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春竹
摘 要:以2007—2016年全國31個省的數據為基礎,通過建立面板模型,以金融部門的發展為角度,研究金融部門的發展對于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銀行部門的發展對區域創新產出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而證券部門的發展對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不顯著;通過進一步將樣本分為中、東、西部以后發現,銀行部門的發展對于東部地區的創新產出影響程度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后。通過研究該問題,可以為我國金融部門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并且可以加快金融部門服務于創新主體的進程,從而從根本上推進創新。
關鍵詞:銀行部門發展;證券部門發展;區域創新
中圖分類號:F12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1-0047-02
引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會議中不止一次提出將創新引領作為重要部署,將創新定義成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戰略支撐。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區域創新能力呢?首先對于創新活動的主體——企業而言,其研發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融資困難的問題。同時由于我國金融結構和市場的特殊性,可能會抑制創新活動的進行。那么,良好的金融業發展是否能夠更加有效地分配資金、降低融資成本從而促進區域創新的提升呢?本研究將主要以證券部門以及銀行部門作為不同融資渠道的代表,基于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金融系統一直在不斷地改革的背景下,這些金融部門為創新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支持。盡管整個金融系統在幾十年的時間里都在不斷朝著好的方向改善,但是由于我國各地區發展程度不同,那么不同省份的金融發展也是參差不齊的,地區間的金融發展不平衡為本研究提供了截面維度的變化。
一、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國內學者也聚焦于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研究,國內外學者對于金融發展對創新的影響研究有很多,大多數學者研究均同意金融發展有助于創新提升,并且都運用多個指標、多重維度來衡量金融發展,從而得出一個金融發展的綜合指標進行研究。Joseph A.Schumpeter作為創新理論的鼻祖,在1911年提到,金融發展有助于使得金融資產通過金融中介有效地進行配置,從而提高創新力,該理論也是迄今為止最早闡述金融部門和創新之間關系的假說。謝朝華、郭登艷(2018)以我國2008—2016年28個省市的面板數據為基礎,研究我國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并選取技術創新作為中介指標。研究表明,技術創新在金融發展促進產業升級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金融發展的規模、結構和效率在促進產業升級的過程中有一部分以技術創新為中介進行間接傳導。銀行部門作為我國金融系統中最主要的部門,由于其特定的職能決定了銀行業規模的增大能夠促進創新投入的提高(謝維敏、方紅星,2011)。李華民、廉勝南、吳非(2018)通過對金融部門中銀行部門的研究,以其1999—2015年存貸款數據和相關宏觀經濟數據為基礎研究銀行業發展的區域創新效應。結果顯示,銀行業部門對區域創新能力有顯著的正向作用。根據以上討論,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設:銀行部門的發展能提升區域創新產出,但證券部門的發展對區域創新產出影響不顯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其銀行部門的發展以及證券部門的發展對其創新產出作用更顯著。
二、數據和計量模型
(一)數據
本研究以銀行部門、證券部門為研究對象,研究其發展對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使用2007—2016年我國31個省/直轄市的相關數據。本研究的被解釋變量是關于創新產出指標的度量,相比于專利申請數而言,專利授權數是對知識性成果的一種更直接反映,因此選取專利授權數量作為創新指標的度量。本研究的解釋變量為銀行部門、證券部門的發展:銀行部門的規模以各地區或直轄市的銀行網點數來衡量;銀行部門的結構優化以金融相關比率來衡量,本文采取各地區年度存貸款余額之和與GDP的比值來衡量,該指標可以不僅反映該地區經濟貨幣化程度,還可以反映該地區金融發達程度;銀行業的發展效率用年度各地區的存貸款余額之比來衡量。對于證券部門,證券部門規模以各地區的上市公司數量來衡量;證券業的結構優化以各年度個地區證券業的交易總額與該地區GDP比值作為衡量指標,該指標可以體現該地區市場規模與交易規模是否匹配,從而衡量該地區的資本化結構;證券業的發展效率選擇每年度各地區的證券籌資額與該地區的GDP比值作為衡量指標,證券業作為直接融資渠道,主要功能就是進行籌資活動,該指標能直觀反映一個單位GDP所用到的證券籌資額,從而反映其證券業發展效率。本研究根據前人學者的研究結果,分別選取高校在校生人數(edu)、外商直接投資/gdp(fdi)、全社會固定資產/GDP等作為控制變量(fixed)。
(二)計量模型
本文的基準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時間,RD代表特定省份在特定時間的專利授權數量,已做對數處理。
三、實證結果與分析
