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旖珺
【摘 要】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蓬勃發展,各類戲劇也走進了日常生活。浸入式話劇作為戲劇創新的典型,也逐漸將板塊擴大至亞洲地區。這樣的新模式也為一些原來晦澀難懂的戲劇文本帶來新的生機,將“精英文化”“小眾文化”逐漸傳播給更多的觀眾。同時,在中國的本土化改編,打破了文化背景和語言的障礙,給觀眾帶來熟悉感和新鮮感并重的文化體驗。其背后所蘊含的商業價值、人文價值以及創新精神等都極具探索意義。
【關鍵詞】戲劇文化;浸入式話劇;文學劇本改編;創新;《不眠之夜》
中圖分類號:J805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008-02
人類在創造藝術的同時也學會了欣賞藝術,并且在尋求藝術奧秘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攀登。藝術本身以及人類通過藝術去認識世界、對這個世界產生審美和哲學上的思考,也恰恰促進了藝術的革新與前進。戲劇由來已久,是在舞臺上扮演人物故事表現人類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人類創造的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戲劇不斷展示著新的面貌,給予觀眾新的體驗。演員、觀眾和劇場,三者組成了一個情感交流的關系鏈。
戲劇文化的發展與創新,也是戲劇無窮魅力產生的原因。時至21世紀,已經發展了近兩千多年的藝術形式,仍然年輕且充滿活力。浸入式戲劇的出現、發展、壯大以及未來的走向都在預示著,探索新領域和本質上的創新都是推動藝術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筆者將以《不眠之夜》為例,多角度具體分析文學劇本的改編和表演形式。
一、不曾停下腳步的戲劇
(一)戲劇的身世
戲劇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愛琴海地區。盡管我們現在看來,戲劇集合了審美功能、娛樂功能、交流功能以及教育功能,但是最原始的戲劇起源于宗教和在戰爭以及勞動中產生的歌舞。伴隨著這種藝術形式的不斷發展,戲劇為宗教服務的功能逐漸減弱,慢慢趨于獨立。
西方戲劇正式起源于古希臘。在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之后,大多取材于英雄史詩和神話的古希臘戲劇取得了對后世影響極深的成就,時至今日,仍然是人類文明寶貴的財富之一。公元5世紀到15世紀,歐洲正式開啟了封建社會的統治,宗教一度成為實質性的政權基礎。中世紀時期的戲劇自然也成為了宗教統治民眾的手段,承擔著教化民眾的責任。中世紀后期,隨著城市市民階級的壯大、資產階級的興起,戲劇中“反宗教”的思想也露出苗頭。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戲劇得到廣泛傳播,人的天性和思想開始解放,而文藝復興運動對整個人類的戲劇文化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17世紀啟蒙運動開始,經過漫長的發展,人們開始追求理性和科學。19世紀的浪漫主義戲劇在與古典主義戲劇的斗爭中崛起。19世紀末到20世紀則產生了多種戲劇流派,統稱為“現代派戲劇”。
中國戲劇的發展時間較短,20世紀,戲劇才傳入中國,后被定名為“話劇”,產生了《茶館》《雷雨》等作品。
(二)戲劇的魅力
戲劇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形式?盡管戲劇也在不停發展變化,但它的本質依舊是演員動作。藝術需要對現實生活進行提煉,戲劇同樣如此,如何表現人的生活,如何表達人的情緒,如何反映人的命運,如何展開人與人之間的沖突,這一系列問題都將在表演和情節中慢慢展開。
那么戲劇與電視劇、電影的區別又在何處?戲劇舞臺往往是劇院,通過舞臺濃縮空間,壓縮時間,觀眾直面演員的表演,跟著演員的情緒動作展開自己的情緒。因此,觀眾和演員在情緒上是相互傳遞的。這正是戲劇獨特的魅力。
二、浸入式戲劇的探索與創新
在研究浸入式戲劇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其發展歷史和特點。之所以說浸入式戲劇是新的探索,是一種對戲劇的創新模式,正是因為“浸入”二字。以《不眠之夜》為例,這部作品目前獲得了商業和藝術上的雙贏,真正走進了大眾的視野,而不是只在對戲劇藝術感興趣的小眾圈子里傳播。
下面將從浸入式戲劇本身、如何讓觀眾得到浸入式感受,以及此類戲劇如何創新等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浸入式戲劇
浸入式戲劇最早的來源是英國文化委員會在官方網站界定《不眠之夜》演出特征的一種方法,但是這種形式的表演由來已久。以實驗性質聞名的美國“環境戲劇”以及英國的“特定地點表演”是其最早的存在形式。然而,真正獲得商業方面成功的是《不眠之夜》。
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打破傳統戲劇演員要在固定的舞臺上表演,觀眾坐在觀眾席上觀看的模式。演員和觀眾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由”的。
浸入式戲劇的演出形式,與安托南·阿爾托“殘酷戲劇”提倡的“整體劇場”、阿倫·卡普羅的“偶發劇”、理查德·謝克納的環境戲劇的演出形式有相當密切的聯系,都是建立起觀眾和戲劇、觀眾和演員的直接交流,突破生活和藝術之間的關系。
在國內,從2011年的正式開演到2016年《不眠之夜》被引進上海,從商業和學術的角度都有國內的戲劇人開始參與研究。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2011年9月》《又見平遙》《25.3km》《死水邊的美人魚》《消失的新郎》和《知音號》等。部分業內人士甚至大膽地將浸入式形式和傳統戲劇相結合,浸入式昆曲也成功地進入了公眾視野。
