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吳帥鋼
如何在疫情過后復工復產,構建健康有序的營商環境,是各地政府和有關部門都在認真思考的問題。河南省郟縣未雨綢繆,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總結之后,推出“首席服務官”制度,旨在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積極支持企業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郟縣各相關單位主動作為,積極收集、研究、落實上級和該縣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意見,認真開展企業幫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
據了解,郟縣“首席服務官”,是該縣為幫助企業排憂紓困、復工復產,推動工業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而建立的一項新制度。該制度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形成務實重干、廉潔互信、共謀發展的新型政商關系。
據介紹,郟縣縣委、縣政府下達的任務是:落實好全縣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首席服務官”制度,強化日常服務,及時協調解決企業項目“員工返崗、原材料運輸、土地、環保、用能、資金”等實際問題,宣傳并協調落實上級及縣政府“支持企業發展穩定經濟增長”政策和措施,確保企業盡快達產。
目前,該縣42個市級以上重點項目和127個重點企業均有了“首席服務官”,其中,市級以上重點項目由縣級領導任“首席服務官”,其他項目由科級干部任“首席服務官”。他們幫助企業解決員工返崗、原材料運輸、土地、環保、用能、資金等實際問題,宣傳并協調落實政策和措施,確保企業盡快達產。目前,“首席服務官”已為各企業解決實際難題300余件。
“多虧‘首席服務官幫了我們大忙,現在我們和鄭州的兩家奶制品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再也不發愁牛奶滯銷了。”3月24日上午,看著6噸多的牛奶裝車駛向鄭州,郟縣乳源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國彬高興地說。
一手繼續抓好疫情防控,一手要使本地企業盡快復工復產,郟縣出臺了一系列舉措。
強化金融支持。為圣光集團醫用制品公司和醫藥物流公司、平頂山佳瑞高科公司協助申請設備補貼。2月24日舉行了郟縣網上銀企對接活動,6家銀行機構與33家企業簽訂銀企合作協議,簽約金額3.81億元。截至2020年3月22日,9家銀行金融機構與48家企業簽訂貸款金額5.02億元??h域內9家銀行機構已累計投放貸款3.72億元。
穩定企業用工。郟縣制定靈活用工方案,引導企業盡量不裁員、少裁員,為23家企業申報穩崗補貼68.79萬元。積極依托河南就業網、中原人才網、平頂山公共就業人才網等開展線上招聘。截至3月22日,指導農民工就業(含返崗就業)97113人,其中,縣內就業人數23417人,省內就業人數27980人,省外就業人數45736人。

郟縣縣委書記丁國浩到中聯天廣水泥公司裝配式建筑項目現場,督導調研項目建設,履行“首席服務官”職責。
積極減輕企業負擔。目前,已減免企業社保繳費548.7萬元,其中,減免社保養老288戶次520.2萬元,減免失業保險156戶次15.98萬元,減免工傷保險165戶次12.52萬元;減免受疫情影響地區金融服務相關收費445元。對全縣企業認真核查,確保扶持政策應享盡享,3月份免繳企業失業保險21.5萬元、免繳企業工傷保險12.5萬元,預計上半年全縣免繳企業養老保險2633萬元、企業失業保險107.5萬元、企業工傷保險62.6萬元。減免企業房租方面,縣國資中心為6家中小微企業減免兩個月租金8.73萬元。
積極優化企業服務。充分發揮企業服務“110”平臺作用,及時解決防疫期間企業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全縣132家規上企業已復工128家,剩余4家均已停產,復工率100%,規上企業基本實現應復盡復。
推行網上辦理。全面推行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宣傳、引導、指導企業和群眾利用豫事辦APP、河南政務服務網辦理業務。截至目前,行政服務中心共接到業務咨詢電話3106起,不見面業務辦理1961件,預約辦理事項2009件。
加強要素保障。郟縣電力公司嚴格執行能源價格優惠政策,2月份減免企業電費38.5萬元,預計上半年,減免企業用電費用805萬元,其中,減免130戶非高耗能工業企業電費450萬元,減免1.9萬戶非高耗能一般工商業企業電費280萬元,減免160戶兩部制電價(基本電價、電度電價)用戶電費75萬元。燃氣公司降低工商業用氣成本每立方米0.48元,預計上半年減免149家工商業用戶燃氣費用552萬元。自來水公司對非居民用水價格每噸降低0.05元,預計上半年每月減免水費7000元。
支持物流運輸。目前全縣12家物流企業已全部復工。疫情期間,商務部門為華聯、好又多、香鹿、德信泉等超市辦理了B類通行證,有力保障了物資運輸。
此外,郟縣衛健委對全縣復工復產企業每日開展防疫監管,對發現問題的企業限期整改。工信局為復工企業協調口罩5萬只。各保險公司為縣防疫一線和關鍵崗位12614名工作人員免費辦理了抗疫專項保險,保額約90億元。

