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晨
展示設計是展現科學技術及人們經濟生活思想情感的一種活動,此活動能夠發現科技及生活情感的美,并創造這種美。而展示設計中的情感傳達匱乏及手段缺失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該問題一直困擾著展示設計的發展,使設計顯得較為膚淺和缺乏內涵。而由米勒布羅克曼著的《平面設計中的網絡系統》(徐宸熹,張鵬宇譯,2016年7月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則為展示設計提供了較強的理論指導。展示設計是不能脫離情感的,利用情感來構建情境化的設計系統能夠有效地傳遞信息,展現出展示設計的藝術美和內在美,也是提高其內涵的唯一途徑。
一、展示設計中應用情境化設計的必要性
該書認為,現代信息需求的不斷增長推動著展示活動的變化,展示主題也由實物向信息主體發展,以滿足觀眾的情感需求和提高信息傳達的綜合效率及效果。在人類活動中,其認知發展同情感因素的關系極為密切,傳達情感信息對認知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從許多優秀的展示設計案例中可以發現,那些能引起人們興趣及關注的展示方式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語言,如痛苦、含蓄、幽默及快樂等。以情感傳達的方式傳遞信息是展示情境化設計的有效方法。
展示設計中首先應注重信息傳達的有效性,而實現這種有效性就需要展示對象能夠同參觀者進行溝通,向其傳達信息。參觀者同展示對象間的互動和調動性既是人與物的交流,也是傳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若設計過程中能夠賦予一定的情感因素,基于情感性來充分考慮展示形式,就會增加受傳者的參與感和積極性,進而能夠全方位地傳達情感信息。當然,在展示信息傳達中構建情境化則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可以高質量地組合信息,使其具有凝聚力,以展示主題為中心的組合分散信息,從而使其形成能夠被人認知和理解的有序統一體。在此信息組合中,可以利用情感的傳達來深入接受者的認知過程,進而高效傳達信息。
在展示設計中應用情境化也是設計的人性化要求。展示設計過程中,設計者自身是具有情感性的,其設計創作自身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從而體現出展示的文化性及內涵性,這是展示設計人性化情境的體現。然而,展示設計的人性化并非單指硬件服務的設計,如休息區、殘障人通道等,而是對參觀者情感需求的注重,創造適宜的展示空間。展示設計者應關注參觀者的認知程度,注重其情感傳達特征及感受,改變展示事物脫離于參觀者的狀況,打破界線,從情感上激發參觀者的興趣,使其能夠同展示事物進行溝通和對話,加深其認知程度。當然,這種認知程度的加深是基于情感和行為的雙重認知。
當前,展示設計中存在嚴重的藝術文化荒漠化的現象,許多展示設計逐漸與藝術性和文化性相脫離。然而,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和進步,許多實現手段及新材料也在不斷發展,而展示設計卻未能因此獲得良好的發展,許多設計因商業效益而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程序化和公式化,甚至嘩眾取寵。有些展示設計的信息傳達也重視情感內容,但其藝術美感極差,缺乏藝術內涵和美感。與此同時,人們的精神需求和美感需求卻在不斷提高,而展示設計的發展狀況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難以有效地在展示設計中表現出精神需求及美感需求。所以,在展示設計中應用基于情感傳達的情感化設計顯得尤為必要,以有效增強展示設計的藝術造型美,使展示設計物品具有濃厚的生命力和藝術價值。
然而,展示設計的優劣還受到各種設計元素的影響,這些設計元素也對設計的情感表達及美感呈現發揮著重要作用。該書指出,在情境化的展示設計中要收集、分析、研究和整理情境要素,明確設計目標及表現方式、時間、預算、環境特征、展示對象及目的,針對群體和設計分工等,既要重視時間、人、場所及展品等直接要素的作用,也要注重經費等間接要素的影響。
二、情境化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
該書認為,自然要素、視覺要素等是設計的關鍵要素,其應用的好壞直接影響設計效果。尤其是在情境化設計中,更要重視這些要素的應用及影響。
