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平
【摘 要】目的:研究在影像科開展優質護理的效果及價值。方法:抽取我院影像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占40例,觀察兩組患者患者護理期間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并發癥發生及護理滿意度之間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影像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具有十分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可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影像科;優質護理;并發癥;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影像科是醫院中的重要科室,包括DR室、B超室、CT、磁共振室;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專業要求日益精細,影像科的分工也越來越細,同時隨著影像設備更新換代速度的提升,影像科工作的專業性也越來越高,因此在影像科的工作過程中,采取一種優質的臨床護理措施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次研究在我院影像科收治的工作中,選取80例患者,實行不同類型的護理措施,并觀察其臨床差異,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影像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收治的80例患者為臨床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占40例,觀察組中共計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2~78歲,平均年齡(48.67±7.28)歲,包括靜脈腎盂造影檢查16例、下肢動脈造影檢查12例、上腹部平掃及增強12例;對照組中共計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3~79歲,平均年齡(49.21±7.93)歲,包括靜脈腎盂造影檢查15例、下肢動脈造影檢查13例、上腹部平掃及增強12例;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內容充分知悉,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影像科檢測禁忌者,患者均無心、肝、腎、肺器官功能障礙,行為、意識無障礙,組間對比患者臨床資料完整,(P>0.05),可執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措施,提醒患者做好影像科檢測準備,普及相關健康知識,引導患者熟悉檢測內容,造影檢測過程中需有序進行,確保檢測儀器的正常運轉,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提前預備相關急救藥物。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優勢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開展檢測前需優先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向患者講解相關檢測儀器的工作原理,促使其明確放射檢查的必要性與危險性,在此過程中需充分考慮患者情緒,選擇良好的態度,提升交流效率,建立和諧的護患溝通渠道,以便于后期護理工作的開展。
維持室內環境安全,保障為患者準備優質的候診環境,維持溫度在22~26℃之間,控制濕度在50~60%之間,提前檢查病床安全性,及時更換存在安全隱患的器材,整齊排放急救藥品,便于存取,詳細告知檢查事項的內容,使其做好相應的思想準備。
健全影像科的管理制度,明確護理操作的流程與規范,確定崗位職責,優化配置,根據不同職稱、不同崗任進行合理配置,簡化文書內容,定期進行工作總結,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提升影像科護理工作質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影像科護理方式下,患者的臨床并發癥,其中包括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指標。同時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統計,滿分100分,護理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60~89分)與不滿意(0~59分)。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率(%)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共出現惡心1例、嘔吐1例、皮膚瘙癢1例,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為7.50%;對照組患者護理期間,共出現惡心4例、嘔吐3例、皮膚瘙癢2例,護理期間并發癥發生率為22.50%;(x2=8.823,P=0.002),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22.
2.2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調查可見,非常滿意25例,滿意14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中非常滿意20例,滿意12例,不滿意8例,護理滿意度為80.00%;組間對比,(x2=9.828,P=0.001),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影像科是醫院負責臨床檢測的重要科室,也是醫院治療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針對患者疾病開展治療方案的基礎,其工作內容繁復,且對于專業知識的要求較高;主要職責在于:對影像資料進行分析對比,得出診斷意見或進一步檢查的建議;進行介入性放射學的檢查和治療,術中、術后與臨床醫師共同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觀察術后反應和療效;根據醫囑或建議進行某種影像學檢查;還需了解患者病史及相關資料,必要時檢查病人的身體狀況[1]。由此可見,在某種程度上,影像科的臨床護理工作是醫院整體醫療質量的具體體現。
長期以來,影像科的臨床護理工作側重于臨床操作方面,對于護理工作存在一定的誤區,容易忽視護理管理及對患者情緒的關注,因此,隨著大眾醫療觀念的提升,選擇一種更加有效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2]。
本次研究發現,針對影像科工作,開展優質護理措施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效果,其能夠有效安撫患者情緒,做好健康宣教,完善檢測前的準備工作,對應急情況做好處理,強化護理人員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健全影像科護理管理制度,優化配置,定期進行工作總結,從而有效減少工作紕漏,提升護理質量[3]。
綜上所述,針對影像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具有十分積極的臨床應用價值,可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研究。
參考文獻
[1] 李梅,康桂榮,陳大紅,楊雙. 優質護理服務在放射科檢查中的應用探討[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6(24):78-79.
[2] 彭小容. 優質護理服務在放射科檢查中的應用探討[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6, 7(8):24-28.
[3] 張雪梅. 影像學優質護理服務開展價值及對提高患者滿意度效果分析[J]. 醫學信息, 2018, 5(21):5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