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雯 鄭喆
【摘 要】藝術圖案是一種以體現美感為目的的藝術形式,通常能將裝飾性和實用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各類藝術設計作品中。在服裝設計中對藝術圖案的實踐應用的案例舉不勝舉,設計者可以通過對圖案色彩、構造、風格等多個方面的勾畫完成對圖案設計內涵的豐富和充實,最終使藝術圖案成為展現其藝術理念的載體,使服裝設計作品具有更加豐富的層次感。本文希望通過筆者的研究和總結,為相關行業從業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也為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實踐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藝術圖案,服裝設計,特征,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TS94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3-0111-02
服裝并不只是簡單的遮羞工具,其不同的視覺效果還能體現出人們對美的不懈追求。藝術圖案在服裝設計中雖然大多屬于從屬的地位,但它卻是設計作品呈現的重要組成部分,獨具匠心的藝術圖案可以使人眼前一亮,帶來更豐富和優質的藝術美感體驗。在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實踐應用具體包含很多細節,要求設計者在色彩、構造、風格等多個角度都掌握一定的技巧,因此針對這個話題的研究十分具備現實意義。
一、藝術圖案特征及分類綜述
(一)藝術圖案的特征
藝術圖案是一種融入了設計者某些藝術理解的以體現美為目的的藝術形式,人們通過對自然界已有的形狀進行描繪,再進行一些基于常規藝術法則上的獨立創作,最終創作出擁有一定實用性的藝術圖案。在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應用在通用圖案特征的基礎上還融入了適應性、適合性和多樣性等新的特征。適應性使服裝設計中的藝術圖案能更好地適應服裝材料的多變。適合性是指通過藝術圖案的設計和與服裝的多角度融合使最終的服裝設計作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而多樣性則是指服裝設計中的圖案可以通過不同的展示方式和設計理念體現出不同的含義,進一步詮釋服裝設計中想展現的理念,也進一步豐富設計作品的內涵。
(二)藝術圖案的分類
藝術圖案的分類方式多種多樣,且看待這一問題的角度不同時,我們往往會基于不同的分類方法而得出不同的結論。一般而言,現階段在服裝設計中被廣泛應用的三個角度分別是工藝特征、結構特征和藝術形式特征。工藝特征主要是指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被應用和呈現時的加工工藝,印染圖案、提花圖案、手繪圖案、編織圖案等工藝圖案。結構特征是指藝術圖案的維度層次,這一分類結果較為簡單,可以將圖案大體分類為立體圖案和平面圖案兩個范疇。從藝術形式特征這一角度對藝術圖案進行分類則可以將其分類為抽象圖案和具象圖案兩種,恰如抽象藝術和具象藝術的區別一樣,前者通過夸張、象征的方式對意向進行渲染,而后者則是勾勒現實客觀形態的主要展現形式。
二、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實踐應用要素分析
(一)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色彩設計要素
色彩應用是服裝設計中借以傳遞設計理念最直觀簡潔的展示方式。藝術圖案在具象應用的過程中應當以服裝設計選用的色彩基調為主要參考,限制藝術圖案自身對色彩使用的自由度,構建藝術圖案和服裝設計作品之間融洽的關系,既要突出圖案的別具匠心,又不能使圖案太過搶眼而喧賓奪主。在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設計要素應當結合作品本身的色彩氛圍來進行適時地應用和選取,采用彰顯、烘托和融合三種關系處理方式,使藝術圖案與服裝設計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彰顯是指藝術圖案和設計作品本身之間的色彩差異明顯,對比強烈,這種應用方式能使設計作品更加獨特搶眼,例如在進行標新立異的文化衫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適時選取這種色彩設計方法。烘托是指藝術圖案的色彩能為設計作品本身提供一個柔和的對比,即圖案本身和服裝之間的色彩具有一定的同向性,藝術圖案能更好地烘托出服裝本身色彩的某些特征。融合是指藝術圖案和服裝設計作品的色彩保持一定程度上的統一,此類代表有滿花、印花等特征作品。綜上所述,在進行藝術圖案色彩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選取恰當的色彩關系處理方式。
(二)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圖案構建要素
圖案的構建是藝術圖案設計中最復雜的一個環節,這一環節中不僅要求設計者擁有優良的審美基礎,還需要設計者擁有扎實的繪制功底。服裝設計中現階段通用的圖案構建方法主要有點狀構成、線狀構成、面狀構成和綜合構成四大類。這種構建的要素則是要掌握不同構建方法的適合條件和范圍,在進行實際作品設計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要來選取最合適的方法完成這一步驟。點狀構成最大的優勢是靈活、集中、醒目,是最為廣泛應用的圖案設計方法。點狀構成將不同的塊狀圖案呈現于作品上,通過單一、重復、多元等呈現方式勾勒出不同層次的作品,帶給觀賞者創新、奇異的感受。線狀構成則是利用線條狀的圖案完成對服裝作品的定格和勾勒,雖然線狀構成的藝術圖案作品在視覺上不如點狀構成的作品更有沖擊力,但其在視覺效果上更加柔和,較適合典雅、端莊等風格的服裝作品的設計。面狀構成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應用則是滿花、碎花裝飾,通過大面積圖案渲染,對服飾不同位置的圖案進行細節加工,以達到優化人體曲線、遮蓋人體缺陷的目的,此類構建方法產生的作品較有質感。而綜合構成則是集上述三種構成方法于一體,在服裝設計作品的不同位置勾畫不同的藝術圖案,通過主次渲染等手段使作品設計更加立體,具有更強烈的層次感。綜上所述,不同的圖案構建方法的優勢不同,具體案例應當具體應用,選取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三)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風格設計要素