自然要素。光線和材料是展示設計的自然要素,構成情境時應重視光線的處理和材料的選擇,其中光線設計主要有自然光線、人造光線兩種,若是室內展示需要考慮人造光線,比如光源,光源照射范圍及強度、光色、照明方式等。情境構造光線的處理需要一些設計理論來指導,既要明確其是否經濟實用、功能如何、是否安全、設計美感怎樣等,又要注重展示中材料與色彩的相互聯系。展示情境恰如展品的舞臺,如何展現舞臺效果則離不開光線的作用。通常情況下,在設計中可以將光線分為主光源、次光源、反射光三部分,主光源作用的發揮需要實踐操作,是文字語言的重要表現,而次光源則是文字語言的輔助,發揮著協調敘述的作用,參觀者需在了解主光源信息傳達內容的前提下表達其周圍信息的認知,主要起到幫助主光源敘事和表達情境,進而實現信息的傳達。與前兩者不同,反射光則是文字語言的對立面,常以冷光源的形式呈現,使展示物品的色彩呈現出冷暖色的變化,給參觀者以情境上的真實感。為此,應深入分析展示物品的情境空間,合理組合應用各種光線,以提高情境設計的層次。當然,在展示設計中還應重視材料選取對空間面積及視覺感受的影響,材料存在灰暗、明亮、粗糙、細膩、親近及寬松等質感。界面質地光滑則會有疏離感,界面粗糙則會產生靠近感。展品表面光滑、紋理緊密會有較強的空間擴大感,相反,如果展品表面粗糙、質地柔軟,則會有間隙變窄感。若想展示存在擴展感,則應選擇光滑精細的材料,若要創造狹窄空間的感覺,應選擇紋理粗糙的材料,以打造出適合于情境的展示空間。盡管材料自身不會產生特殊情感效果,然而在不同材料間的不同距離互動中,人的感知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變化,而這種心理變化會產生相關的情感。所以,展示設計者應注重藝術及材料的情感表達,構建一種利用材料傳達情感的關系,給藝術化空間情境帶來新變化,以更好地展現和表達設計理念。
視覺要素。展示設計首先是給參觀者帶來視覺上的感受,在構建空間情境時將情感同展品相聯系,能夠較好地打造視覺上的情感體驗。該書認為,任何圖像及圖形都是利用物質、光學及視覺三者的聯系而形成的。通過反射光視覺成像的方式將圖像符號傳達給大腦,而后經大腦賦意,便是圖像圖形成像的原理。當然,眼睛若要獲得視覺信息主要依靠瀏覽、注視的方式,眼睛在所看到的對象上短時間停留后便能獲得少量信息,如果一直隨對象活動或停留則其獲得的信息就較為豐富,不管是注視還是瀏覽,眼睛都能產生可視性,都能將視覺符號轉化成信息。因此在感知空間及藝術作品時,視覺感知的方式主要是注視。在感知事物的過程中視覺感知能夠做出選擇,將經過篩選后的外界信息傳達給大腦。所以視覺存在環境同人們的感知存在具有深刻聯系。
獲取情境。展示設計是一種藝術性活動,而藝術則是語言活動的一種,是對藝術作品情感、形式和表現力的描繪。因此在展示設計中應通過目標元素來展現情境主題,設計者應在設計前收集相關展示內容,如人、空間要素及環境系統等信息。設計過程中應將問題、設計過程和條件相結合重構情境故事,并使其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抽象性和識別性,使人們能夠很容易地明白展示設計元素的邏輯性及故事性傳遞。展示設計主要利用靜止的圖像及圖形來實現,而在設計中構建情境后應通過象征性手法導入靜態情境,這種靜態的圖像在連續或運動的狀態下能夠準確地表達圖像的內涵,不管是靜止狀態還是運動狀態都能夠利用圖像的狀態及變化來引導同參觀者情感的持續交流,并能使其集中注意力,從而有效地傳達信息,更好地呈現展示設計,實現展示的目的。當然,也有許多展示設計者會在設計前進行團隊或客戶溝通及討論,設計后同參觀者交流互動,以及時了解參觀者的反饋。這種溝通及互動真實展示了設計的情境表達,以此體驗式互動的方法來獲取參與者對展品的情境,從而推進其對展品的認知程度。
在展示設計中應用情境化設計并非獲得了情境就可以直接設計了,還需要對情境信息進行發掘和提煉,強化對情境信息的認識及了解。展示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展示展品,如果展品信息同所展實物的信息不同,那么展品信息就不能等同所展示的信息。設計中的情境信息是無法獨立存在的,而應依托于實物,因此在設計時必須對展品進行深入研究,把握其傳達的信息,以明確設計方向,從而選取有效的方式來完成此信息傳遞。這也是傳遞情境信息的先決條件。所以,在設計之初,應客觀深入地分析展示對象的信息,如其社會背景、文化及歷史背景、施工環境、功能及性質等內容。唯有將其置入特定的文化環境中,方能展現其深刻內涵及內在價值,從而提煉出其能與參觀者產生共鳴的情境信息。在展示中,每個展示對象都有其精彩故事,都有其深刻內涵和價值,而此內涵的呈現則是對情境信息的豐富,價值則是影響參觀者對展品情境認知的直接因素,展現方式不同,其所呈現的價值情境也不同,所以,應注重展品情境價值的影響因素,比如其功能、數量、展示數量及時間、空間等,并對此情境價值進行綜合移植,以從其內涵、表現形體及價值移植等層面對展示對象進行綜合展示,從而進一步明確其情境信息。然而,僅有明確的情境信息還不夠,還應通過合適的線索將其串聯起來形成故事情境,以將雜亂無章的信息轉化為系統性的優質信息。
總之,該書為展示設計提供了理論及實踐指導。在展示設計中運用情境化設計手段,能夠有效增強展示效果,提高參觀者的認知程度,增強其同展品間的情感共鳴。通過情境化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情感氛圍,向參觀者傳遞展品的內在價值信息,優秀的情境化設計能夠較好地吸引參觀者,激發其參觀的積極性和欲望,從而提高展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