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琳 孫婕 師福金
摘要:隨著農村物流網逐步建設完善,物流、快遞也已從城市走向農村鄉鎮,但是由于交通、地理位置等原因造成了“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的難題,這也成為橫亙在快遞下鄉、電商下沉過程中的鴻溝。本次調查總結前人學者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及其他地區具體實踐經驗,通過在農村設立服務站的建議,目的為縣級調配中心統一協調鄉鎮與農村之間的物流配送,降低運輸成本且提升配送效率,推動物流建設、打通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本研究以農村物流為基礎圍繞快遞“最后一公里”的發展趨勢展開調查,分析農村物流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現階段經濟發展和規劃建設對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提出相關建議并做出總結。
關鍵詞:農村物流 最后一公里 快遞服務站
一、農村物流研究背景
2019年1月3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推進鄉鎮運輸服務站建設加快完善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的意見》,其中提出,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培育龍頭骨干物流企業、推廣先進運營模式和信息技術,構建資源共享、服務同網、信息互通、便利高效的農村物流發展新格局。隨著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給農產品電商帶來了巨大機遇,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具有廣闊前景和無限潛力,農村電商蓬勃興起,促進了農村物流產業線延伸,也帶動了當地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發展,對于實現鄉村振興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二、農村物流研究意義
農村物流直接服務于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及其他經濟活動,是現代物流體系的末端環節,是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產品及農村消費品流通的基礎保障。推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構筑農產品和農村生產生活物資高效便捷流通通道,對于支撐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和流通方面的利用推廣與創新。針對我國農村物流配送目前行情,建立農村快遞服務站,從而加快完善農村物流網絡,助攻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發展,帶動農村電商發展,讓基層群眾獲得物流發展帶來的幸福感。
三、農村物流研究內容
通過對農村物流發展現狀的調查,在相鄰村莊中心地建立服務站對“最后一公里”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以及電商、快遞等各類物流信息的及時采集和發布服務有很大助益。另外就是要實現包裝標準化、產品品牌化,大力發展農村快遞網點。
農村物流要合理規劃,加強相關規劃的銜接。“最后一公里”問題不僅涉及電商物流,還包含商貿物流等,“工業品下鄉”的“最后一公里”其實也是“農產品進城”的“最先一公里”。打造農村物流配送體系中樞,規劃建設縣電子商務園區,積極引導鄉鎮主要物流快遞企業整合進駐,提供供應鏈大宗轉運服務,重構優化農產品供應模式,開展共同配送,實現“門到門”“點對點”的直供式物流配送服務。大力推進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建設,并加快完善農村物流網絡,重點消除農村物流配送體系中的薄弱環節,著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最為重要。
四、農村物流存在問題
近年來,農村電商發展勢頭可以說非常迅猛。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度中國農村電商發展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農村網民規模為2.11億,較2017年末增加1.0%;農村地區網絡零售規模不斷擴大,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6322.8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906億元,同比增長39.6%。然而,看似瘋狂增長的數據背后,物流卻一直是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短板”。
主要問題可分為以下五方面:
第一,配送難度大。
農村住戶分散,沒有城市的集聚效應。
第二,農村電商發展滯后。
雖然網購已經成為我們日常必備的事,但在農村網購并未完全普及且大多數人更喜歡實體購物,使得快件的需求量小,以至于快遞公司僅在鎮級布局快遞網店,快遞的滲透率低。
第三,物流中轉速度慢。
城市快遞通常是“次日達”“當日達”,而農村快件到鎮級最快需要3天。收件時間長,信息更新慢。
第四,基礎設施和裝備落后。
農村的運輸工具以電動車為主,而像貨車這類的車較少,無法大批量的運輸,且農村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缺乏區域性的物流倉庫,運輸組織固有場所較少。
第五,快遞員的數量少。
由于城鄉經濟發展的差異化,青壯勞動力外出打工,使得農村物流的配送員少,進而配送能力下降等。
五、針對農村物流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建立農村物流服務站
通常配送的最后一級以鎮為終點,對此增加服務站點向更深一級配送。服務站將鄉鎮的快遞進行整合并為當地無業農民提供配送工作崗位,解決了“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同時帶動部分村民的就業。
(二)當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政策的扶持不僅在物流企業方面給予一些惠利政策,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引進廠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如淘寶村的模式)
(三)因地制宜
根據本地區的環境和農產品,開發屬于自己的農特產品品牌,促進電商的發展,從而使得物流企業的進駐,促進物流業的發展。
(四)完善基礎設施
從物流的運輸、配送、儲存環節著手,讓“村村通”政策得到更徹底的落實。提供多樣化的運輸,大力發展冷鏈運輸并建立符合儲存的倉庫等。
(五)快遞資源整合與集中配送
對于農村快件少的情況,一家加盟商可以承包多家快遞公司的快件進行集中的配送或多家加盟商以合作的方式分區域的配送。將便利店、郵政等有效整合利用,并建立農村快遞合作社平臺集中收發貨。
六、農村物流未來發展趨勢
根據近兩年農村快遞發展情況和新出臺的條例可知,農村電商在快遞物流方面的實踐已經到了一個關鍵點。部分電商認識到了農村與城市的差別,開始從農村的實際出發,只有把分散的物流快遞要素有效的凝合起來,才能夠有效地支撐電商發展,如果把條例提倡的方向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運營模式結合起來,會加快農村電商在物流快遞方面降成本,提效率,這對整個農村電商發展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幾大快遞龍頭企業均已完成縣級超過80%的網點覆蓋,四級服務網絡已初具雛形,為農村電商的下一個爆發點提前打好了基礎。農村物流發展方向如下:
第一,物流業的發展應當以市場為導向,依靠企業來做,政府起到引導、扶持、規范和服務的作用。
第二,加大規范貨運市場的力度,著重對貨運場站經營、貨運代理、配送、信息服務等經營行為進行規范,逐步建立一個規范經營、誠實守信、競爭有序的貨運市場。
第三,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村客運網絡資源,依托鄉鎮客運站建立貨源集散中心,發展連鎖經營、快速配送和專用運輸。通過客運車輛結構調整,向分艙式客車方向發展,對小件貨物采取"以客帶貨"的方式。
第四,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核心,因此在農村物流要實現現代物流理念,大力推進農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
七、結論
一直以來,“最后一公里”都被視為打通農村電商物流的關鍵。農村物流的落后,導致農村消費者無法享受到便捷的送貨上門,束縛了農村生產力,不利于農村群眾的脫貧致富。應結合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做好物流整合工作,建立起完善的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搭建起覆蓋全縣的農村物流配送服務體系,切實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 解決農村物流痛點。首先需要針對不同縣域的多方面實地因素做好農村物流整體的頂層設計,其次針對頂層設計要打造完全符合的信息化平臺進行輔助。
鼓勵“互聯網+”農村物流新業態發展,支持企業在農村物流領域發展無車承運物流模式,整合社會閑散運力和分散貨源,實現人、車、貨、站、線等物流要素的精準匹配;充分挖掘城鄉客運班線貨艙運力資源,發展小件快運、電商快遞等服務市場,實現客貨同網、資源共享。
總之,發展農村物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對提高農產品價值與增加農民收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商流向現代物流實現轉變,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沈陽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通訊作者: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