由實證結果得到,從全國層面上看,銀行部門的發展對于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顯著為正,銀行部門發展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創新產出可以提高0.804個百分點,證券部門的發展對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不明顯。其余的控制變量中區域高校在校人數(edu)始終顯著為正,也就是說,該指標對于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是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外商直接投資(fdi)以及產業結構(strcture)對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不顯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對于區域創新產出的影響顯著為正。從區域層面上看東部地區回歸結果:東部銀行部門的發展對其創新產出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這一結果與總體區域回歸結果一致,并且東部地區銀行部門的發展對其創新產出的促進作用為當東部地區的銀行部門發展每提高1個百分點,其創新產出就可以提高1.438個百分點,比總體回歸中的結果要高出0.6%。東部地區證券行業的發展對其區域創新產出存在較小的抑制作用,這一結果與總體回歸的結果不相同。其原因可能在于,盡管東部地區證券部門的發展可能存在結構不協調、效率不高等原因,從而會使得其對創新產出有抑制作用。對于中部地區而言,中部地區銀行部門的發展對其創新產出的影響仍然是為正的,在10%的置信水平下,東部地區銀行部門發展每提高1個百分點,其創新產出會增加1.304個百分點,但證券部門的發展對創新產出的影響不顯著,這一結果與整體區域回歸的結果相同。對西部地區而言,其銀行部門的發展以及證券部門的發展對該區域的創新產出影響并不顯著,與東部、中部地區的結果有很大的區別,其原因可能在于西部地區本身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并且其金融發展的速度與力度遠遠不及中、東部地區,目前還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通過分析中、東、西部的銀行部門、證券部門的發展對各區域的創新產出影響,可以看出銀行部門的發展對于東部地區的創新產出作用顯著,且作用效果最強。對于東部地區而言,銀行部門的發展每提高1%,其創新產出就可以提高1.438%,對于中部地區而言該比例為1.304%,對于西部地區而言則為不顯著。其次,證券部門的發展對于中、東、西部地區的創新產出水平也存在不同的影響,東部地區證券部門的發展對其創新產出的影響效果為負,但對于中、西部地區則不顯著。
四、對策建議
目前來看,銀行部門的發展對于區域創新產出有較大的支持作用,因此應大力發展銀行部門服務于創新主體這一作用。引導銀行靈活多樣創新信用模式和擴大貸款抵押擔保物范圍,使得銀行資金能更加有效率地流動到創新主體中去。除此之外,還應鼓勵銀行部門積極發展專門針對科技型企業的中介平臺,更加有針對性地幫助該類企業創新活動的順利進行。其次,銀行部門還應注重金融人才的培養,在掌握相關知識技術的同時,還要培養其創新意識,提升我國銀行部門在國際中的競爭力。證券部門的發展并未對區域創新產出提供顯著性的幫助,但證券部門依然有較大的潛力以支持我國創新主體。證券市場是融資的重要途徑,是市場進行優化配置的重要場所。我國證券部門應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以期適應目前大量新型企業的涌現的局面,及時地將資金流向創新型企業。同時,應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實施并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進一步地規范和發展股權質押貸款,開展符合重點產業調整、振興政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最后,應引導我國的金融體系從“銀行主導型”到“市場主導型”的過渡,以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減少融資主體的融資成本。
參考文獻:
[1]? 解維敏,方紅星.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研發投入[J].金融研究,2011,(5):171-183.
[2]? 沈紅波,寇宏,張川.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投資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6):55-64.
[3]? 張志強.金融發展、研發創新與區域技術深化[J].經濟評論,2012,(3):82-92.
[4]? 文武,張宓之,湯臨佳.金融發展對研發投入強度的階段性非對稱影響[J].科學學研究,2018,(12).
[5]? 孫曉華,王昀,徐冉.金融發展、融資約束緩解與企業研發投資[J].科研管理,2015,(5):47-54.
[6]? 張杰,高德步,金融發展與創新:來自中國的證據與解釋[J].宏觀經濟研究,2017,(3):43-57.
[7]? 康志勇,張杰.中國金融結構對自主創新能力影響研究[J].統計與決策,2008,(19):130-133.
[8]? 周曉艷,高萌,賀文慧.金融發展、產業結構和地區資本配置效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5):38-45.
[9]? 武志.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的經驗分析[J].金融研究,2010,(5):58-68.
[10]? 李強,徐康寧.金融發展、實體經濟與經濟增長——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13,(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