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必波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患者臨床中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60例本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有重癥心力衰竭的急診內科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給予患者進行西醫治療(常規組30例)和中西醫結合治療(實驗組30例),觀察對比兩組急診內科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明顯,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的80.00%,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相較于單純的西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急診內科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整體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急診內科;重癥呼吸衰竭;中西醫結合;治療總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重癥心力衰竭屬于急診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內科疾病,其主要是指患者由于勞累過度、相關疾病等原因導致的心肌收縮能力降低,心臟搏出的血液不能滿足靜脈回流及機體組織代謝所需[1];患者的主要癥狀表現為產生呼吸困難、心率加快以及胸悶等現象,臨床治療中常通過西醫治療,但是效果不是較為顯著[2],本文將通過對急診內科重癥呼吸衰竭患者臨床中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研究資料為選取60例本院在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患有重癥心力衰竭的急診內科患者,根據患者的治療意愿將其進行隨機分組,每組患者30例;常規組,男性21例,女性9例;患者最小年齡為52歲,患者最大年齡為80歲;平均年齡(63.5±1.5)歲;患者最短病程為8個月,患者最長病程為10年;平均病程(5.0±2.5)年;實驗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者最小年齡為53歲,患者最大年齡為80歲;平均年齡(63.2±0.8)歲;患者最短病程為1年,患者最長病程為10年;平均病程(6.0±0.5)年;兩組患者的分組情況均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進行批準且患者的基數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重癥心力衰竭診斷標準”且心功能分級Ⅱ~Ⅳ級的患者;(2)無精神疾病和溝通障礙的患者;(3)病史資料齊全且治療依從性較高的患者;(4)對于此次研究分析已經同意并進行簽字確認的患者;(5)排除嚴重肝腎功能障礙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1.2.1對常規組患者采用單純西藥治療,主要以補氧、利尿、降壓類藥物為主,即阿托伐他汀片(生產企業: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7;規格:10mg*7s)、呋塞米(生產企業:北京太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844)等口服,20mg/次,1次/日;可根據患者的病情酌情加大用藥劑量,但是需要按照醫囑用藥,連續治療28天。
1.2.2對實驗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常規組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主要藥材包括:25g的毛冬青、人參、黃芩;15g的茯苓和白芷;12g的桂枝和桑白皮;10g的附子、白術各;6g的牽牛子和生大黃;5g的水蛭粉、冬葵子;清水煎服,早晚各一劑,需要連續治療28天。
1.3療效評價標準
療效判定:針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結果進行療效評定,其中主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如果患者用藥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且生活可以自理,心功能等級改善 2個級別及以上,則表示顯效;如果患者用藥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且心功能等級改善 1個級別及以上,則表示有效治療;如果患者用藥治療后臨床癥狀沒有明顯的改變甚至更為嚴重,心功能等級沒有變化,則表示無效治療;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對兩組患者的相關數據處理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頻數(n)、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方法;如果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明顯,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常規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0.00%,實驗組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導致重癥呼吸衰竭疾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提高,相關研究資料表明[3],該疾病主要與患者長期吸煙、酗酒以及作息不規律等生活習慣相關,主要發病人群為老年人;如果不給予患者進行及時治療,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4],臨床中通常采用西藥治療,常規藥物阿托伐他汀片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的膽固醇和高血脂,整體預防其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呋塞米則可以有效減緩心力衰竭、降低收縮壓并且具有藥效快的特點,但是其整體治療效果不是較為明顯,并且西藥治療較容易出現多種并發癥狀;中醫認為該疾病的臨床病癥均屬于“咳嗽”“喘病”“痰飲”“肺脹”等范疇,病機可歸納為肺脾腎虛,痰瘀阻肺;本虛標實;中藥湯劑中的人參和茯苓可以生津養血、生津除煩;黃芩可以清熱化痰,白術和桂枝則可以利尿;毛冬青、葶藶子、桑白皮則具有祛瘀安神、強心的作用;水蛭粉具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整體服用可以益氣養陰、化痰祛瘀,整體改善患者的臨床相關癥狀;
綜上所述,對急診內科重癥心力衰竭患者臨床中采用中西醫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恢復,環節患者的呼吸困難,整體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張學強. 危重癥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險因素分析[J]. 蚌埠醫學院學報, 2017, 42(2):212-214.
馬駿, 蘇興, 王芬, 等. 游離脂肪酸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相關性分析[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9, 38(7):733-736.
徐蘭, 羅芳. 團體積極心理治療聯合認知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心理彈性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29):3556-3561.
張倩, 李玲. 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姑息照護需求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35):4265-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