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的形成離不開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并不斷受到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傳統地域文化越來越被更多的人重視。傳統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的重要特征,傳統民居則是其特征的重要代表形式,合川地區傳統民居是構成重慶傳統民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自身鮮明特色,因此,對本地傳統民居地域文化復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處理。
首先應挖掘本地傳統民居的歷史文化,不同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是在不同的地域環境影響下發展而來。我國地形差異較大、民族眾多,加上每個地方的環境、氣候、資源、當地民風民俗等都有各自的發展軌跡和特色,成了現在區分地域文化的顯著標志。其次,對傳統民居文化挖掘與保護工作已迫在眉睫,急需對其進行整理修復在創新。再次是加強本地民居的地方特色,主要涉及到人文環境和資源環境,如大到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的差異,小到民居建筑上的欄桿、窗花、柱礎等方面細節的體現,應梳理運用在新民居設計中。再次我們應激發傳統民居原生的活力,從調研的情況看來,許多老街的傳統民居年久失修,空心化嚴重,留下的本地居民多為老年人。我們需要在當地注入一些新的活力,加強本地的配套設施建設,讓沉寂的老街再次活躍起來,讓傳統的民居更有一些生機。
整體性原則是對新民居傳統風貌打造的通盤構思,是從宏觀上對其地域文化特色的營造進行全局思考,讓新建民居在傳統的老街里,顯得并不突兀。

圖1 平面圖系列
在新民居的建設上,雖然要考慮和周邊環境的協調性整體關系,不過也需要在當下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在不影響整理環境的統一性下進行一定的改良。由于新民居是一個新建的建筑,加上當今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何在新民居空間建筑環境上去體現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并要符合現代人的需要,是我們值得深思的。首先應從新民居的傳統風貌延續性設計方面,應保持與傳統風貌一致的外觀設計,與其它傳統建筑相呼應。同時,更因結合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進行一定的調整,比如從平面功能布局的推敲與優化,空間的劃分以及立面使用的裝飾細節,讓其更適應現代居住者的需要。其次,還可以利用現代新技術新材料,從建筑結構上進行優化,降低其成本,提高效率和使用壽命??傊谡麄€新民居的建造過程中,應對傳統民居要素做不斷的提煉與深化,統一中找變化。
此點主要是從民居建筑的形式及細節上的表達進行元素提取,尋找到當地民眾熟悉的優秀傳統文化符號,比如對本地傳統民居的結構、構建、門窗、屋頂等細部的裝飾和處理進行分析梳理總結,通過元素的提取再設計,找到符合傳統地域文化特色又符合現代人審美以及使用的便利性上的建造元素與具體方法,使其直接或者間接的運用在新民居的建筑及空間環境里。
此部分以重慶市合川區羅映巷的一家老院子的改造為例進行結合說明,首先是從它的平面規劃的改造方面來看,調整了其空間布局。原有的空間布局結構是主體建筑左邊和右邊分別是后期搭建的臨時建筑,建筑主體一樓有三個房間,住有兩戶人,從中間的房間里面,正對那一面墻的背面為上二樓的樓梯,二樓由于年久失修,基本荒廢沒有人住了。
在對此院子的改造上做了以下調整:首先是從平面布局上,如圖1所示。一樓把面向主建筑體右面的后期搭建的臨時建筑做了拆除,把左邊的建筑改為了廚房,并增加了廚房與原則的通透性,讓院子發揮其公共活動空間的作用。主體建筑一樓設置成了公共活動區域,與廚房相連的空間設置成了餐廳,增加居住者做飯與就餐的便利性;中間的空間為客廳,右邊為書房,同時將客廳中的樓梯拆除,將樓梯設置在面向主建筑的右側設置樓梯,讓有限的空間顯得更加的寬敞。整個一樓的四個空間加上走廊樓梯間,因為都屬于公共空間的區域,在墻體的隔斷上則采用的是通透的形式,在視線上有一定的延展性,讓其空間具有分割性時也不破壞聯系性,在使用上又保持相對的獨立。
二樓則主要是屬于臥室區域,由于居住者是屬于不同家庭的特殊性,則將二樓設計成了由走廊連接而成的三個房間,每一個房間都有獨立的衛生間。并在針對不同年齡段老年人的特點,每個房間針對性設計了一些輔助設施,在房間中的活動空間里設置了扶手和緊急呼叫裝置,交通流線中設置了安全設施。雙人床兩面都流出了過道,方便老年人上下床的活動。在衛生間加入了智能家居方便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防滑瓷磚使用在地面和臺面處,增加了老年人使用衛生間的安全性。房間對外采用了大面積的玻璃窗,使房間采光通透,窗戶上方運用了傳統元素設計出通風窗,關上窗戶也能起到通風的作用。房間的窗簾設置為雙層,分為紗窗和織棉布簾,這樣可以根據老人不同的需求進行有效使用,拉起部分窗簾可以調節室內光亮度,讓使用者可以在白天避免光線過強的刺激。由于老年人對于照明要求比年輕人高了2-3倍,燈光以強光為主,弱光為輔。室內不僅設置有一般照明,還設置了局部照明。為保證使用者起夜的安全,老人房設有低照度長明燈。老人房的主要燈光色溫選用暖光照明,因為暖光可以給老人一種祥和溫暖之感,更加適合老人的身體及心理需求。在床頭兩邊放置了床頭柜,可放置老人日常使用的的藥品、血壓計、老花眼鏡等物品。
在入戶的庭院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改造設計,對地面和墻面進行了保持原有造型上進行了修復,墻上涂抹淡灰色涂料,使得整個院子樸素干凈。在內側種了一排竹子與淡灰色墻體相結合,增加了庭院生氣。在水池上通過片石堆積出群山意向,配合著水景營造出山襯著水、水映著山的古樸意境。
在此民居改造的整體理念上,是在尊重本土優秀傳統文化上采用了一些現代新中式的元素進行了運用,在客廳的部分,整體布局采用了對稱統一而富有細節變化的形式,主要景墻采用了金屬和木質線條通過粗細,疏密排列而成,看似對稱的效果中富有一些細節的變化;在客廳左側與餐廳相連的墻面采用了通過提煉簡化之后的隔斷,讓其形成隔而不透的效果。右側采用的是微透的細棉麻,并結合了一副寫意山水畫,讓客廳和書房兩個區域同時營造出了中國江南風的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達到寧靜致遠的效果;入口則運用了橫向滑動門,是借鑒了傳統木格門的形式,結合著玻璃制作而成,讓空間具有圍合性。餐廳部分的主景墻是采用了天圓地方的設計元素,在造型上簡約精致,與一幅水墨畫相結合,配合著傳統簡約的案幾與陶瓷等裝飾元素,整體與餐桌、燈飾形成中軸對稱,營造出一種傳統新用的文化體驗。書房部分則采用傳統手工藝制作的燈具、陶罐,以及抽離客廳書房寫意三水畫形式運用在書房的屏風隔斷上,采用形式更加簡約和抽象,達到在元素上進行了呼應又不失特色的效果,整體色調柔和雅致,色彩上符合使用者的心里特征,能讓其保持良好心態。
此方案是在民居改造及新建傳統風貌延續性設計研究中的嘗試性探索,并通過實地調研獲取一手信息的方式進行有效分析,提出針對性解決方案,找到了一些舊民居新用,同時又不破壞其優秀傳統文化風貌的延續性的設計方法,希望能對相似案例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