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宏瑩
摘要:隨著社會金融的發展與變革,全新金融服務模式與消費模式的出現,給傳統的商業銀行發展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導致其戰略發展面臨著與時代脫節的挑戰。與此同時,也必須承認在當前的金融環境下挑戰與機遇并存,這就需要商業銀行改變墨守成規的經營模式,不斷更新社會金融服務理念與方式,將自身實際與社會金融實現全面的融合,以滿足社會消費金融服務的需求。本文以當前消費金融發展的視角,對商業銀行金融服務展開探討,以新零售為基點突出闡述消費金融的特征,確立商業銀行在新零售背景下的轉型目標,并結合實際提出相應的轉型策略。
關鍵詞:消費金融 商業銀行 轉型策略
消費金融體制由來已久,無論是海外發達市場還是新興金融市場,在不斷發展的消費金融模式下,均能夠從中獲得獨特的優勢。簡言之,在持續創新的金融消費模式中,可能有效的帶動社會消費市場發展,對社會經濟的整體增加發揮推動作用,而基于消費金融視域下的商業銀行,同樣可能獲取更活躍的服務環境。如今,在新零售模式不斷創新的背景下,消費金融勢必成為商業銀行未來轉型與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面向普通消費業務的拓展,以加快現代商業銀行模式的構建。
一、新零售背景下的銀行轉型目標
(一)價值創造能力更強
在金融脫媒、同業監管和利率市場化三重大山的壓力下,給傳統模式下的商業銀行帶來巨大挑戰,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速已經持續負增長,約為-5.4%,盡利息差持續收緊。“金融去杠桿”舉措的施行,使金融服務市場面臨巨大競爭,目前已經有超過24家消費金融公司獲得經營牌照,而這一市場在新零售的業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要實現經營轉身,將業務向消費金融服務拓展,以為銀行的未來發展創造價值。
(二)業務結構調整更優
新零售模式的不斷發展,將促使商業銀行改變傳統的以住房貸款為主的業務格局,并逐步開始向多種業務進行拓展。本質上看,新零售模式的發展已然成為銀行業務調整的關鍵,通過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調整與拓展,使銀行業重新獲得了新的創新路徑,并憑借其在傳統領域的資金、服務及網絡優勢,實現商業銀行業務結構的最優化。
(三)風險控制水平更高
消費金融服務屬于信貸業務一類,同時也是當前公認的優質信貸之一。金融服務領域的個人消費金融,主要是以信用、抵押、保證或者擔保的方式,通過商品型貨幣的模式向消費者提供服務。一般情況下,消費金融視域下的銀行信貸金額較小,且消費者所提供的信用或者質押物價值,遠高于信貸資金的本身價值,這在無形之中降低了金融服務的風險,相較于實物性的信貸方式,消費信貸更加強化銀行風險控制,是提升銀行風控的重要途徑。
二、消費金融視域下銀行轉型的策略
(一)融合銀行業務,挖掘信貸消費活力
據權威機構統計,我國信貸余額或將創下新高,甚至突破百萬億大關。伴隨著我國消費模式及消費市場的穩健發展,我國消費經濟規模持續增加,并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保持20%左右的增速,預計到2020年將逼近45萬億。在如此利好的經濟發展態勢下,商業銀行應當緊貼現代經濟發展趨勢,加強對消費金融服務領域的開發,加強對消費信貸領域的建設與布局,從而促進銀行業消費信貸業務的整體躍升。首先,依托信用卡的用戶綁定功能,突出分期價值貢獻及中收貢獻,讓用戶享受到信用消費的樂趣,并利用消費金融服務契機進行宣傳推廣,將業務向更廣闊領域延伸。同時要借助商業銀行的戰略規劃,有針對性的進行戰略引導與實踐,打造創新的信用卡覆蓋業務,幫助提升信用卡的應用活力,既實現金融服務功能的推廣,又能夠提升分期業務的規模。其次,借助銀行服務網點優勢,在實踐消費金融服務中提供強有力的業務保障,通過各營業網點對消費金融的推廣和服務,以取得消費者對分期信貸業務的依賴,始終做到抓早抓小,從細節層面夯實基層業務基礎,塑造小額消費金融服務便捷高效的形象。
(二)優化渠道布局,融合新型發展趨勢
從市場需求的角度而言,創新升級產品和打造信貸體系,是當前商業銀行必然經歷的過程。在消費金融視域下,商業銀行在金融服務渠道上的優勢,將為消費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銀行可以通過對客戶的數據分析,對優質客戶做好主動授權服務,根據客戶的消費導向提供科學的消費金融服務選擇,進而使銀行的消費貸款布局得到全面的優化,實現產品的推廣與服務的應用,強化信貸服務戰略發展的目標。首先,打造智能化移動端服務,再造消費金融發展新優勢。在移動互聯網大興其道的背景下,現代銀行業必然需要依賴這一網絡化方式,通過移動網絡的技術服務功能,完善手機銀行業務,建立特色化的移動金融服務品牌,并結合消費人群的消費特征,突出“移動優先”戰略,切實找準移動金融的突破口。其次,利用“商戶+”消費金融生態體系,打造一體化支付場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技術優勢,可以打造出具有金融特點的消費生態圈,采取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支付模式,讓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的進行消費,享受技術與金融融合所帶來的便捷性,實現金融生態得以成型。
(三)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市場影響力度
市場推廣與宣傳是現代經營理念的重要構成,基于消費金融視域下的銀行要實現轉型升級,必然需要加強業務品牌的宣傳與塑造,利用具有前瞻性的消費金融服務理念,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加入其中,從而實現全面營銷氛圍的構建,提升信貸業務的規模與利潤。一方面,借助“互聯網+”的理念,增強銀行宣傳活力。現代網絡信息化所實現的滲透,為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創造了無形的價值,立足于此更應摒棄傳統的宣傳模式,采取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網絡宣傳理念,全面占領網絡宣傳平臺陣地,通過對金融服務產品的網絡渠道化推廣,提升宣傳的精準性與科學性,避免推廣資源及渠道的浪費。同時要結合轉型升級契機,積極進行創新的宣傳嘗試,利用大眾化平臺講好銀行故事,傳播銀行好聲音。另一方面,摒棄傳統經營理念,擁抱互聯網。不可否認,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給銀行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大的市場,各種新經營渠道及業務的誕生,失去著銀行業的持續發展。為此,商業銀行應加強與互聯網技術的聯系,不斷汲取成功的網絡營銷經驗,為未來多元化經營模式的構建提供保證。
(四)增強風險控制,保障金融信貸安全
現代網絡大數據背景下,海量信息已然成為最為重要的資源,對各行業的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消費金融服務下的銀行業,在充分挖掘網絡化數據資源價值的同時,也要不斷加強網絡風險防控,以保障在大數據下的用戶信息安全及金融資金安全。一方面,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高素質金融服務人才及網絡技術人才的應用,為復雜環境下的金融信貸安全提供保證。另一方面,要持續加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各項業務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打造系統性的運行體系,為大數據的良好運行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下發展需要。在商業銀行戰略轉型中,重視產品的升級與轉型,推動服務模式的創新,促進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因此,商業銀行與時俱進,轉變以往服務經驗管理模式,實現自身產品服務模式的創新、拓展自身服務廣度,加強新技術的運用,進而促進商業銀行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保國,薛驪陽.互聯網消費金融對中國上市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9(04):37-48.
[2]鄒細兵.以合作為主題,驅動消費金融業務的場景拓展和風控能力提升[J].中國信用卡,2019(04):32-36.
作者單位:富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