浸入式戲劇本質上是將互動性元素融入到戲劇情節里。觀眾投入到戲劇演出的氛圍中,創造屬于自己的觀劇體驗,從不同視角去體驗不同的劇情。觀眾也屬于表演,類似于AR互動模式電影,觀眾可以選擇任何一個演員,跟隨著他的故事線從不同角度去探索整個劇本的情節。
如此,一部戲劇的呈現不再是平面的,而是更加立體,觀眾可以將身心置于整個“舞臺”,以旁觀者的身份去體會故事,力求真實但是也避免了完全真實,戲劇的表演依舊是以演員為中心,但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會擴展。
(二)如何浸入
以《不眠之夜》為例,本劇改編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麥克白》,故事發生在麥金儂酒店??此坪唵危鋵嵜恳徊降倪x擇都極具深意。筆者依次從劇本、環境、演員以及觀眾四個方面分析如何浸入。
首先是劇本方面。選擇改編《麥克白》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其文學價值不必多說。戲劇本身也非常適合浸入式的體驗。悲劇是一種人類對于自己的本性和社會認識的戲劇化表現,可以給人帶來更大的心理震撼?!恫幻咧埂分械男睦砻鑼戭H多,全劇的氛圍陰郁、可怕、悲涼。一個曾經的英雄,逐漸被野心吞噬,受到女巫和夫人的誘惑后,逐漸成為弒君的罪人。前后的對比極富沖擊性,人性的丑惡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命運的捉弄也在筆墨之下盡情演繹。
迷信、恐怖、黑暗的氛圍能給人的心靈帶來極大的震撼,而《不眠之夜》恰恰利用了這樣的氛圍。六層樓高的酒店,每一層都有不同的故事在發生,觀眾是故事的旁觀者,也有可能因為與演員的互動而直接參與到劇本當中去。
莎翁的劇本對于中國觀眾來說,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會有一定的陌生感,但是,選擇了其作品中頗具代表性的一部,增加了觀眾的熟悉度,再輔以對劇本的改編,觀眾的感受則會區別于以往。
其次在環境部分。高層酒店擁有多個房間,每一扇門背后有著不一樣的世界。酒店外側,還原了上個世紀老上海的風貌,內部裝修也力求復原。酒店大堂、國王寢室街區、商店、墓地、解剖室、教堂、森林,等等。音響、燈光、服飾、妝容等力求帶給觀眾最具體驗感的效果。
第三是演員方面?!恫幻咧埂窌r長三個小時,十二條故事線都會重復上演三次,演員沒有上下場,依靠動作和音響的配合將故事呈現給觀眾。劇本中留有的想象空間也將由演員補足。所以他們的表演是不留空隙破綻的。外籍演員在與國內觀眾互動時,通過大幅度的肢體動作和細致表情讓觀眾毫無理解上的壓力。
最后重點部分則是觀眾。浸入式戲劇,觀眾的獨立性大大提高,仿佛帶上面具,獨自在昏暗中探索,甚至一對一觀看表演。這樣的體驗只有勇敢探索才能得到,猶如撥開重重迷霧揭露人性的丑惡。觀眾可以選擇任何角色,可以是旁觀者,可以是參與者,還可以是當時當景的普通人角色。無論是什么角色,在劇尾,所有人因為不同原因被引向大廳,參加最后的審判,看著麥克白被實施絞刑,加強了震撼效果。
(三)本土化改編的創新
《不眠之夜》在中國的本土化改編也十分優秀,在中國風布景基礎上,也加入了一條“白蛇傳”的隱線,中國觀眾對雄黃酒的線索并不會陌生。
三、浸入式戲劇的價值
快速、高效的傳播方式,互聯網新媒體的崛起,使得現代大眾有更多的渠道去接觸、了解、參與文化。電影、電視劇利用了大眾媒介來進行廣泛傳播,將原始的文化資源進一步擴大傳播范圍,并形成相對完善成熟的商業機制,真正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戲劇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不斷探索新的形式,從小眾慢慢走向更開闊的天地。
從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兩個方面來看,浸入式戲劇是具有前景的。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在文化產品上消費。新形式的戲劇藝術也帶來了新的體驗。浸入式戲劇不單單涉及表演、舞蹈、燈光等傳統戲劇領域,還包含了建筑、設計、機電、互聯網、AR技術以及新媒體領域。
四、結語
在信息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求新求變才能獲得“活水”。戲劇的發展腳步幾千年來未曾停歇,藝術創造者的腳步也未曾停歇,甚至觀眾和讀者的腳步也未曾停歇。
《不眠之夜》這一類浸入式戲劇的出現給戲劇文化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演員、舞臺以及觀眾都有了不同形式的轉變。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戲劇發展的人文意義空間,提高了其商業價值,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人們更加豐富的文化體驗機會。
從長遠來看,浸入式或其他模式的戲劇探索還會繼續帶動傳統戲劇的發展和創新,也會將更好的戲劇文化帶給普通大眾。
參考文獻:
[1]Tom Pearson.什么是沉浸式戲劇?[J].藝術教育,2018,(12):20.
[2]周泉.東漸與嬗變:中國近幾年來浸入式戲劇[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18,(02):118-127.
[3]余庭鋒.《不眠之夜》:當代大眾劇場的“生產者式文本”[J].大舞臺,2018,(02):11-17.
[4]吳宇峰.淺析浸沒式戲劇中的表演——以《不眠之夜》為例[J].美與時代(下),2017,(09):37-39.
[5]劉鎏.淺議浸沒式戲劇形式在我國的融通與發展——以上海版《不眠之夜》為例[J].藝苑,2017,(04):23-25.
[6]劉春.不安的身體與游戲化劇場 從《不眠之夜》談沉浸表演的興起[J].舞蹈,2017,(08):8-13.
[7]淺草.今夜,因戲無法入眠——訪Punchdrunk藝術總監菲利克斯·巴雷特[J].上海戲劇,2016,(0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