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煜
當南京大學商學院EMBA(以下簡稱“南大EMBA”)將本年度擬錄取新生的名單公布于其官方網站的時候,同時也向原參加MBA復試的考生發出EMBA接受內部調整的通知(俗稱“生源調劑”)。事實上,由被錄取的MBA考生調劑到EMBA,是EMBA教育項目招生中的一種慣例。當然,其原因多是EMBA錄取的生源不足所致。
根據南大EMBA官方公布,本次EMBA方向(F8方向)招收人數為70人,而根據其MBA/EMBA總付費報考人數超500多生源為基礎,南大EMBA今年的招生計劃應該能夠完 成。
事實上,對于任何一個EMBA項目而言,每年的招生都是頭等大事。生源不足,直接影響EMBA項目的生存和發展。因為在教育體系內,被允許市場化的EMBA項目需要自負盈虧。如果生源不足,EMBA項目就無法獲得學費收入,即使有企業或者校友贊助,也完全無法解決EMBA項目運營的成本問題。這一點,南大EMBA有過深刻教訓,但是,究其本質,還是和辦學對象的選擇,或者說是辦學理念有關。
時間回到2014年。當年,國家頒發了《關于嚴格規范領導干部參加社會化培訓有關事項的通知》,對象為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領導干部。而另一份配套文件稱,目前各種EMBA、后EMBA以及各種打著政商聯誼、交友、游學等名義的總裁培訓班、高級領導人員研討會、研修班等,屬于社會化行為的,領導干部一律不得參加。即使是自費或者免費的EMBA、總裁班等社會化培訓項目,領導干部同樣一律不得參加。這份《通知》在國內EMBA的發展歷史中也被稱為“禁讀令”。
2015年,國內10多所名校商學院負責人齊聚中山大學的一個論壇上商討對策:商學院、EMBA何去何從?論壇的結論是,過去一年,整個EMBA業績可能下滑了1/3左右,未來5年里,EMBA或將重新洗 牌。
在論壇上,時任南大商學院副院長韓順平教授表示,他們的EMBA受到了很大的沖擊。韓順平教授介紹,南大EMBA的主要生源集中在江蘇,但是,“80%在以南京周邊約200?300公里范圍內,雖然說有大量的民營企業,但其中有不少到了上海那邊去了。所以南大主要的生源還是國營企業?!币虼?,南大和長期合作的國營企業簽訂戰略協議。根據EMBA透露該協議,規定國營企業向南大EMBA每個班指定派遣學習人數,總量占南大EMBA每年招生人數的40%。
“這樣的情況下,南大前幾年(2015年前)EMBA的日子很好過,一年200人,4個班?!拔医洺W龅氖虑槭情_學典禮、畢業典禮,然后帶著游學。去年(2014年)還參加了EMBA挑戰賽?!备鶕n順平教授的說法,當“禁讀令”頒布后,南大EMBA來自國企方面原40%的生源,直接歸零。
2015年,因生源不足,南大EMBA招生不得不悄然停滯。南大EMBA需要反思,也必然會反思。
我們先看南大EMBA依托的教育資源平臺——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于1902年創建,坐落于江蘇省南京市,前身是三江師范學堂,是我國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也是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也是“211工程”“985工程”中的重點院校。
在建校初期,南京大學就已經設有商科;1921年商科改作商學院,1928年改名中央大學商學院,是中國第一所在綜合大學創設的商學院;1952年中國大學院系調整時,南京大學的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調整到其他院校。1978年,南京大學恢復經濟學系,1986年成立管理學系,在此基礎上,于1988年成立南京大學國際商學院,200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商學院。南京大學商學院建院以來,始終以“育一流人才,出一流成果,為社會提供一流服務”為宗旨,以“創造商學新知,拓展學生才能,引領社會未來”為使命,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學商學院早在1987年,就與美國密蘇里·哥倫比亞大學合作舉辦了第一期MBA班,后來又在1993年成功地在新加坡開展MBA教育,培養了10期共150名MBA學員。因此,南京大學及其商學院對于中國商學教育事業的起步和實踐、發展具有歷史的價值和貢獻。
和其他傳統的教育不同,商學教育,特別是市場化的EMBA教育,和生源多少休戚有關。此前,韓順平教授的公開表示,就是因為南京大學所處的南京區域,民營企業家大量出走后,只剩下國營企業,因此南大EMBA只能就近從國企中吸收生源,這是不爭的事實。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在制定生源結構的策略、招生宣傳、入學門檻、和私營企業的互動,特別是教學課程內容等等,南大EMBA需要做出改變。
2016年,南大EMBA終于啟動重大變革。
首先,南大EMBA打造了一個全新的“頂天立地”的課程體系。其中:“頂天”,即獨特打造跨界人文、新技術新前沿兩大提升模塊,幫助學生擴大對這個世界的全面和最新認知,時刻站在時代的風口;“立地”,用十余門經濟管理類優質課程,為學生夯造最堅實的知識資本,構筑理論基礎。
