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賓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臨床醫療發展速度十分之快,同時在不斷發展進步過程中,醫療與護理也逐漸由傳統的圍繞著疾病,開始轉為圍繞著人類健康,這樣模式改變之后,促使臨床工作需要逐漸走向全面化、人文化。以往臨床工作中醫患溝通和醫患關系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產生了很大程度阻礙,為和諧醫患關系帶來一定程度不良影響。針對這一特點,需要明確相關溝通與關系阻礙所在,進而采取針對性應對策略和措施,合理進行優化、完善、加強和提高。
【關鍵詞】醫患關系;醫患溝通;溝通障礙;問題原因;應對策略;措施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引言:
醫患關系一直是臨床醫療中十分重要一部分內容,所起到價值和意義十分明顯,作用也相對較為突出,但在實際工作中,醫患溝通也經常面臨不同程度問題和考驗,產生一定障礙。而障礙產生并非是沒有原因的,大多數影響有效溝通原因相對較為明顯,需要充分明確相關障礙產生的原因所在,繼而結合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對于相關效果等情況進行一定程度優化,提高最終和諧醫患關系的建設、構建效果,有效進行彼此溝通,促進醫學人文性提升。
1 產生醫患溝通障礙原因和因素分析
1.1患方因素
產生溝通障礙的因素和原因相對多種多樣,且在實際進行具體溝通過程中,患方因素是一個相對主要因素,其自身知識結構、文化水平、內心期望有所差異,可能與事實情況有著明顯不同之處,從而產生了一定溝通障礙[1]。每個患者文化程度存在著明顯不同,也有著一定個體化差異,文化程度以及認知程度不同,造成其自身對于醫生和醫學的期待也有所不同。就實際情況來說,醫學是生命科學方面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但其自身作為一種實踐性科學,是不存在絕對性的。即不管是死亡還是痊愈,在未得知最終結果之前,是不存在提前絕對性預知的,而大部分患者都是對醫學有著絕對性期待,認為醫學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過多期待以及內心的疑惑,伴隨疾病所帶來的焦慮,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很大溝通阻礙,導致彼此溝通之間產生隔膜,無法積極有效合理進行溝通。
患者是受眾群體,是服務對象,因此產生相關障礙,與受眾群體認知特點等情況也有著較為密切聯系,如果不能積極采取應對策略和針對性措施,固然會影響到最終溝通效果。除此之外,醫方因素也是常見一類因素,需要客觀認識并積極采取針對性的實際應對策略。
1.2醫方因素
醫學其自身具備著人文性和學科性雙方面特點,二者之間經常會出現偏頗,一旦出現偏頗之后,醫學都會喪失其自身的本質價值和意義,與促進和幫助人類身心健康的恢復相背離,就現階段發展來說,醫學教育大多數關注學科教育,缺乏人文教育,繼而醫護關系和溝通方面面臨一定問題[2]。在醫學教育方面,注重技能、科技,而缺乏人文性的關注是一個常見問題,且在人口結構改變、臨床各類疾病高發、社會壓力和醫療壓力逐漸加大的今天,如何注重醫學人文教育成為了一個十分值得考究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醫方如果沒有掌握相關醫學心理學,缺乏在醫學人文方面的關注,也會帶來較大實際性問題,產生溝通障礙。應對這一系列問題,需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相關操作過程中常見障礙問題。
2 應對醫患溝通障礙的措施分析
2.1全面強化普遍性醫療認知
有效進行醫患溝通除了要加強醫學人文教育之外,普遍性提高社會群體的正確醫療認識、醫學觀念十分重要,要從醫患兩個方面多角度實際性出發進行一定優化,才可以輔助提升整體醫患溝通的效果,規避常見的醫患問題[3]。醫患關系出現問題大多數具備雙方面原因,從患者角度來說,很多患者理解能力相對比較有限,而在與醫生進行交流過程中大多數患者都存在著一定內心期待,當期待答案與接診醫生所給出答案存在著一定區別之后,患者就會產生疑惑或是不滿,從而產生了一定隔閡。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遍患者對于醫學、醫療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一定程度上對健康要求也在提高,而醫療資源相對較為緊張,醫療手段與技術的效果、成效也十分有限,如果不能滿足受眾群體要求,則很容易產生溝通矛盾、阻礙以及問題。那么在現階段應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普遍性強化大眾群體的醫療認知,從實際角度出發明確常見問題,進而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有效加強。要普遍性加強大眾群體在醫療方面的正確認知,即醫學、醫療并非是全能和萬能,其自身可以對患者身心健康起到一個促進作用,但這樣的作用因人而異、視情況而定,并非是絕對的。另外現階段臨床醫療資源相對較為緊張,加上網絡上各類資訊相對較多,患者往往都會先選擇網絡渠道來獲得相關知識,而缺乏在權威機構所獲得知識。正因如此,需要加大對于患者以及社會群體的健康宣教,強化普遍性的正確觀念和正確認知,優化最終的效果情況。
2.2加強醫學人文教育
醫學人文教育是在醫學教育領域中十分關鍵一部分內容,歸根結底醫療能解決的人類健康問題都是相對較為有限的,因此在臨床具體工作方面要從患者身心健康角度出發,二者要全面兼顧,只有這樣才能夠普遍提升醫療工作的效果和價值,同時也促使人文性醫療的發展[4]。醫學人文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十分明顯,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加以有效強化,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醫學心理學和人性化方面的培養,才可以更好為最終臨床醫療的人文性做出有效貢獻,促使醫患關系的和諧,有效進行溝通,消除常見阻礙問題。總的來說,在醫學教育方面不能僅僅關注學科技術,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人文素養提高。在醫院方面,著重進行醫務人員人文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合理安排患者就診時間等情況,減輕醫務人員工作壓力,避免工作壓力較大或就診人數較多,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勻、無法詳細兼顧患者身心健康特點進行關懷的問題。要通過合理的就診安排等活動,從醫院角度對整體溝通等情況進行宏觀的調控,提高工作活動安排的合理性。
3 結束語
如上所述,醫患溝通障礙常見因素包括了患方和醫方兩個方面,因此在具體應對過程中需要先全方位加強社會群體以及患者的正確認知,然后不斷優化醫學教育的人文性以及臨床醫療的人文性,以實現良好的醫患溝通。
參考文獻
[1] 黃鈺涵.從正反案例論醫患溝通對當下醫患關系的重要作用[J].勞動保障世界,2019(17):37-37.
[2] 夏海燕,毛鵬遠,王長青.某三甲醫院醫患溝通現狀分析[J].江蘇醫藥,2017,43(24):1830-1831.
[3] 顧宏林,詹世強,昌耘冰.骨科年輕醫師醫患溝通現況分析和培訓模式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8,38(5):661-661.
[4] 楊騰飛,王國華,張揚,等.國外醫患溝通風險管理案例研究現狀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7,33(10):79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