降低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風險,起到了外部治理的效果。隨著對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要求的提高,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在發揮各自作用的趨勢下,表現出來一定的趨同性。建立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的協作關系,相互協調,溝通發揮作用,可以形成一個治理聯盟,產生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聯合治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