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虹 李倩 陳小潔
【摘要】遨游太空一直是人類夢寐以求的事情,太空旅游能給人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飛向太空,而太空旅游也逐步興起。本文闡述太空旅游的發展歷程,包括世界的和中國的,希望引起更多的人對太空旅游的興趣。
【關鍵詞】 太空旅游 載人航天
當今的旅游業正處在蓬勃發展的時期,國際旅游已經漸漸“平民化”,地球村似乎太小了,人們不滿足于只在地球上旅游,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飛出地球,“太空化”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航空技術的發展使太空旅游成為了21世紀的必然趨勢,它是旅游業的一場革命。
一、世界太空旅游的發展歷程
(一)準備階段
人類載人航天活動已走過了50多年的歷程。1961年4月12日, 俄羅斯的加加林乘坐“東方號”載人飛船第一個飛入地球軌道,成為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同年5月,美國的第一艘載人飛船“水星1號”發射,進入亞軌道飛行。1963年,美國人約翰格林也飛入地球軌道。1965年3月,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乘坐“上升號”進入太空并進行了人類首次太空行走。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上的航天員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阿波羅”計劃共實現了6次成功載人登月,登月航天員共12人。雖然他們都不能算是太空旅游者,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是太空旅游的先驅。
1967年,蘇聯研發出“聯盟號”,其中“聯盟TM”從1986年開始發射,一直運行到現在,它在地球和太空設施之間往返運輸人員、實驗設備和貨物等,是太空航班的雛形。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發射成功,使得航天員可以較長期待在太空,并且做了許多科學實驗。1986年2月,蘇聯“和平號”空間站發射成功,空間更大,運行了15年。1998年,國際空間站開始裝配,并于2001年接待了世界上第一名太空游客。
(二)起步階段
艾龍·馬斯科于1997年創建的美國太空探險技術公司(spaceX)是世界上第一家專門從事太空旅游服務的私營企業。一些商業太空探險公司陸續成立,如荷蘭SXC(Space Expedition Corporation)太空旅行公司、理查德·布蘭森建立的維珍銀河太空探險公司、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于2000年創辦的私人太空公司藍色起源(Blue Origin)等等。
1999年底,俄羅斯的加加林阿特拉斯宇航中心就已經開始提供失重飛機商業飛行業務了,但這只是拋物線飛行。真正意義上的太空游項目始于2001年4月。當時,60歲的丹尼斯·蒂托乘座俄羅斯“聯盟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成為第一個商業太空游客。蒂托的太空旅行只有7天22小時4分鐘,但花費高達2000萬美元左右。到2009年又有六名游客成功遨游太空。
2004年9月27日,英國維珍航空公司總裁理查德·布蘭森在倫敦宣布,計劃在未來幾年中開通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太空航線,被稱為“維珍銀河”。 它只是亞軌道飛行,太空游客每次至少要支付11.5萬英鎊(約合20.7萬美元)的旅費,并在行前接受為期3天的專業培訓。2010年維珍銀河航空公司的世界第一艘商用太空船—“維珍太空船二號”在美國加州由母機“白騎士二號”搭載,完成首次試飛,讓太空旅游產業化成為可能。2010年10月22日,英國維珍集團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帶建成一個機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供民用航天飛機進行太空游的機場,標志著商用航天旅游事業又邁進了一步。
2006年7月,美國加州的XCOR公司研制出首架專為太空旅游開發的可以重復使用的“火箭飛機”,并且試飛成功。SXC太空旅行將使用美國XCOR宇航公司的山貓一號(Lynx Mark I)和山貓二號(Lynx Mark II)新型太空飛船,2014年開始主營100km以下的飛行業務。
(三)發展階段
維珍銀河公司2019年10月28日于紐約證券交易所借殼上市,成為首家掛牌的太空旅游公司。維珍銀河計劃于2020年上半年開始首次商業載人飛行。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人已經預訂了該公司太空旅游計劃的飛船座位,每個座位票價為20萬至25萬美元不等。
盡管實現太空旅游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目前的票價也非常高,但是,我們相信,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在不遠的將來,太空旅游“平民化”將成為現實。
二、我國的太空旅游發展歷程
2003年10月15日,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進行了首次載人飛行,楊利偉成為我國飛入太空的第一人,它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標志著我國邁入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
2005年2月,太空旅游就向中國游客敞開了大門,美國太空探險公司與香港太空旅游有限公司在深圳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太空旅游正式登陸中國。“維珍銀河”于2007年11月開始向中國富豪“推銷”廉價太空游。
2011年9月,我國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從酒泉發射,標志著我國邁入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
2013年12月27日,國內高端旅游領導品牌“探索旅行”與“SXC”(Space Expedition Corporation)正式簽約,將全球最為領先的私人太空旅行項目引入了中國市場,面向中國用戶接受預訂。
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進入地球軌道,先后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完成4次交會對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30天,突破了航天員中期駐留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為中國空間站研制建設和運營管理積累了重要經驗。
中國近些年也出現了諸如信威、翎客、零壹、藍箭等私營航天公司,在國內對商業航天展開了一系列探索,但都還沒有進入實質性的操作階段。北京未來宇航空間技術研究院公布的《2018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國內已注冊的商業航天領域的公司有141家,其中,民營航天企業123家,占比87.2%。
從整體來看,我國的商業航天項目還處在起步階段,太空旅游市場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相信以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速度,很快就能趕上世界的航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