同時還推出了“定制”和“國際”策略。一方面提供創新與創業、金融與財富、數字化時代、醫療與健康四大方向課程,最大程度的滿足企業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推出全球化學習項目,與企業學生共同去尋找全球最優質的教育資源,連接理論與實踐、跨越東方與西方。
將框架構建之后,南大EMBA在后續階段不斷提升、凝練、細化課程體系,其后宣布六個“融合”:經濟與管理的融合、教學與研究的融合、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學院與學校的融合、校內與校外的融合、國內與國外的融合。其中:
教學與研究的融合。依托南京大學教學研究資源,將嚴謹、求實的研究成果進行具體化,以直觀、嚴謹、形象的方式展現給企業學生,讓EMBA學生收獲最新鮮、最前沿、最厚重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和運 用。
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南大EMBA推行知行合一理念。南大EMB以教學相長為理念,借助案例討論、移動課堂和國內游學等形式,讓已經具備了豐富管理實踐的企業學生在課堂上對理論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學習之后,在老師的帶領指導下深入到案例中、同學公司中以及國內代表性企業中進行實地領悟和感知,實現以管理之“行”詮釋管理之“知”,再以管理之“知”指導管理之“行”的閉合式學習。
學院與學校的融合。南大EMBA的教學體系充分融合南大學科之精要,創造各種機會讓企業學生在課堂內外充分感受南大的人文底蘊和科技實力。在文的方面,以文史哲三大學科為依托,開設國學、史學、哲學等課程,讓企業學生在大師的熏陶下體會厚重的中國歷史與深厚的中華文化,加深企業家的底蘊和修為;在理的方面,南大的天、地、物是傳統優勢學科,南大EMBA致力于打造與理學大師交流的課堂,并搭建與學校前沿的科技成果相對接的平臺,在拓寬企業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努力實現產學研資源的共享和對接,實現更大的學習收益。
國內與國外的融合。南京大學商學院是國內最早進行MBA教育國際化的院校之一,EMBA項目也是如此。南大EMBA同康奈爾大學Johnson商學院簽訂協議,開辦南京大學-康奈爾大學EMBA項目,其后又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辦南京大學-霍普金斯大學“企業家全球化視野”EMBA合作項目,進一步提升南大EMBA學生戰略視野的高度和寬度。
需要指出的是,南大EMBA的國際化合作特點是重教學內容和安排,而并非在意國際化的形式。南京大學—康奈爾項目經過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康奈爾大學方項目主管+課程主管+授課團隊的教學模式,從理論設置到案例安排,均考慮EMBA學生的需求和特點,提前進行調研并設計開發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專業課程之外,南大EMBA還開設了“EMBA?大講堂”,其分設了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商學新知等三個板塊。
其中,“EMBA?大講堂/科學精神”的形式是力邀不同領域的科學大師與學子面對面交流,講述他們科學研究的獨特見解,分享科學實踐的直接感悟,詮釋科學精神的巨大力 量。
迄今為止,已有Stephen?James?Nicholas(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副校長)、Garrick?Wang(RETAILCO公司CEO)、Steve?Burrows(百威亞太區前總裁)、陳啟宗(恒隆集團主席)、劉憶如(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裴長洪(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柳傳志(聯想集團總裁)、張志勇(李寧公司CEO)、衛哲(阿里巴巴前CEO)、張志浩(無限訊奇12580創始人)、黃宏生(創維集團創始人)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登上南京大學EMBA的講臺。
“充分發揮管理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優勢,面向社會各界高層管理精英,以案例教學為主,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全球化視野和戰略決策能力,致力于培養具有卓越的國際戰略眼光,總攬全局的決策和領導能力的商界領袖和管理精英。”這是南大EMBA如今的明確宗旨。
而在如今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之下,南大EMBA更是希望通過培養企業學生能夠“提升把握市場、應對風險、睿智決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