如果將服裝的色彩比喻為服裝設計的面孔,那么服裝設計中的風格應用就是整個設計作品的靈魂。服裝設計的風格構建往往是一個抽象的過程,其可以被融入的元素種類較多,而在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應用則是作品風格設計和勾畫的細節體現部分,藝術圖案需要契合服裝設計的理念和勾畫的風格藍圖,完成從現實到設計作品之間的良好過渡才能使作品賞心悅目,不至于太過違和。例如想要設計中國風的服裝設計作品,可以選用中國傳統服裝紋飾,例如動物中的仙鶴、鴛鴦、鳳凰、神龍、麒麟,植物中的仙桃、牡丹,也可以選擇使用一些中國神話人物作為圖案設計的靈感來源。而在展現不同風格的圖案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使用具象或抽象的手段來完成設計,將不同的元素有機融合,最終完成對通篇圖案的設計,使其更好地契合服裝設計作品的整體風格要求。
(四)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的具象實現方法
藝術圖案被應用于人體裝飾可能比服裝更早,最早的原始人類經常通過在皮膚上刺青、彩繪等方式體現自己的身份和部落歸屬,4000年前曾有文史記載“衣畫而裳繡”,藝術圖案在服裝作品上不同的具象實現方法可能會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現代社會廣為應用的圖案在服裝中的具象表現方法有印刷、渲染、刺繡和拼接四類。而這四個類別又可以再細化為不同的分支。對藝術圖案設計和完成并不是具體應用的重點,必須充分了解藝術圖案的不同具象實現方法,才能完成最完美的圖案設計應用。印刷是現代圖案呈現工藝,通過現代機械完成對織物的加工,操作便捷,易于加工。渲染大部分是手工工藝,展現出的圖案較為細膩,且通常具有獨特的紋理。刺繡是通過精妙的針法實現對圖案的描繪,呈現出的圖案精致明艷,不同的針腳也是一張美的具象體現。拼接則是一種起步較晚的具象實現方式,最初是為了回收用處不大的廢舊布片,再后來才發展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體驗。
三、有關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實踐應用的延伸討論
在對不同服裝設計作品進行藝術圖案選用的過程中應當考慮所涉及的作品的實際特征需要,結合實際完成對藝術圖案應用的定性。
(一)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在男裝中的應用
男裝更多的現實需要是體現男人的穩重、踏實、實干的陽剛之氣,但也需要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結合時尚動向,設計出走在時尚前沿的作品。近年來男裝設計更多朝向休閑、實用的方向發展,旅游、航海、軍事、明星等題材日漸成為設計師們優先考慮的命題。印花圖案是男裝中最常見的藝術圖案。印花圖案通常簡潔多樣,通過點狀構圖直接完成對團的選用和呈現,色彩豐富度較高。此外常見的還有全印花、軍旅風、朋克風、文字風、抽象風、卡通風等藝術圖案,這些藝術圖案類別都是在進行服裝設計中可以應用的參考模型。在基于題材的基礎上完成對藝術圖案理念的定義或許能更有效地完成對藝術圖案的理解和設計。
(二)服裝設計中藝術圖案在女裝中的應用
區別于男裝,女裝更多展現的是女性的線條曲線,體現女性柔美自然的一面。女性是服裝銷售的主要客戶群體,藝術圖案在女裝中的應用風格可以參考清純風格、懷舊風格、活力風格、多元風格四個角度。結合近年來人們對保護動物意識的重視,模仿動物皮毛的圖案設計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女裝市場對題材的選擇變化速度較快,需要設計者及時捕捉動態,完成對作品藝術圖案的把握和設計。
四、結語
藝術圖案的設計和應用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通過設計者參考選取恰當的色彩關系及合適的圖案構建方法并使圖案契合服裝設計作品整體風格,最終結合時尚市場前沿的動態情報,完成對服裝設計作品的整體構建。藝術圖案作為作品的點睛之筆,達到了對設計作品理想的裝飾效果。
參考文獻:
[1]孟婷.印象派繪畫藝術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D].天津科技大學,2017.
[2]陳勱.試論服裝設計中花紋圖案的搭配技巧——評《服裝設計色彩搭配手冊》[J].染整技術,2017,39(10):89.
[3]高云.試論印染美術技巧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兼論《中國傳統民間印染技藝》[J].染整技術,2017,39(12):92-93.
[4]黃芳.試論民族服飾元素與現代服裝設計的融合[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26(06):82-85.
[5]喻英.試論手繪藝術在服裝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0(06):21-22.
基金項目:浙江理工大學2018課堂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奢侈品DNA》教學建設與改革研究),浙江理工大學2018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基于《時裝市場案例研究》課程的創新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浙江理工大學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19Q139),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絲綢與時尚文化研究中心基地成果。
作者簡介:趙丹雯(1994-),女,碩士。
通訊作者:鄭 喆(1978-),女,博士,副教授,浙江理工大學,研究方向:服裝品牌與市場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