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霞
【摘 ?要】 ?在立德樹人思想的指導下,小學德育工作應立足當代小學生思想實際情況切實將黨和國家關于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統籌學校—家庭—社會因素實現三位一體德育教育工作,積極探索建立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本文結合小學德育教育實際,從學校德育教育角度出發,研究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小學德育如何落實與開展,為進一步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出謀劃策。
【關鍵詞】 ?小學德育;三位一體;工作模式
小學生德育工作涉及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因素,必須要構建起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切實推動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模式,為小學生構建起一道德育屏障,確保學生思想始終處于統一的德育思想和環境下,為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小學德育工作現狀分析
德育工作一直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范圍和工作機制存在一定問題,嚴重影響了小學德育工作的發展。從小學德育工作范圍來看,小學德育工作的范圍一般被局限于校園文化建設、優秀人物宣傳等基本內容方面,受限于升學壓力,學校很少會為小學德育工作提供更多的教育計劃和時間,因此德育工作落實存在不到位現象,突出表現為德育工作只布置不驗收、只提供意見不做具體要求等情況。如班級口號、班級文化建設中,大部分班級的口號雖然都有,但只是為了應付檢查,很少成為班級凝聚力的一部分。從工作機制來看,小學德育教育只注重了學校內部德育的開展,沒有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產生聯動,如小學每年都會定期開家長會,但家長會基本都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少會涉及學生在校情況,沒有對學生家庭教育進行足夠的了解和認識。
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小學德育工作策略研究
1.學校德育注重德育內容引導。《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從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德育內容、實施途徑和要求等方面對學校德育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因此小學德育教育應切實做好德育內容的落實工作,加強德育內容對學生的引導性,在具體德育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德育思想意識,培養小學生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樹立優秀的思想品質。學校德育內容引導的具體實施可以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學校的文化內容引導。學校文化內容可以分為校園環境和班級文化。從校園環境來看,一個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德育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校一磚一瓦的愛護體現了學生德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學校文化德育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從學校校園文化入手,幫助學生形成愛護校園、保持校園整潔的意識。在校園文化環境布置方面,應積極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人物展覽、優秀學生個人展和作品展,確保學生處于統一的德育環境之下;從班級文化來看,應積極推進班歌、班級口號等建設,從不同角度加快班級文化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另一方面是學校課程德育教育滲透。學校德育工作落實的重點必須要堅持課程育人的理念,將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因此小學德育工作應積極推進課程德育工作的落實,積極幫助小學各學科老師開發德育校本,鼓勵教師根據不同學科內容開展德育教育課題研究,切實落實德育在課程教學中的滲透,實現德育內容在學校教育的全覆蓋。
2.家庭教育注重德育環境營造。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對人的影響最為持續而深刻。小學德育教育工作過程中必須要構建學校德育—家庭教育的溝通機制,為學生營造良好德育環境,確保學生思想教育始終保持在統一氛圍之內。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德育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和聯系,切實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一方面是積極與家長溝通學生在校情況。學生的思想和變化通常會表現在學校生活中,表現在與學生交往當中,這主要是因為學校是一個相對寬松環境,學生思想變化容易體現。教師在小學德育工作落實過程中應定期與家長進行溝通,溝通學生思想變化情況、學習情況等內容,如果出現逃課、輟學、作業多次不完成等情況要及時與家長進行聯系,詢問學生家庭環境是否有變化,針對學生思想變化情況制定家庭與學校德育教育聯動機制,共同做好學生思想指導工作。另一方面是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小學生家庭教育是多樣的,有的家長給孩子的壓力非常大,有的家庭則是留守兒童家庭,家庭教育存在缺失情況。因此小學德育教育應注重家庭教育指導,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在家庭教育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圍,同時積極探索家庭教育與學校德育聯動機制,為學生德育提供統一、穩定的德育環境,提升小學生德育效果。
3.社會德育注重德育內容實踐。社會德育是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實踐內容,也是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社會德育應注重德育內容的實踐性,無論是哪種德育內容的教育都需要在實踐中落實,而德育實踐單純依靠校內活動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小學德育工作應進一步發揮社會德育工作的價值,建立學校德育與社會德育工作的聯動機制,為小學生德育工作實踐提供必要條件。如學校組織小學生參與所在社區(鄉鎮)的尊老愛幼活動、針對社區(鄉鎮)存在的違規小廣告、闖紅燈等現象進行調查時,這些實踐性活動必然需要社會給予一定的扶持和支持,通過學校與社會共同德育教育才能實現。此外,社會應積極為小學德育教育提供便利條件。近些年社會德育的整體環境明顯改善,對小學德育的扶持日益增多,如社區民警進校園、法制干部進校園等活動,為小學生積極開展法律宣傳和法制思想,特別是對校園安全、校園欺凌等方面的宣傳有效提升了小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因此社會德育與學校教育的聯動必須堅持落實德育內容,注重德育實踐,真正提升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小學德育工作體系的構建必須要充分發揮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切實做好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德育工作聯系,確保小學生處于統一的德育教育思想和環境下,為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良好品質樹立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條件。
【參考文獻】
[1]王倩.基于認知發展論的小學生數學德育素養主題活動設計——以“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33-34.
[2]張敏,陳俊竹.快板說唱:指向兒童明德育格的適性表達——江蘇省徐州市光榮巷小學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紀事[J].江蘇教育,2019(87):27-29.
[3]馬守榮.小學中高年級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研究——以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第七小學中高年級為例[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9,40(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