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
落地非洲首條高鐵和世界最大的光熱電站、成為非洲第二大汽車生產國、丹吉爾地中海港擴建升級為非洲最大的集裝箱港……近年來,摩洛哥經濟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與其獨特的投資環境密不可分。“北非花園”花正開,值得中資企業關注。
優越的地理位置
摩洛哥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可以有效輻射歐洲、美洲和非洲市場。該國最北端的濱海城市——丹吉爾市,占據直布羅陀海峽西面入口,面向地中海,聯通大西洋,距離西班牙最短距離僅有14千米,是重要的海上貨運通道。位于此地的丹吉爾地中海港則是非洲第一大集裝箱港和地中海沿岸最大的轉運港口,業務連接77個國家和地區的186個港口,年均出口總額達73億歐元。
穩定的政治局勢
在摩洛哥開展國際合作的最大優勢之一是當地政局穩定。近些年來,摩洛哥注重發展經濟,優先解決貧困、就業等社會問題。
友好的對外開放政策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摩洛哥在全球190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53位,居北非地區之首;在中東北非地區僅次于阿聯酋(16位)和巴林(43位),排在第3位;在非洲排在毛里求斯(13位)和盧旺達(38位)之后,位列第3名。
從貿易層面來看,為促進對外貿易,摩洛哥與歐盟、美國、土耳其、突尼斯、埃及等56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一系列自由貿易協定,并于2019年加入非洲大陸自貿區。由于歐盟是摩洛哥最大的貿易伙伴,且摩洛哥在地緣上對歐洲意義重大,摩歐之間已經簽訂或正在進行的經貿協定非常多。基于這些雙邊和區域性優惠貿易安排,原產于摩洛哥的商品可以自由進入上述國家和地區市場。
從外資層面來看,為了更好地吸引外國投資,摩洛哥在投資方面實行國民待遇政策。一般而言,對摩洛哥投資只有地區和行業政策區別,而無內資或外資區別。此外,摩洛哥政府頒布了一系列促進外國投資的法律和法規,授予外國企業國民待遇,為外國投資提供了較好的法律保障。總體而言,摩洛哥絕大部分行業對外資開放。但是,對于受到保護的戰略性資源開采行業,外資無法進入,如磷酸鹽開采行業。
近年來,在中摩兩國政府部門的有力推動和中資企業協會的有效促進下,中國對摩洛哥投資合作發展勢頭良好,越來越多的中資企業開始赴摩洛哥開展投資經營活動。但是,由于受到全球疫情影響,在摩洛哥的中資企業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相關中資企業正努力挽回損失,并推進復工復產。
對摩投資合作發展良好
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對摩洛哥累計直接投資額為3億美元。目前,在摩洛哥投資發展的中資企業約40余家,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生產、漁業、線纜、塑料加工、制版、茶葉等相關產業。汽車輪轂知名生產廠家中信戴卡公司在摩洛哥投資建設的車輪工廠總投資達3.5億歐元,是我國在摩洛哥投資建設的最大的現代工業項目。
疫情影響中資企業經營
截至2020年11月23日,摩洛哥已成為僅次于南非的非洲第二大疫情國。因疫情影響,摩洛哥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為應對疫情對摩洛哥造成的不利影響,該國已于2020年7月底發起規模高達1 200億迪拉姆(約868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復蘇計劃。此外,摩洛哥政府還為受到疫情影響的企業出臺了財政、融資、減稅減費、補貼等經濟扶持政策。
由于歐盟是摩洛哥最大的貿易伙伴,且摩洛哥在地緣上對歐洲意義重大,摩歐之間已經簽訂或正在進行的經貿協定非常多
但中資企業從摩洛哥經濟扶持政策中獲益甚少,經營損失主要由企業自行承擔。據在摩洛哥的中資企業反映,由于當地支柱產業停擺,相關中資企業利潤大幅減少,加之人員往來和貨物流通受阻,造成部分項目被迫延期,原料和設備貨源供應不足也推高了項目成本。
當前,摩洛哥正處于疫情的發展期和經濟的恢復期。鑒于現狀,對于有意赴摩洛哥投資的中資企業,建議做好如下3點。
一是做好疫情防范和應對。對于已經在摩洛哥投資的企業,應當在保證營地人員生命健康安全的情況下,盡快展開復工復產,挽回疫情造成的利潤損失。對于擬赴摩洛哥投資的企業,應當提前做好調查分析和趨勢研判,注重評估相關風險并提前做好風險規避工作,切實保障自身利益。
二是遵守當地法律法規,保持良好的投資關系。當前,摩洛哥在外匯、涉稅、簽證、原材料供應、勞工等方面仍存在投資和經營障礙,中資企業在日常經營中應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嚴格按章辦事。平時應注重與當地政府、工會、居民保持良好的關系,為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是注意規避勞工風險問題。由于摩洛哥失業率較高,摩洛哥對外籍人員工作審批嚴格,且根據相關規定,來摩洛哥投資或從事承包工程的外國公司,其雇用本地員工的比例不得低于70%。加之近年來當地工會組織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不斷增大,建議中資企業考慮采用服務外包的形式,同當地勞務公司簽訂用工合同。勞務公司負責同外籍員工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以勞務派遣的形式提供服務,以此合法規避用工風險。
(作者單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