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峰
【摘要】當歸生姜羊肉湯是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記載的傳統食療名方,是用于治療心腹血虛寒痛的常用方。本文通過介紹該食療方的功效和應用,旨在將烹飪與中醫食療相結合,對提高我國居民膳食養生保健價值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當歸生姜羊肉湯 ?功效 ?食療 ?烹飪
《黃帝內經》中記載:“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我國古代傳統醫學認為治病應以食療為先,食療不行再加以施藥,這體現了我國傳統醫學藥食同源的指導思想。當歸生姜羊肉湯是由我國醫圣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記載的,用于治療虛寒腹痛的傳統食療名方,特別對于婦女產后虛弱,腹中寒疝冷痛,有著很好的補益作用。方中以當歸養血補血,以生姜溫中散寒,以羊肉溫中補虛。三者共奏溫中補血,祛寒止痛之功效。
一、經典引用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篇”記載:“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篇”記載:“產后腹中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北痉皆糜趮D女產后腹中冷痛,適用于產后血虛、寒疝腹痛及虛勞不足等癥。
血虛不能濡養,陽虛不得溫煦,則見脘腹冷痛;勞傷過度或久病失治,營血耗損,陽氣虛衰,則見虛勞不足。本方宜溫中補血,祛寒止痛,補虛勞。
二、當歸的功效
當歸為傘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當歸的根,其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的功效。
(1)用于心肝血虛,面色萎黃,心悸。常見有“四物湯”,以當歸配熟地、白芍、川芎,為女性調經之圣藥。若氣血兩虛者,常與黃芪、人參同用。
(2) 用于血虛、氣滯血瘀而致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癥。常以當歸配香附、桃仁、紅花。
(3)用于血虛腸燥便秘。常以當歸配火麻仁、肉蓯蓉等同用。
三、生姜的功效
生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其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發表散寒、健脾止嘔、解毒的功效。
現代研究表明,生姜含有揮發油,其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等。能夠刺激胃液分泌,促進消化,健脾運胃。另外,生姜對血管運動中樞和呼吸中樞還有興奮作用。
(1)治療風寒感冒:生姜6g,紫蘇葉30g,水煎服。
(2)嘔吐不止:生姜汁一湯匙,醋少許,空腹呷之。
四、羊肉的功效
《金匱要略心典》云:“羊肉者,補虛益血也?!毖蛉鈴墓胖两褡鳛轲B生的食材被廣泛應用。其性味甘,溫。入脾、腎經。具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的功效。每一百克羊肉含有蛋白質19克,脂肪14.1克,視黃醇22微克,尼克酸4.5毫克,鈣6毫克,鉀232毫克,鐵2.3毫克,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冬天吃羊肉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御寒能力,特別對于老年人、身體虛弱者、陽氣不足手足欠溫者有很好的補益作用。
五、當歸生姜羊肉湯的烹飪
用料:當歸20g、生姜30g、羊肉500g、黃酒、食鹽適量。
制作方法:
(1)當歸、生姜清洗干凈。當歸用清水浸軟,生姜去皮切片備用。
(2)羊肉去掉筋膜,切小塊備用。
(3)將鍋中加水燒至沸騰,下入羊肉略燙,除去血水和浮末,撈出清洗干凈。
(4)取砂鍋一只,將當歸包入沙包放入砂鍋,將羊肉和生姜一同放入砂鍋,加入開水以大火燒開,加入黃酒,改用小火至羊肉熟爛,去掉當歸,加入適當食鹽即可。
(5)每日使用三次,食肉飲湯。
羊肉有綿羊肉和山羊肉之分,以綿羊肉的肉質為優,其肉質肥美,膻味較輕,是日常補益之佳品。本品重在溫補,實熱證者不宜食用。
六、拓展食療方
(一)當歸黃芪羊肉湯
本方以當歸10g、黃芪30g、羊肉500g共煮成湯,以補益氣血為主,適用于氣血兩虛,手足欠溫,陽氣不足者食用。
(二)當歸砂仁羊肉湯
本方以當歸15g、生姜30g、砂仁10g、白豆蔻5g、羊肉500g共煮成湯,具有溫里散寒之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寒者食用。
(三)枸杞熟地羊肉湯
本方以枸杞30g、熟地10g、羊肉500g共煮成湯,具有補血溫陽的功效,適用于腎陽不足、體虛乏力者食用。
七、總結
當歸生姜羊肉湯是我國傳統醫學與烹飪學的完美結合,充分體現了我國傳統醫學中以食為型、醫藥配膳的食療思想,同時也體現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如《養老奉親書》中所說:水陸之物為飲食者,不管千百品,其四氣五味,冷熱補瀉之性,亦皆稟于陰陽五行,與藥物無殊……人若知其食物,調而用之,則倍勝于藥也……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币允澄锱浜纤幬锇l揮作用,既能防病治病又能顧護脾胃,將我國藥食同源的指導思想發揮的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黃仰模.金匱要略講義[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楊月欣.王光亞.潘興昌.中國食物成分表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