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有效的課堂觀察能夠激發教師的專業自覺和主體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的融合為課堂教學的診斷與評估提供了新的視角,課堂觀察平臺這種新的聽評課形式能提高教師聽課評課的質量,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課堂觀察平臺 ?教學評價 ?教師專業成長
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的過程,不可逆轉地促成了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與創新。
課堂觀察平臺,是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通過把互聯網技術與教學評價結合起來,用更具說服力的數據評價代替傳統“印象評價"的方式,使課堂教學觀察更具數字化、標準化。該平臺提供全面、精細、專業化的數據,指引教師對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觀察、反思、評估,分析,改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此平臺結合課堂教學中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可預設、可調節的各類專門化觀察量表嵌入平臺中,在課堂教學中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各個互動環節中適時采集“教”與“學”的表現性行為信息,經過數據處理后,為課堂教學行為提供客觀的量化證據,以實現科學的課堂診斷。
通過多次的課堂觀察數據分析,研究發現影響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的問題在于教師課堂上問題的設置與提問的技術。多數老師存在問題內容的泛化,指向一些簡單的細節,不能引導學生的主動思維,導致課堂教學結果低效甚至無效。老師提問后,幾乎不給學生留下候答時間,直接提問,或者學生回答不出后教師的直接替代,都不利用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提高。
基于提問的認知心理學規律,通過查閱蘇格拉底對話理論等教育教學理論,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以提高課堂提問行為的有效性。
一、精心設計,兼顧問題的數量和層次
認真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授課者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的問題,兼顧問題的數量和層次。首先要將問題的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一般來講,初中課堂每2分鐘提1個問題。授課者在備課時可以根據這樣的時間間隔設計問題。
二、積累經驗,留出合理的候答時間
留出足夠的候答時間,主動回答者會增多,回答的正確率也會提高,學生更能夠理解學習內容,但是這樣的暫停最容易被新教師所忽視。有研究表明,當教師將候答時間從1秒增加到3.5秒時,其課堂將出現許多有意義的顯著變化。
教師要學會在課堂中觀察學生在問題提出之后的不同反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選擇合適的時機尋找學生回答問題。這需要在不斷的課堂實踐中慢慢積累經驗。侯答時間的確定與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反應情況相關。
一般來說,難度系數大、思維量高的問題,其侯答時間相應較長。授課者在備課時就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確定問題的候答時間,但是課堂中具體的候答時河還要根據學生的反應情況而定。當預設的候答時間已到,學生仍然表現出迷茫、疑惑的表情時,授課者應該延長候答時間,等待學生思考。當學生確實無法回答,也不要直接給予答案,而是應該采用暗示性語言或者一系列啟發性問題,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的引導,幫助學生尋找問題的答案。
三、以人為本,智慧理答
教師理答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獲取自己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繼而反省、修正,使自己的后續學習充滿熱情,更有成效。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想法的同時,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尊重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在教師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課堂生成別樣的精彩。
教師請同學回答問題時,應先說題目,稍停頓后再讓學生回答,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對于學生回答的內容,如果與教師預期的答案相悖,或者是與教學不相關,教師也要耐心聽學生講完,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后再去評價,以免武斷評價誤傷學生。其次,要有效理答。教師需要以幫助、引導、啟發的理念進行課堂理答,提升課堂理答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直擊問題的本質,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捕捉到學生的需要,靈活安排教學,適應課堂的變化。要想提高課堂理答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在理答的合理性和靈活性上下功夫。然后,要適時理答。適時的理答指的是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侯答時間,讓學生充分思考,根據學生的神態判定能回答正確的學生,在學生能力允許的范圍內及時進行追問,學生有收獲知識的滿足感,而不是產生畏懼和煎熬的感受。沒有思考的對話是沒有質量的,沒有思考的回答同樣是低效的。為了讓學生的回答更具獨立性,教師要學會等待,適時理答。教師對學生比較猶豫的回答也要稍作停頓以后再理答,因為這段極其“短暫”的時間正是學生思維最積極的階段,教師切忌盲目剝奪,更應該耐心等待,這種看似“無為”的等待促進了學生的內省。再者,提高自身能力。教師要不斷學習,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要注意提高自身修養和教學能力,以終身學習的態度提升自我的同時,教育感染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課堂提問的好與壞,課堂應答的好與壞,以及課題理答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問題解決的好與壞,最終也就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一定的高度和深度;有效控制侯答時間,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巧妙組織課堂活動,在多種途徑中互動生成知識;以人為本,傾聽學生思考,課堂必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和成長的氣息。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運用數字化課堂觀察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研究》(JCJYB1825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