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姬

2020年3月25日,工人在位于青島市城陽區的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生產線上忙碌。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正席卷全球。根據世衛組織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3月30日18時(北京時間3月31日0時),全球確診新冠肺炎697244例,死亡33257例,目前全球已有203個國家地區出現新冠肺炎病例。
在全世界按下“暫停鍵”的時候,中國正在重啟市場。最先暴發疫情又進入“戰疫”尾聲的中國,其經濟不僅擁有健康發展的強勁動力,更是世界經濟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中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準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擴大進口,擴大對外投資,為世界經濟穩定作出貢獻。”習近平主席在3月26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介紹中國經驗,闡述中國主張,提出中國倡議。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洛科克認為,中國經濟正在恢復,這對全球抗擊疫情取得最終勝利及確保全球經濟正常運轉將是一個極大貢獻。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的大事。
2月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會議指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業復產用工保障力度,用好用足援企穩崗政策,加大新投資項目開工力度,積極推進在建項目。
這是推進復工復產相關工作,首次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研究議程。
習近平在北京、武漢、浙江三地調研時,也對復工復產高度重視,親自部署相關工作。
數據顯示,自2月3日以來,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共提到了復工復產57次,足見總書記對復工復產工作的重視和關注。
那么,逐漸從新冠疫情中走出來的中國,經濟恢復如何?在3月3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給出了答案——截至3月28日,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達到了98.6%,人員平均復崗率達到了89.9%。中小企業復工率達到了76%,3月份以來日均升幅在1個百分點以上。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福建等工業大省已基本全部開工。
3月25日上午,嘉興市域外配水工程下穿鐵路工程建設工地一片繁忙景象,D4-1盾構井內護盾上標有“上鐵號(南湖5號)”字樣的盾構隧道掘進機刀盤飛旋,D5盾構井內大型挖掘機機聲轟鳴,此舉標志著杭州地方鐵路開發有限公司代建的嘉興市域外配水工程下穿鐵路工程正式復工復產。據了解,嘉興市域外配水工程是浙江省重大民生實事工程項目之一,工程輸水線路總長為171.6公里,其中,杭州市境內23.1公里全線為盾構隧洞。像這樣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工程,被排在了復工復產名單的第一梯隊,讓老百姓先體會復工復產的獲得感。
除此之外,大量中小微企業加快推進復工復產,目前全國中小企業開工率已經超過70%。
具體來看,以防疫物資、生活必需品、公用事業、春耕備耕、外資外貿、高技術產業等行業為重點,提高復工復產整體效益和水平。鋼鐵、電子行業的員工復崗率均超過90%,紡織、汽車、機械、輕工等行業員工復崗率也在70%-90%之間。一些在全球具有競爭優勢的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類的原料藥企業生產經營已經恢復正常,復工復產率和主要產品達產率均在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給企業“輸血”紓困方面,政府也動足了腦筋——在央行、銀保監會及相關金融機構支持下,3000億元支持重點疫情防控企業的專項再貸款已累計向5000多家企業發放了2000多億元,貸款利率低于4.55%。工信部聯合民政部印發了《關于推動開展志愿服務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助力企業上云用云、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考慮到疫情對中小企業資金鏈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工信部還在防疫期間繼續加大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大型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的工作力度,1-2月份已清理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賬款181億元。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為助力經濟恢復正常運轉,中國政府的系列舉措,在近期獲得外媒普遍肯定。
據路透社報道,為了緩解疫情對家庭、企業、金融機構和市場同時造成的沖擊,中國政策制定者迅速采取行動,重點幫助易受沖擊的家庭和小企業,減免社保和水、電、氣費,并通過金融科技公司發放貸款。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情況表明,正確的政策在抗擊疫情和緩解其帶來的影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發表文章稱,疫情不會摧毀中國經濟,反而提高其國際地位。中國為銀行“降準”,使其能夠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為支持疫情嚴重地區的中小企業,政府臨時推出了延期支付電費的政策。國家還準備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其結果是,中國的營商積極性正在恢復。在個別省份,營商積極性正接近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中國供應鏈所需要的一切,國家完全可以保障。
與此同時,在多個國家普遍采取刺激性金融措施應對疫情之時,中國堅持穩健且有針對性的貨幣政策,值得回味。“中國的貨幣政策制定者看起來很聰明,他們時刻準備應對新情況。”新加坡星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泰穆爾·拜格(Taimur Baig)表示。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援引摩根大通經濟學家的觀點稱:“如果我們判斷正確,中國將是第一個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也是第一個擺脫由疫情引起的經濟放緩的國家。”
中國在邊抗“疫”邊復工的情況下,也催生了一系列和抗“疫”相關的科技產品和技術——人工智能、機器人、云計算、物流網絡、移動互聯網技術等產業因為此次疫情而脫穎而出。
俄羅斯歷史學博士、中國問題專家謝爾蓋·布拉諾克在接受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采訪時指出。“新技術是中國遏制疫情的‘秘訣之一。” 例如,電子“健康碼”在中國的抗“疫”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健康碼”能追蹤顯示居民的不同健康狀態。狀態是基于政府收集的醫療數據計算得出的。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發表文章稱,中國以人工智能推動建設的物流網絡,在這段高壓時期的考驗中顯示出非凡韌性,靈活繞開封鎖區,調整運輸路線,沒有出現物資嚴重短缺的現象。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為抗擊疫情,中國科技企業群策群力,機器人、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在這場戰役中大顯身手。中國各大互聯網公司開發的機器人被運用到餐廳、醫院、倉庫等多種場合。互聯網企業開放超級計算設備、云計算等技術,幫助研究人員加快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方法。這反映出中國科技公司在疫情面前,“反應非常迅速,也非常靈活”。
《西班牙人報》網站報道稱,中國抗“疫”的相關經驗值得他國學習——中國各地的地鐵站、火車站、機場和社區服務中心都配備了用于檢測體溫的自動化系統;互聯網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系統,能通過分析CT影像幫助檢測出新冠肺炎患者;無人機既能提醒人們應當待在家中,又能在可能受影響的區域內噴灑消毒劑;中國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采用了包括手機二維碼、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等多種高新技術……
英國《金融時報》甚至預測說,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科技企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這些幫助抗擊疫情的技術和產品或將在疫情結束后沿用。
不僅是中國邊抗“疫”邊復工的經驗,中國本身經濟的復蘇,對于全世界也是至關重要。
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推算,中國的制造業生產每減少100億美元,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就被拉低67億美元,韓國、日本和美國受到的影響尤其大,有力證明了中國已牢牢占據世界制造業供應鏈的樞紐地位。

