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趨勢的不斷發展,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不再僅僅作為一種國內經濟政策,而是越來越具有國際特征。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總書記提出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的要求,要有效落實總書記的要求,需要克服相關認識誤區,明確自由貿易港發展方向。本文分析了自由貿易港建設的重要意義,以及自由貿易港在競爭方面的強化措施,并且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自由貿易 ?港口建設 ?強化策略
一、國際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概述
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可以定義為所有那些為促進市場經濟中的競爭而采取的港口服務強化行為措施、制定的法規條例和設立的監察實施機構。狹義的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是指各國競爭法的立法及其實施情況,主要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的核心是管制港口企業的限制性進出口行為和政府的補貼行為。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的直接目標有兩個,即企業貨物處理的效率和公平。
二、我國自由貿易港建設現狀
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將更大改革自主權賦子自由貿易港試驗區,對自由貿易港進行全面探索和建設。這項新要求的提出,主要基于自由貿易試驗區實際發展的基礎上。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出了個更高的建設要求,主要是做好自由貿易港全面建設和探索工作。
國內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歷程:
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有著一定的必然性,貿易港的建設是其重要結果。在全新的形勢之下,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全面深化和改革的重要戰略措施
總書記在2016年年底對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作出了重要指示。要對總書記提出的對照標準和相關要求進行有效落實,需要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前期實踐的基礎上,全面建設和探索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港。
同時,將不同貿易試驗區本身的發展作為重要切入點,從中能夠看出,在各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都對試驗時間進行了相應規定,通常情況下是35年。對于試驗結束之后的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沒有得到相應明確,其一,該范圍中繼續開展深化改革;其二,進行轉型升級,使當下的自由貿易港成為更高水平的自由貿易港。
三、提高自由貿易港競爭策略的建議
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嚴格來說還缺乏一種專門機制,還只是體現于各類港口經濟合作協定以及各種經貿合作組織的功能與活動之中。目前已經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雙邊競爭機制和多邊競爭機制,這些改善措施對于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的協調有一定的進展。
(一)完善自由貿易港的雙邊競爭機制
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的雙邊競爭機制指兩個港口或類似于港口企業的國家組織之間通過訂立雙邊協定,互相為實施自由貿易港競爭政策提供合作。這些合作的內容主要是專門為實施競爭法而制定的。這種競爭機制已經在目前的發達國家自由港的建設過程中廣泛應用。
(二)促進多邊競爭機制的建立
隨著雙邊競爭機制在解決國內自由港口競爭問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各國開始關注和探討能否在區域一體化組織和國際組織的框架內建立起一個相互協調的競爭政策。目前在眾多的區域一體化組織中只有歐盟(EU),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歐洲自由貿易區 (EFTA)有自己的競爭政策框架,但由于歐洲自由貿易區的競爭法是模仿歐盟制定的,因此在區域一體化組織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在國際經濟組織中以OECD和WTO的競爭政策最有代表性。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對于發達國家應用的先進競爭機制有著已經的接受能力,對國內自由貿易港進行多變競爭機制改善將大大提升港口的競爭能力,促進經濟的發展。
(三)把自由貿易港建設作為自貿區的主要建設對象
自由貿易港在全部自由貿易試驗區中都占據一席之地,是其中一項重要發展目標。要實現自由貿易港的目標,必須重視港口建設理念,將其作為重要依靠,從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角度來說,如果具備條件都能夠申報建設自由貿易港。如果是內陸地區,能夠將不同地區的特征作為重要依據,對不同形式的自由貿易港進行全面打造,應用不同名稱。在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時候,需要全面樹立戰略思維,需要有長遠的眼光,規劃和明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目標。在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已經體現其發展方向,需要進行借鑒,一方面在更大范圍中同步推進多項試點任務,另一方面,整合小范圍區域,有效開展更深層的改革試驗,突出自由貿易港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轉型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最終發展目標,由此,發揮出不同地區的優勢。
(四)增強自由貿易港的制度建設
在制度設計開展過程中,自由經濟園區的理念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其重要依據。目前在我國,對大部分重點領域和重點措施進行了全面開放,需要同這種新形勢相適應,從自由貿易港的角度來說,當開展制度設計的時候,需要實現自由貿易范圍的拓展從傳統自由貿易轉變為更加全面的自由經濟,有效打造全世界范圍中開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經濟功能區。
四、結語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著極大增長潛力,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重量級旗手。在此情況下,對于中國來說,實現轉型升級是非常重要的,從貿易制造大國轉變為資本和產業強國,要實現此目標,必須有深入全球金融和貿易分工價值鏈的橋頭堡作為指導。自由貿易港,或許正是歷史賦予的那座“橋頭堡”,必須對其發展方向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上海自貿區.試驗任重道遠不能急功近利[N].解放日報一版,2013(9).
[2]戴榆.沿海捎帶業務提升港口貨物疏散能力[N].每日經濟新聞,2013(9).
[3]阮延華.中國第一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五年的開發實踐[J].浦東開發,2015(5). .
[4]李輔.上海自貿區獲批港口倉儲地產及金融業受益[N].中國證券報,2013(07).
[5]崔衛杰.正確認識自由貿易港的發展方向[J].海外投資與出口信貸,2017(6):8-12.
[6]李冰漪.天津自貿區構想:打造經濟發展新平臺——專訪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保稅區管委會主任馮志江[J].中國儲運,2014(4):42-43.
[7]李文增.以東疆保稅港與香港經濟金融聯動發展為切入點促進天津市深層次開放[J].環渤海經濟展望,2013(10):9-13.
作者簡介:魏璞智(1992-),男,學歷:研究生,單位:海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