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花鳥畫的意境是畫家借助自然界的花草樹木等題材進行,將其對生活、自然的感受和意愿,用各種表現形式融合在作品里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著名畫家劉均鵬取法自然,對照生活,繼承傳統,參與當代,從傳統中蛻變出筆墨張力與自然生機,用祥和之美來烘托大自然之美、萬物的蓬勃生機和人們的美好愿望,讓人從他的作品中體味生命的價值、藝術的價值、人與自然的和諧境界。
劉均鵬的畫多以牡丹、葡萄等為題材,不但寓意吉祥,而且形態喜人。其所畫葡萄自然逼真、色彩亮麗、自然清新,讓人垂涎欲滴、愛不釋手,故被冠以“劉葡萄”之名。他畫葡萄,以水、墨、色粉等,點、蘸、揉、捺兼施,圓潤飽滿,晶瑩剔透,墨色潤而不浮,用筆圓潤渾厚,放筆直取,一氣呵成。藤以草書筆法橫拉直掃,放蕩自如,無拘無束,輕松明快,筆跡中透露出畫家以新的筆墨語言對所表現題材形、神、意、趣的美學追求。
中國藝術源流大致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然世界,二是內心世界。大自然是豐富的,藝術表現必須體現這種豐富性。藝術家在審視客體后依據心靈需求,重新創造出新的產物。只有用心去體察大自然的真實之美,不斷提升人文修養,努力開拓創意才華,并不斷對現代中國畫語言進行探索,將詩情畫意熔鑄成藝術整體,才能為觀眾創作出值得回味、思考、想象的藝術形象。
劉均鵬不但葡萄畫得傳神,牡丹同樣畫得靈妙。牡丹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喜愛的題材,富麗堂皇、綽約多姿、超逸群卉,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之寓意。劉均鵬的牡丹,能夠將其氣質、嬌艷提煉出來,并能表達文化情趣意境。他倡導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結合,注重精神品格的修養和對傳統文化的領悟,體現了牡丹大氣磅礴、傲視群芳的品質。在當今異彩紛呈的牡丹畫中,劉均鵬的牡丹典麗清新,天姿迷人,體現出對現代筆墨與感性詩意的超越,更賦予了牡丹不同的風情和更豐富的審美內涵。
藝術的生命在于藝術家著眼于發展,在藝術上有創新,才能推動藝術創作的前進與提升。劉均鵬在汲取傳統經驗的同時,進行獨具特色的大膽創新,以肆意灑脫的筆墨語言賦予作品濃郁的意象之美,展現出獨特的、符合現代審美的藝術語境。劉均鵬的牡丹,筆法凝練,格調高逸;設色艷麗,艷而不俗;濃淡虛實相宜,給人清新明麗之感。《獨占春風第一香》中花繁葉茂、色彩飽滿,粉紅的牡丹亭亭玉立,激情似火;墨綠的葉子靈活而沉穩,襯托了百花之王總領群芳的風采。作品不但把牡丹富貴嬌艷而獨秀天地的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還使畫面產生了一種悠久而耐人尋味的氣息,表現出人們對真、善、美的向往與追求。


劉均鵬以個性化的筆墨語言,反映新生活、歌頌新時代。其作品既有當代藝術共有的品格,也有自己不同于別人的個性特征。他通過視角符號挖掘大自然生生不息的運動感和包容萬物的生命感,表現出物我交融的博大情懷。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故其人往往多壽。”劉均鵬的花鳥畫,在清靜的自然世界中,無論于情、于景,還是于人、于物,都表現出一派和諧與趣味,畫面所展示的蓬勃生機,蘊含著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豐收》《秋韻》《平安即福》等作品,不但物象造型簡潔耐看,意境新穎獨特,筆墨恣肆靈動,還讓人領悟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那歡快的、抒情的畫面,給人許多畫外的想象與理解。
無論是國色天香的牡丹,還是晶瑩剔透的葡萄,都彰顯著自然的美好,象征著生活的繁榮,給人一種愉悅人心的感受。劉均鵬用筆墨提煉出它們的氣質與內涵、美麗與價值,不但是對大自然的一種闡釋,更是其內心感受的一種寫照。劉均鵬的畫是詩意的畫,他的作品意境都是美麗的,也是詩意的。他所營造的,是一種欣欣向榮與生生不息的生命景象。其魅力在于,他在表現對象上把人與自然相依相隨的親情融于筆端,傳達出一種特有的花鳥畫之外富有人性、人情的比興余韻和無限的蓬勃生機。這種用繪畫語言對大自然生命進行的生動抒寫,是當代人們對自然精神訴求的反映,更是通過花鳥畫對傳統創作的一種反思和深化。
吳秀之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中心藝術品評估鑒定委員會委員,著名美術評論家。