郟縣縣長王景育到平煤機調研督導企業復產復工。
近年來,郟縣為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創業環境,緊緊圍繞“抓重點、促提升,抓質量、促實效,抓服務、優環境”的高質量發展理念,持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全縣持續開展“五減一優”,累計取消證明材料68項,2019年在2017年清理規范保留27項證明事項的基礎上,再次清理規范4項證明事項,最終全縣保留23項證明事項。取消各類證明材料68項;清理、規范中介服務28項。全面推行“三十五證合一”和商事登記全程電子化,持續壓縮辦事時間,多數審批服務事項的辦理時間壓縮1/2以上,部分壓縮2/3以上。嚴格落實減稅降費等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2019年共為用戶降低用電成本2295.28萬元,稅收優惠政策共減免稅費1.2億元。
在用電服務方面,共執行放管服投資工程82項,為客戶節約資金586.35萬元。高、低壓辦電環節分別不超過4個、3個(無電網配套工程兩個環節),推行業務聯辦。辦電全過程由客戶經理全面負責,一對一接洽。高壓可控環節平均時限不超過20個工作日,低壓無電網配套工程“當日受理、次日送電”,低壓有電網配套工程不超過7個工作日。A、B、C、D類供電區域供電可靠率分別達到99.989%、99.965%、99.897%、99.828%。實現“獲得電力”指標達到河南省先進水平。
縣行政服務中心以“便民、規范、廉潔、高效”為宗旨,以深化行政服務“一次辦妥”改革為抓手,著力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質量和工作效率;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證”;安排專人為辦事群眾提供咨詢引導、全程代辦、預約辦理、免費郵寄復印等服務。結合實際分類設置稅務服務、不動產登記等綜合窗口66個,完善并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全程代辦、一次告知等17項工作制度。就近辦方面,已經組織全縣15個鄉鎮(街道)29個事項、377個行政村11個事項全部培訓梳理錄入完成。
在證照辦理方面,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立足職能出臺優化營商環境20條措施,全面實施“先照后證”準入、“多證合一”登記、“證照分離”改革、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將企業登記時間壓縮為一個工作日)、實行全程電子化。允許符合條件的企業集群注冊、“一址多照”企業登記;對招商引資企業實行容缺受理;提供營業執照郵寄服務,有條件推行簡易注銷。2019年以來,郟縣市場主體呈現出井噴式發展,核發“多證合一”營業執照5564戶;新設立企業1064戶、個體戶4370戶、農合105戶;全程電子化率97.7%;辦理電梯等特種設備注冊登記150臺(件),辦理食品藥品從業人員健康證明8248份;全縣已申報企業簡易注銷321戶。
暢通政企溝通渠道。于2019年8月份、12月份,分別組織開展2次“遍訪四上企業”活動,縣四大班子領導通過聯系分包鄉鎮和走訪轄區內企業,深入全縣220家規上企業、重點項目現場,開展郟縣營商環境問題專項問卷調查,深入了解我縣營商環境中存在的問題,暢通政企溝通渠道。2020年3月19日上午,郟縣縣委、縣政府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會議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支持促進全我縣民營企業經濟健康發展等進行了座談,聽取了民營企業代表的意見和建議。

郟縣營商辦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工作。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郟縣縣委、縣政府通過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保障,持續提升服務水平,縮短企業辦事時間,加大項目推進力度。2019年實際利用省外資金176億元,同比增長8.9%;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0個,合同履約率、項目開工率均達到100%。全縣在項目備案、環評、證照等手續辦理方面累計為189家公司提供226次全程代辦服務。
繪制招商圖譜,注重四個拜訪。從產業鏈條、企業分布、核心技術、市場分布四個方面繪制招商圖譜,圍繞機械裝備制造業,與中國良工閥門、中國精工閥門等18家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就管件、閥門生產項目初步達成合作意向;謀劃實施了高低壓電氣專業園,一期占地約300畝,已入住天晟電氣等企業5家,總投資19億元。緊盯知名企業家、投資機構、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持續開展“四個拜訪”,先后有138家企業來郟實地考察,引進項目17個,總投資46.7億元。
精準對接,大員招商。落實縣級領導帶頭招商,2019年以來,縣委書記、縣長多次帶隊赴北上廣、江浙等地考察機械裝備制造及電氣產業項目。其他縣級領導累計帶隊外出招商224人次,洽談對接項目134個。實行組團招商、駐地招商、節會招商,把全縣涉企的37個職能部門組成10個招商組團,2019年,各招商組團累計外出開展招商活動372人次,各駐外招商基地人員對接洽談企業185家??h級領導駐地開展招商活動75天,駐外招商基累計開展招商活動245次,走訪考察企業324家,成功引進項目5個。積極籌備參加河南省十三屆投洽會、廈洽會、世博會、蘭洽會等招商推介活動9次,舉辦溫州、樂清、廣州等招商項目推進活動6次,累計簽約項目29個,總投資214.7億元。
開啟“郟縣金融普惠”。將數字金融作為新的招商引資模式引入,幫助解決縣域百姓貸款門檻高、程序繁瑣、抵押物不足、貸款周期長等難題,助力解決縣域經濟面臨的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截止目前,共貸款約1.5億元,被阿里巴巴譽為“郟縣速度和郟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