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摘 ?要】 ?在社會經濟日益發展和城市建設積極推進過程中,大量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工作,相應的農村留守兒童的比重持續攀升。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成為了農村學校教育者必須要特別關注的內容,這是解決他們在學習成長當中身心發展問題的必要措施,也是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必要保障。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復雜,而且教育要求很高,所以在具體的德育工作當中,教師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有效提出針對性和完善化的工作方案,給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與成長環境。
【關鍵詞】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德育
隨著國家經濟事業的迅猛發展與城鎮化規模水平的提升,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他們在城市中積極工作,為城市經濟的建設與長足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力,但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也開始顯現出來。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正處在三觀形成和道德素質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階段更加需要得到科學有效的指導和良好的關懷,所以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德育教育缺失的問題非常明顯,這與留守兒童本身的生活環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也與目前的德育教育方法不夠完善有關。為改變這一情況,教師必須立足實際改革德育工作方法,滿足留守兒童接受針對性教育指導的要求,讓他們的道德素質得到綜合發展。
一、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目前我國教育體系當中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想要從根本上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事業均衡性發展,彌補教育實踐當中的缺失,就必須把有效開展留守兒童教育作為重中之重。而立德樹人、以德為先又是學校教育的根本,所以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積極研究做好德育工作的實踐方法,以便彌補留守兒童在思想品德素質發展方面存在的缺失,完善留守兒童的人格,為他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在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發光發熱,給城鎮化發展帶來了巨大動力,但是遺留下來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卻不容忽視。兒童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未來的事業還需要依靠他們建設,所以學校要高度重視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用科學完善的德育教育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支持,彌補他們在性格方面的缺失,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改變其學習當中的不良習慣。考慮到德育教育的突出價值和日益嚴峻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抓好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成為了當務之急。教育工作者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要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及時發現,并彌補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壯大德育教育力量,通過家校聯合的方法,推動德育教育的完善化與科學化推進。
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的實踐策略
1.有效查找問題根源,提高德育教育針對性。要想切實提高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彌補他們在學習和成長當中存在的不足,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根本保障,首先需要客觀研究留守兒童出現一系列德育管理難題的根源,以便在發現問題之后加強深入研究,為德育教育措施的制定和落實提供必要依據,增強德育教育的針對性。筆者通過對大量的實踐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后發現,留守兒童在思想品德方面顯現出突出問題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從社會層面進行研究,家庭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只有家庭才能夠讓他們獲得安全與自豪感,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常不在他們身邊,使得他們與社會上其他孩子相比產生了潛在不安全感,一旦與人出現丁點摩擦,就會認為他人看不起自己,所以在與人相處時充滿警惕甚至有敵意;從家庭層面進行分析,父母對孩子的影響與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與親情的缺失,會出現家庭教育空位的情況,導致留守兒童淡化了是非、榮辱等觀念意識,出現了思想道德行為方面的偏差;從留守兒童自身角度進行分析,他們的心理以及思想都比較脆弱,缺少自律性,沒有較強的進取心理,沒有家長的管教,就開始在諸多方面顯現出問題。
2.構建代管家長制度,彌補家庭教育缺失性。為了構建完善化的德育教育機制,保證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彌補他們在家庭教育當中存在的缺失是非常必要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可以通過構建代管家長制度的德育策略,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和關注,及時發現他們在思想道德品質方面存在的問題,了解他們的內在需求。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可將農村小學留守兒童依照比例分配給每個授課教師,讓他們擔任代管家長。而代管家長就如同是留守兒童的父母,給予全方位照料,涉及到學習、生活、心理、身體等方方面面,通過與留守兒童的相處和交流,發現他們的問題和亮點,以便在德育指導當中運用更具針對性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針對留守兒童制作專門的成長記錄檔案,記錄他們在成長進步當中的點點滴滴滴,以便加強反思調整以及歸納總結,為進一步的教育指導和改進打下基礎。
3.引領兒童自主管理,提升留守兒童自律性。在如今的新課程改革進程中,教育教學工作的著眼點開始放在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層面,要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各項學習活動之中。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進行德育教育,同樣也要注意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培養留守兒童的自律性,使得他們能夠主動克服自身的弱點,提高心理成熟度。要真正達成這樣的層次,首先教師應該及時看到留守兒童存在的不良思想與行為,應抓住有利時機對他們進行教育督導,引領其朝正確方向調整改進。其次,教師要注意與他們進行深度的溝通互動,使得他們主動打開心扉,與教師和同伴交流和有效相處,提升心理素質,消除心理問題與思想問題。最后,教師要提升留守兒童的自我調控力,使得他們能夠正確面對挫折,冷靜客觀地研究挫折與問題出現的原因,不盲目運用情緒化的手段,提高心理成熟度,同時還要讓留守兒童正確認識自己,看到自己的優點,學習自我管理和提升的方法,積極調控個人的思想道德行為。
4.構建家校溝通機制,增強家校德育互動性。雖然農村小學擔當著對留守兒童開展德育教育的責任,但是在這一過程當中加強和家庭的溝通交流,引導家長積極參與和主動配合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教師能夠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懷,能夠像父母一般給予他們關心照顧,但是畢竟無法替代父母,也不能夠改變其家庭環境,教師要加強和留守兒童家長的交流,讓他們主動配合完成德育教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幫助與關愛。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電話、家長會、家訪等不同的途徑和家長保持聯系,并為家長滲透德育指導的方法和策略,讓他們認識到家庭教育和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家長要抽出時間增加和留守兒童的相處與溝通,對他們的思想與行為進行正確引導,配合教師完成德育教育,讓家校在德育教育當中構建互動與協調工作機制。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沒有父母的有效監護和照顧,在學校以及日常生活當中顯現出了很多的實際問題,比方說學習狀況不理想、行為習慣不良、人格發育不完善等情況。這些情況的存在也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給學校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特別是要求學校提高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教師要解決他們在思想品德素質培養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并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照料,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實踐生活,為留守兒童的成長和成才提供必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