3月25日上午,嘉興市域外配水工程下穿鐵路工程建設復工復產。 攝影/ 亦林
在全球化智庫(CCG)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研究員陳新光看來,中國經濟可以如此快速回暖,源于中國經濟具有的強大韌性,這體現在完善的工業體系以及綜合優勢上。
一方面,中國超大規模的國內消費市場蘊含強大發展動力。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萬億元, 國內旅游市場有望在疫情結束出現消費回補甚至報復性反彈;另一方面,疫情沒有傷及“筋骨”,經濟和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為做好疫情防控,防護物資生產能力迅速擴張,在短時間內滿足了快速攀升的應急需求。其中1—2月份,口罩、酒精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27.5%和15.6%,并帶動相關產業迅速發展。
此外,新經濟新動能較快成長。抗擊疫情期間,線上消費和智能經濟爆發式增長,對沖了部分負面影響,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1—2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同比增長3%;2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27.7億件,同比增長0.2%。一些產品逆勢增長,生鮮電商、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線上辦公等新模式新服務快速擴張。
印度馬尼帕爾大學教授、專欄作家納拉帕特(M.D.Nalapat)指出,疫情使全世界經濟受到影響,而中國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又及時復工復產,對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
例如,中國有1500多家原料藥生產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在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在保障原料藥的國內和國際市場供應方面做了許多舉措。
根據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的說法,正常年份中國原料藥出口在100萬噸左右,占整個原料藥產量的1/3。其中,中國在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類藥物、抗感染藥物、皮脂類激素藥物等等方面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國際市場上的占比都在50%以上。
在疫情防控處于關鍵時期,工信部接到了一些制劑企業反映湖北上游原料藥企業沒復工,像牛黃、甲硝唑、布洛芬、牛磺酸等原料市場告急,直接影響了部分制劑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問題。根據各方面的努力,這些企業已全面復工復產。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高度重視全球醫藥產業供應鏈的安全,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26日G20成員國領導人峰會上鄭重承諾,中國將加大力度向國際社會供應原料藥。
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原料藥復工復產率和主要產品的達產率都超過80%,部分品種產量也超過了去年同期的水平,尤其是抗“疫”的用藥。辛國斌舉例說:“比如,前一階段我們在防疫過程中將磷酸氯喹定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國內兩家主要原料藥生產企業,我們及時組織復工了,目前制劑供給水平比較穩定。同時,我們也組織這些企業滿足國際需求,比如,重慶康樂制藥生產的羥氯喹,5天內就出口了原料藥4.9噸。”
下一步,工信部還將組織實施重點產品的監測和生產調度,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出口運輸困難的問題,加強與世衛組織、外商協會、跨國藥企的溝通和對接,組織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供給服務,保障國內國際市場供應,為全世界抗擊疫情作出應有的貢獻。
當前,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多地視情況對疫情防控響應級別進行了調整,復工復產也按下快進鍵,“世界工廠”正在加速啟動。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相信中國戰勝這次疫情后,將更加繁榮昌盛” 。
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中國采購經理指數。3月份,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

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數上環比回升,其中制造業PMI為52%,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

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回升22.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